查看原文
其他

【文博新生秘笈】浙江大学—教师带你“逛”专业

2015-09-22 弘博网


秘笈
开学季!

来到一个新环境,你是否感到有点不知所措,贴心的弘博君特意推出了【文博相关专业新生学习秘笈】专题,以助广大莘莘学子一臂之力。在这本秘笈里,你可以看到:

详细讲解各高校的专业特色,
介绍高校老师的研究方向,
新生选课指南,
介绍各种科研训练计划,
……
还有各个院校文博相关专业的独家内容!

参与院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 (没有你所在的高校?!那还不赶紧帮我们约稿!

这些内容未来一段时间会陆续放送,大家记得关注喔~


浙江大学

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学

专业导游:人文学院严建强教授



1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习(研究)的核心是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代建筑、古陶瓷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俗节庆等)。学生既要学习文化遗产发现与获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田野考古、人类学调查等,也要学习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文物研究与鉴定、文物科技与法律保护等,更要学习文化遗产传播与利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如博物馆展示、博物馆数字化等。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包容性,既适合具有人文背景的学生,如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方向,也适合具有理工基础的学生,如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方向。

2
文物与博物馆学有哪些专业核心、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人类学、中国古文字学、文物材料与保护、艺术史与艺术考古、文物鉴定、中国青铜器、中国古代美术、中国古陶瓷、中国古建筑等。

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如人类学、文博现代技术基础等;研究型课程,如文化遗产研究、文物鉴定等;实践型课程,如博物馆展示、博物馆数字化等;自学型课程,如文物摄影等。

3
什么思维和个性特征的人特别适合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如果你既有广泛的兴趣,又有钻研精神;既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又有审慎的理科思维;如果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梦想家,又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你希望了解人类的过去,探索沉睡千年的古代世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鉴别文物真伪与价值,或者设计梦想中的博物馆时,无论你之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里都是你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地方。

4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从学习、研究对象和主要课程设置已可以看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具有广博性、跨学科性。学生可能会因涉及的领域较多、内容庞杂而无所适从,这就需要你尽早有意识地在自我摸索、与老师的沟通中寻找到最感兴趣的方向;另外,不同课程之间的跳跃性较大,有的抽象而概括,有的具体而细碎,有的可能需要一点艺术细胞、数理基础,如何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种思维中转换,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都需要适应和摸索。但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不断自我突破和完善的过程,会充满乐趣。

5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认识上的误区?

在20多年以前,人们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了解还不多,不太清楚文化遗产为何物,但随着文化遗产继环境后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话题后,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越来越少。当然,现在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很冷门,毕业生很难就业。实际上,相比之下,文博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很不错,当今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文物收藏热的兴起已经显示了这一专业的潜力,就拿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看,全国共新建了395座博物馆,平均每天增加108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可想而知。另外,有些人可能会将文物与博物馆学与图书或档案学混淆,实则它们是有一点联系但是非常不同的两个领域,后者更多侧重的是信息的采集、检索、处理等方面。

6
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我国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亟需专业人员进行发现、研究、保护与利用。尤其我国近年博物馆发展速度很快,博物馆的策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急需专业人员的担当。此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总之,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都需要能从事研究、保护、管理、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文博人才。

7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有哪些知名校友?

与一般的人文类专业不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有特定行业——文物、考古与博物馆系统作为专业支撑。所以,毕业生除了有很多的机会到本校和其他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外,最主要的去向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如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等;各类博物馆,如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他们大多成了文物与博物馆系统的骨干力量。譬如,目前有许多毕业生担任了各类博物馆馆长、副馆长职务。此外,一些高校、报社、海关、文化创意公司以及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也可见到我校本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较为年轻的专业,但浙江大学在文化遗产领域具有悠久的传统。老浙大就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夏鼐、沙孟海先生等曾在此任教,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著名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

“文物与博物馆学最吸引我的地方

其实,我选这个专业原因很简单——喜欢。从小就喜欢到处跑,喜欢搜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们那个小镇有很多人从事古董生意,耳濡目染),对于历史、文物之类的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民族方面的东西更是钟爱(或许是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吧),文博这个专业正好满足了我的这些喜好。不敢说自己对专业选择之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我知道兴趣是第一位的,如果为了诸如钱、前途之类的顾及而去学一些自己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东西,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学生黄松松

博物馆集中了大量人类文明最灿烂的部分,而我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并且希望改善人们对博物馆的观念。因为去博物馆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它应该成为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许捷

从小在文化名城杭州长大,对于这里充满人文气息的一草一木都有颇深的感情。放弃了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用双手掬出一捧沉睡千年的历史,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人神往的么?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学弟学妹们相聚文博,一起将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画卷用我们的双手铺陈。

——学生孟诚磊

作为一个人类学毕业的老师,我选择进行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大原因是,文化遗产的发现、解读、展陈、传播、维护、管理等不是简单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人—物—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人类生活百态的“故事”。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来说,各地、各民族的手工技艺虽然千差万别,斑斓纷呈,却或多或少地传达着相近的价值观;在漫长的人类进程中,某些手工技艺或退出历史舞台,或演变成当代精美的手工艺品,发生改头换面的变化。“人”在这背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在探古问今的旅程中,解开有关“人”与“物”的诸多谜语,让我乐此不疲。

——青年教师傅翼



本文来源: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