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聚焦|信息技术助力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工作

2016-07-22 广东欧科 弘博网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历程中,留存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资源。据2012年底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共登记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且随着考古、文物普查等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数量还将不断增加。面对数目众多的文物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与安全防范?怎样才能实现文物的合理利用及社会共享?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完善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文博领域进行结构性重组,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已成为业内人士的一种共识。从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维度来看,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率,还能不断开阔、更新文物保护工作实施主体的管理视野和管理思想,进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是以不可移动文物为核心,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搭建的一个准确、快捷、高效的“一站式”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对文物信息全面、完整而精准的记录,实现对文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实现对文物可公开信息资料的及时共享,并使各级管理机构及时准确地获取文物相关信息,做出科学决策,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平台的作用如下: 


一个文物资源信息的管理平台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信息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规范性和集中性等优势。它对监管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进行全面的档案体系构建,包括文物的历史沿革信息、规划信息、设计信息、修缮信息和勘测信息等类型,资源的格式包括了文字、图片、图纸、音视频、测绘数据等类型。从而提升了文物保护资料与数据的管理水平,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作模式下产生的信息滞后、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为文物管理的全面电子化奠定基础。

  图文物图片展示示意图


一个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平台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基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建立了一套标准、科学、灵活、适用性强的文物保护工作管理平台。借助该平台,管理者可以进行公文下发、公文发布、信息传递、在线交流,也可以进行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汇总等任务,还可以进行日常巡查管理、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流程审批等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图文物信息管理示意图


一个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从公众需求出发,为用户构建了一个快捷、专业和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使文物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该平台公众可以获取不可移动文物的可公开信息,并充分享受形式多样的文物知识交流、文物保护宣传、文物咨询等服务,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使公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一个辅助决策的平台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搜索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测绘技术等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为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决策支持和相关知识、信息服务的平台。主要包含了文物的专题性展示、文物的查询和统计、文物的空间分析三个板块。通过专题展示和查询、统计,可以使管理者对文物的属性、文物的空间和文物的各类专题图层等信息了然于胸,而通过空间分析则可以使管理者掌握文物与文物三线(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间的各种空间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起到帮助、协助和辅助决策者的目的。

  图文物空间统计示意图


“不可移动文物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为不可移动文物建立了全面、规范、集中的专题数据库,解决了传统工作模式下的信息滞后、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闭环系统,提高了文物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决策工作提供辅助平台,提升了决策效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弘博网官网,查看今日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