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对话魏峻:努力与世界先进博物馆接轨
(南海I号考古)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文弱书生,实际上却是中国最年轻的博物馆馆长,更是一个文博领域的“技术狂人”。
约访了几次,才最终约到魏峻。见面时,他刚刚开会回来,一直说着抱歉,一边抢着帮记者拎东西。魏峻不像一馆之长,更像普通的工作人员,朴实、真诚。魏峻的语速极快,给人的感觉密不透风,但信息量极大,逻辑性很强。他笑言,习惯了这种说话和工作的方式。
简单勾勒魏峻的履历,2002年他在北大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来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他从一般的考古队员做起,足迹遍布全省乃至全国。2006年,他先后担任考古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
2007年,“南海I号”宋代沉船惊世出水后,魏峻变成了行政官员——担任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2012年开始担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
如今,这个技术型官员正在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深化管理,塑造着广东省博物馆的新面目,推动广东省博物馆跨入全国博物馆系统“8+3的行列”,并努力向世界一流博物馆靠近。
魏峻:
博物馆的定位涉及几方面,一是对自身特色的定位,二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三是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的定位。我们目前的发展思路,是与世界上先进的博物馆接轨,特别是英美的顶级博物馆。这种接轨是多面向的,既有管理理念方面的,也有博物馆经营方面的,同时还应该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比如说我国当前进行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就是尝试在国内的文化事业单位建立理事会制度,在这方面广东省博物馆是文化部和广东省的试点单位。
相对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青铜器、玉器之类的藏品数量很少,这与广东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藏品的发展方向上,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强在书画和陶瓷方面的收藏优势,另一方面则强调对代表广东地域文化的文物的收藏,例如端砚、潮州木雕等。同时,我们还把明清时期的外销艺术品作为收藏的主导方向之一,这些外销艺术品往往都是广东生产或者经由广东外销的,品类很多,包括广彩、广绣、牙雕、银器、外销画、壁纸、折扇、家具等,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馆外销艺术品类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说位居国内博物馆前茅了。中国的博物馆要发展,除了数量上的增长,还需要在展览、教育和管理方面进行提升,相信每一位观众和我们一样,都不喜欢看到千篇一律的博物馆,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特色和不同。
魏峻:
一直以来,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都是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做得比较好。最近十来年,台湾地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发展也非常迅速,比如“台北故宫”。近几年,大陆一些较大的博物馆,比如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在文创上进步较大,影响较好的文创产品也有所发展,我们馆每年会选择几个重点展览来做相关文创产品。相对而言,我们的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还比较弱,我们采取的是“合作经营”的方式,就是文创产品的生产由合作方投入,我们博物馆提供场地、品牌以及部分的产品设计。然而,这种方式也导致我们在产品开发方面的话语权比较小。目前,中国大部分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情况都与我们馆相似。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上海博物馆每年都有专项的财政资金用来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中国人和中国的博物馆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从来都不缺创意和智慧,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现行的财政投入体制。因为文创产品从设计、开发和生产销售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对于基本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国有博物馆来说,财政资金是不能用来投入商业活动的,包括进行文创产品投入,这就制约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魏峻:
是这样。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博物馆的有效经营和管理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博物馆经营越来越成为各个博物馆的关注或下大力气来拓展的方向。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博物馆经营并不是纯粹的商业经营,而是包括博物馆体制、博物馆品牌在内的更广泛意义上的经营。其中,品牌的经营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进行文化宣传,让更多人来参观的同时,做好教育和服务,这种口碑经营也应该是博物馆所追求的。
魏峻:
