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名家|专访设计师曹小兰: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怎样诞生的?

2016-06-26 City 弘博网


从“朕知道了”到朝珠耳机,从故宫淘宝到国博天猫,自2015年起博物馆文创可谓是风生水起,大量的文创产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而这些作品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在此过程中又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作为设计师的曹小兰见证了中国文创产业的逐步发展,自2008年毕业之后,她主要从事陶瓷创意、家居、旅游文创、文创等产品设计等。今天就跟随弘博君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去了解博物馆文创。



    曹小兰

江西新余人,现居北京,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擅长产品造型、装饰设计、跨界设计等。获奖经历:入选2015年文化部“全国青年文化创意人才库”,“紫禁城杯”故宫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首届工美杯-中国好礼物设计大赛铜奖,“阳光杯”(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设计大赛优秀奖,“法蓝瓷文化创意大赛”优选奖等。


文创设计应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弘博网(以下简称弘)

作为设计师,您认为博物馆文创设计应如何把传统文化与时尚相结合?如何去选取文化元素?


曹小兰(以下简称曹)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更是一个陈列和展示这些最优秀文化的场所。古人的智慧也是令我们惊叹。那我们文创产品设计要做的,就是怎样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设计,使其能够在人们的时常生活中被欣赏及使用。


首先,就需要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我们日常的生活需求相关联。设计出或可实用,或可做装饰美化的日常生活用品。其次,从设计手法上来说,在造型上,可以抽象提炼,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简洁化语言;颜色上也可以大胆应用,比如撞色、对比色、糖果色等各种流行色的搭配等。然后就是材质上的考量,可以多种材质去选择和尝试,可以用古往今来大家都喜欢的陶瓷及金银材质,也可以用上现代各种新的材质,像PVC、硅胶、各种合成材料,水泥类等等;以及本身属于此地区代表性的特色工艺和材质,像河南的钧瓷和汝瓷;及各地的非遗产品和工艺,可结合现代的审美和功能重新设计。


关于文化元素的选取,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先抓住一个文化脉络,选择博物馆及博物馆所在地最具代表的文化,如故宫的明清皇家文化,西安的秦汉及唐朝文化,河南的中原文化,商周文化,湖北的楚文化,苏州的园林文化等等。二是从藏品中获得灵感,选择最具代表的体现当地文化、博物馆文化的博藏珍品——镇馆之宝或是被人们比较熟知的一些藏品等。



故宫万寿展——天子万年笔


并不是每个设计稿都能转化成产品


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流程是怎样的?当中又会遇到过哪些的困难?


曹  

首先是要能介入到博物馆文创的设计中来,以我为例,有的是通过朋友的推介和关系,有的是之前的工作上有过接触,还有的是通过比赛。像故宫,就是因为参加他们举办的大赛获得了奖项,之后又有了一些其他形式的合作。


具体的设计流程——就是要先确定合作意向,在博物馆方给到一个开发任务及需求,设计师及团队去博物馆进行考察,深入了解博物馆的文化,以及博物馆目前的一些经营状况(人流量,旅游人群构成,现有产品等)。此后,进行产品体系的规划,这中间还要经过不同层次的沟通,确定下来后,开始设计方案,画草图,或通过电脑制作效果图等,再进行产品提案。


设计方案通过后,提供详细的工艺尺寸制作图等等。如果是支付设计费的合作方式,那么设计师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当然,还有一些是馆方对设计产品的制作工艺和工厂没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需要设计师直接提供成品的,那么打样生产这块也需要去跟进。


困难的话,肯定是遇到过,资金是一方面,前两年文创还没这么热的时候,有些博物馆也想做一些文创产品,但是因为博物馆是非盈利单位,专门用来研发的经费没有设立或者是很少;还有就是,产品从设计的角度方面来说是个很不错的产品,但最终顾客在购买的时候,却不理想,也就是所谓的叫好不叫座,因为普通消费者和设计师及文创从业者的审美还是会有一些偏差;还有些博物馆的开发需要进行比稿,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最终没有选上。


新贵——咖啡杯碟


在设计到产品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情况?


