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聚焦 | ”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昨天,我们对“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入围项目进行了数据分析(数说“十大考古”入围终评项目),16日下午,”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名单公布,你猜对了几个?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由中国文物报社于1990年创办,每年举办一次。从2001年起由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主办。迄今这项活动成功举办了26届,共有260个项目入选。为什么要举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公众的关注意味着什么?
在曹兵武文章《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试谈》中提到,全国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实际上正是一次公众考古学的活动和实践。“真正的考古学家并不通过评委和评选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诉他什么是重要的考古发现,一个考古发现的价值与意义在什么地方。评选活动是一座桥梁,它以考古发现为媒介,连接器考古学家、传媒、公众和管理部门等于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与人类关于古代的知识与情感有关的社会群体。”虽然文章距今已十多年,但在文化遗产不断被重视的今天仍然尤为重要。
关于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宗旨,文章这样写道:
这个主旨正像是去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公众对于文化成果保有知情权,而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可见文化遗产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近,那么我们的观众除了通过十大考古发现的评选活动,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去深入了解这些考古发现呢?
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览除了根据研究成果选择做相关主题展览外,也会有根据相关考古发现做得考古特展,金沙博物馆曾在该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社教活动等形式展示十大考古发现的保护成果。还有这次入围“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就采取了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的策略,在并先后在江西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进行展出,展览不仅展出了考古发掘的相关文物,还对发掘过程及意义等等考古工作进行了全面展示,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相关书籍视频
除了记录发掘过程的专业考古发掘报告,每年十大考古发现公布后会有相关媒体报道,在中国文物报官方网站上也有历年考古发现的简要介绍以及专家评点(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除了考古发掘文字图像汇总,个别比较引人关注的考古发现在发掘过程中还有新闻报道以及纪录片,比如此次入围名单中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发掘过程以及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发掘过程都有相关报道。
遗址公园、博物馆
也许你对目前这些十大考古发现的名字还不太熟悉,然而可能未来他们可能就会成为你身边的一部分,比如旅游景点、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等,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1990年至今,纵观二十多年的十大考古发现,大多数建成了考古遗址公园或遗址博物馆,一部分进而打造旅游品牌或者进一步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2010年的十大考古发现“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于去年12月份正式开园运营,观众可亲身感受这座“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 ,而我们的众多遗址博物馆很多都是曾经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十大考古发现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遗址已经修建成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在91年十大考古发现“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在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曾经的“十大考古新发现”,如今怎么样了?)
公众考古项目
近年来,一些考古所、博物馆、社会机构都开始推广公众考古项目,比如参观考古发掘现场、体验考古工作等等形式, 公众通过这些项目可以了解到考古知识,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最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开发了了虚拟考古体验馆,其2.0版已经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这些考古发现虽然发现的是过去,但面向的是未来,通过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让我们了解悠久的历史文明,而我们对这些考古发现的关注也正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