展览经费的不足是我们博物馆目前发展上面临的一个问题。省财政每年给我们馆500 万元的展览专项经费,这相对于国内很多博物馆甚至在广东省内都算相当不错的了,但实际上经费总额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口。我们馆每年一般会有20 个左右的展览,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展览的费用在40 万-60 万元,重要精品展一般每个100 万-120 万元。从外国引进的展览投入就更大了,一个好的外展运输保险和制作费用会超过1000 万元,国内博物馆往往无法独立承接这些展览,我们采用的普遍方式是几家博物馆共同承接一个展览,费用平摊,这样下来每个博物馆承担的费用也会达到300 万左右。近年来,虽然我们不断强调节约,强调严格的成本核算,但投入展览的费用每年还是会达到900 万元左右。不足部分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用创收来补。在这方面,我们办好展览、办精品展、引进国外重要展览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魏峻:
目前,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功能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主流博物馆的大趋势之一。我们馆每年都会举办有关博物馆教育的员工培训、国际学术研讨会。也通过博物馆之间的展览以及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把我们馆的一些展览推到粤东西北的基层、山区、校园以及一些平时难以到达的地方,如瑶寨、海岛等。这类活动我们近些年做得比较多,平均每年我们馆会向基层推送80场左右的展览,观众数量去年达到160万人次。
对于在本馆内的公共教育活动,我们也注意提升和强化特色。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来我馆的观众中,超过70% 的是每年来馆不少于3 次的,稳定这部分观众,就要求我们要让重复来博物馆的参观者每次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
(“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 年精华”展览现场)
(伊特鲁里亚展览中的马车,该展是广东省博物馆2014 年引进的国外大型展览。)
魏峻:
我们对互联网发展趋势也很重视。我们馆是全国最早通过微信导览的,现在又是国家文物的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智慧化的服务和互联网+ 博物馆都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参观感受,最近正在做一个智能服务的APP,最大的亮点是能在馆内自动定位,智能
导航,根据观众需求和偏好智能推送展览和展品。
《收藏· 拍卖》:您如何带领团队去实现博物馆的发展理念?
魏峻:
广东省博物馆是一个“年轻的老馆”。说它老,是因为建馆有60 多年了,我们有很好的积累。说它年轻,是因为我们馆的员工平均年龄在30 岁左右。这些年轻人都是很有思想,很努力。这需要让年轻人理解什么样的方式对博物馆的发展、对自己的成长是最有利的,这样才能让这些年轻人共同努力去实现整个博物馆的发展理念。
魏峻:
我认为好的博物馆长的最重要能力应该是管理协调能力和大局观吧。首先要有目标,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有个明确的认识和协调向这个目标前进的决心。其次要有相对宽阔的视野和对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的预判。另外还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只有这几个方面同步做好了,才能促进博物馆更好的发展。
(“君子之风”展览现场)
魏峻:
博物馆的藏品收藏来源有三。第一个是征集,也就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文物,无论是通过拍卖会,还是向机构或者个人购买;第二个是调拨,主要是考古机构完成考古发掘,按照《文物法》的规定,把文物、标本移交给各级博物馆。第三接受社会捐赠。但目前社会上,捐赠的风气不是特别浓烈,尤其是跟欧美国家比,捐赠还是占比很小。作为博物馆,我们收藏文物或者藏品也有自己的标准,首先是要经过专家委员会鉴定认可才行。由于我们馆有专项的文物征集经费支持,这几年我们还是从香港或海外购买到很多高质量的文物藏品,随着博物馆影响力和信誉的不断增加,很多人还会主动找上门,主动把文物藏品介绍给我们,而且不少人愿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把文物卖给博物馆收藏。
魏峻:
我们博物馆购买藏品,会把权力交由专家委员会,从专家库抽取专家,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个专家提出东西存疑,我们也不会购买。专家委员会主要是来自广东省文物局成立的全省的专家库,这些专家都是社会上受到认可的。这种方法可以将风险降到最小。
魏峻:
我的建议就是多到博物馆来看展览和展品,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作为一个收藏者和爱好者,来博物馆看展览对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真东西见多了,才会培养起对藏品的感觉,才会形成自己的眼力。了解文物不是说看两本书就可以了,而是要不断地实地仔细观察。
魏峻:
最近10 年是中国博物馆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体现在博物馆数量上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虽然,有不少的博物馆在藏品、服务方面还需要改进,但国内一些大型的博物馆已经与世界博物馆越来越接轨,包括展览、文创、教育活动等各个方面。
总体而言,中国的博物馆与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不是在观众流量上,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参观博物馆的人多,这是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一年观众量六七百万,在欧美博物馆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而我们的故宫博物馆每年观众都是轻松超过1000 万的,现在还开始限制观众数量了。对中国博物馆而言,更需要的是观念和体制的转变。对于以公有制和国有体制为主题的中国博物馆,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应该怎样去创新经营管理和博物馆发展模式。
微信编辑:CoCo
内容版权归属《收藏▪拍卖》,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