曹  

在产品前期研发的时候,费用会相对较高,比如模具费,像玻璃和硅胶、塑料制品的模具费可能在上万,但文创类产品数量没有那么大,可能前期就是几百到一千个的量,有时候考虑成本问题后,可能就会用其他材质来取代,但最终的效果肯定是会受影响。


其次,具有研发性质的产品,需要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多,可能会要做些新尝试,可是有些工厂就不太愿意接这方面的订单。其实有些工艺和细节,稍微用些心或者尝试一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们各方面考虑,不太愿意去做尝试,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产品,跟设计的初衷会有一些差别。


此外,可能就是设计师本身对有些材料的了解没那么透彻,最终可能会因为实现不了,而不得不修改设计方案。


其实我从做设计到现在,还有很多很多设计方案都没有转化成产品,都停留在设计稿的阶段。其中有些是自己平时有些想法后设计出来的产品,也有给客户出的方案,有些最终没合作成,设计方案出来后钱没收着,设计图放在手里也就不了了之了,自己也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把它们都转化为市场产品,前期的需要投入一定的研发成本;研发出来后,生产成本又是个问题,涉及到了生产就需要考虑库存,200件产品与2000件产品,成本肯定不一样,量越大单价越低,但一次投入成本大,但文创产品前期的量又上不去。


产品生产出来后怎么去卖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倒是有很多平台都开始售卖原创设计产品,包括众筹等形式目前也是很火,自己目前倒是也在规划着想做一批产品去尝试一下。



玉壶春·宴——调料瓶


从版权到分成,不能让设计师寒了心


在做博物馆文创设计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版权的问题? 例如盗版、纠纷等


曹  

我目前倒是还没有遇到过这类问题,也可能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文创产品都只是在博物馆进行销售以及展会上进行展览,受众面相对较小一些,没有那么市场化;其次,博物馆文创产品更多的是依托博物馆这个特定环境,可能需要在博物馆里体验到这个文化氛围后,才会产生更多的共鸣,激发购买。


如果不局限于博物馆文创,其实关于版权方面,创意类产品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创意类产品,前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当这个产品从设计稿到成熟的产品出来以后,可能你自己还没开始销售或者刚刚开始销售,突然发现有人直接参照你的设计做出了产品,这对设计师和设计公司来说很不公平,因为他没有前期投入,而是直接拿来生产销售。


其实大家都很怕这个问题,虽然国内目前一直在加强版权保护,但是作为设计师个人来说,申请版权还是比较麻烦,专业的设计公司会有专门负责版权的人员,或者说外包给专业机构或人员去申请。但是申请版权的时间比较长,同样维权的过程也比较漫长。总的来说,就目前来看,整个环境的不健全,使得这些问题无法避免。所以,作为设计师及设计公司来说只能加快研发的力度,多推出新产品。



五福临门茶杯垫套装

在产品销售定价环节,您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博物馆合作?


曹  

目前,据我了解一般有这么几种合作方式,一种直接收取设计费,即设计师与甲方合作完成后,设计费一次结算,这个产品到了市场上,如果卖得不好,跟设计师没有关系了;如果卖得好,设计师也拿不到更多的钱,版权归甲方所有,设计师享有著作权。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抽成,这就需要产品能够经受市场的考验,这种方式更多的是与甲方对这个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密切相关,对于原创产品来说,前期的市场不可预估,所以风险很大;还有一种是授权,作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授权给甲方进行生产销售等,设计师收取一定的授权费,版权归设计师所有。


其实我是希望两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在产品研发设计的前期,设计师可以拿到一定比例的设计费用,等到产品开始销售之后,设计师还可以分到一部分的销售分成,这样产品的销售就与设计师联系起来,可能会形成更良性的循环。


术业有专攻,好的设计才能变为现实


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来说,您认为博物馆文创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曹  

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文创产品首先需要的是整体规划,以品牌的理念来经营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故宫的文化产品提升店,专设有丝绸馆,陶瓷馆等。二是可以增加一些故事性,引导性,互动性以及氛围的渲染。比如恭王府的“福”字,就是特别成功的一个文创案例。三是多一些品类的尝试,而不只是平面化的一个图案,虽然每个博物馆的地域文化是不一样,但是它的载体可能却是市场上最常见的,大家都在用,最后又会造成同质化的结果。还有就是可以进行授权,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和厂家能直接参与进来。比如台北故宫与意大利品牌 ALESSI 的合作,推出了一些创意类家居产品。


从设计师角度来说,其实大部分做文创的人都是有情怀的,可能就是因为突然有了创意,想要去实现,在这过程中却并没有去考虑市场,但如果需要设计师自己去考虑市场,我觉得其实还是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去支撑才能做到所谓的市场化,比如有专门的市场运营人员的参与,毕竟设计师自己去做市场,最多只能看看市场上现有的一些东西,去研究一下,但这也是不全面的,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术业有专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同领域及专业协调合作,才能让好的设计变为现实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弘博网官网,查看今日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