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这是一位博物馆讲解员的一天。我们参观时总能看到着西装、高颜值、会谈吐的他们,然而实际工作中的他们却还要充当安检员、保洁员、自媒体运营员和宣传策划员等角色。部分讲解员的工作存在收入不高、前途不明、实际工作中定位又不清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我是国内某名人故居的一名普通讲解员。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的,我决定隐去我所在的单位和我的真实姓名,同时,我还想申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是我从事讲解工作第5年,5年的时间,让我从一个初出校园、懵懂青涩的大学生,蜕变为我们馆的“资深”讲解员。5年来,我做的是一成不变的工作,我常常想,如果毕业那年,我能预见到自己如今的状态,我是否还会选择来到这个馆,成为一位讲解员?
这是一个仅有二十多人的小馆,两个业务部门保管部和宣教部的12位员工承担了全馆所有业务工作。保管部的工作是馆藏文物的保护和研究,而宣教部的工作内容则包括了除此之外的所有业务工作:接待游客、开展教育活动、编写教育读物、志愿者管理、策划举办展览、发布微信微博、陈列文物维护、温湿度控制、每日开闭馆、共建工作……8:10 我的一天从开馆工作开始。提前20分钟来到单位,然后在20分钟内打开居所、展厅的门窗以及通风设备,开启多媒体设备,完成文物和设施设备的例行检查。这是我的第一个身份:安全员。
8:30 拿上一块抹布,我又切换到了保洁员模式,是的,整幢居所以及居所中的数百件文物的日常保洁也是由讲解员来完成。从8点半到9点是讲解员进行文物保洁的时间,保洁的内容包括地毯吸尘、木地板清洁、去除地砖污垢、擦拭家具和文物表面、清洁门窗及纱窗、清扫阳台落叶等。
9:00 正式上岗,今天我的第一岗是在居所门口迎宾,在这里,我不仅要在门口迎候游客,还要让每一位进门的游客出示门票,验票后,提醒游客居所内不可以拍照摄像,不能饮食,不要触摸文物,游客出门时,提醒他们去往下一个景点。
10:00 我的第二岗是讲解,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最擅长的工作。5年时间,上千次的讲解,使得我现在的讲解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我可以完全不经过大脑思考吐出我的讲解词。甚至在讲解时,我可以进入一种神游的状态,我可以一边讲解,一边观察游客,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这就是职业讲解员的一种技能吧。
11:00 讲解完,我又匆匆忙忙回到居所,11点到13点是我们午间轮流吃饭的时间,每个讲解员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吃饭,吃完之后就要立刻回到岗位上换别人吃饭,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吃饭速度都是飞快,即便在家里也是如此……
13:00 下午的岗位是在游客服务中心,这里的工作包括了游客咨询、预约登记、便民服务、物品寄存、宣传片播放、导览设备检查及租借、发放宣传资料等,在完成这些工作之余,我终于可以见缝插针做一些案头工作了。14:00 修改活动方案。今年暑假,我策划了一个针对未成年人的主题活动,效果不错,每位小朋友可以在服务中心领取一本活动手册,在完成一系列任务后,还可以获赠一个小礼品。
开展这个活动让来我馆参观的小朋友兴趣提高了不少,但服务中心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虽然游客很满意,但是馆里对这样的活动却是褒贬不一。很多人觉得这是给我们自己找麻烦,又花钱,又花人力,认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活动,也不见得就不好。这让我有些受挫,我试着简化活动的流程,去掉赠送奖品的环节。但是,每次看到小朋友从服务中心领取奖品时开心的笑容,我又觉得,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吗?
15:00 又到了发微信的时间,宣教部负责维护我们馆的微信和微博,现在微博用的人少了,只要定期看一下有没有游客的咨询或留言就可以,但是微信的发布却是硬指标。我从居所主人的传记中找了一篇文章,编辑一下,配图发了出去。顺便看了一下,上一篇文章的阅读量:76。好吧,一千多粉丝,平均不到100的阅读量,我想,作为一个小馆,微信平台可能也就这样了吧。
16:30 今天的最后一项工作:闭馆。关闭展厅所有的门窗和设备,和保安一起巡视一圈,确认所有文物没有异常情况,然后签名,交还钥匙,当我完成这一切,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时,时间已到了5点。
这就是我的一天,讲解员的工作细碎而繁琐,日复一日的重复,早就磨去了我的激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份工作收入不高,仅够糊口;前途又不明,保管部从事研究的同事们几乎占据了我馆所有的职称名额;定位也不清,我不知道我是保管员、清洁员、文员还是讲解员。我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还坚持留在这里,留在这个岗位上?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仍然相信,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更相信,现状终究会改变。一点反思: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说,我们馆对讲解员的定位不够清晰。当然,也许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博物馆并没有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去设置专职的岗位和招募具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工作者,仅仅是赋予了讲解员新的职责——开展教育工作。但是,对讲解员的要求和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并不一样,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从外貌、身形、语言、气质等方面去规范和要求讲解员。有人认为讲解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有人认为讲解员的工作可以包罗万象,有人认为讲解员的工作完全可以外包。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中有各种各样的讲解员:编制外、编制内、比赛型、表演型、专家型、万能型……但,要做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样的配套的制度?我们并不知道。也许,无论是博物馆的决策者还是讲解员都需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教育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谁来完成它?是讲解员?是更为专业化的教育工作者?还是转型后的讲解员?
你是否想过,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
你是否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你是否好奇,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你是否困惑,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弘博网推出【一天】栏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实呈现问题,记录行业现状。现特向大家征稿:
所有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但不限于: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1、我们希望能了解您的日常工作,来稿可做适当文学处理,例如一定的戏剧冲突、情景设置;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投稿请注明“一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弘博网【一天】栏目
(新栏目上线,快点进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