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头条 | 十周年献礼 苏博展示宫廷苏作
8月13日,苏州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的“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于苏州博物馆地下临展厅开幕,86套(101件)明清宫廷藏苏作精品首次集结回乡展出,展现明清宫廷皇家御用的苏作工艺。展期将持续至11月13日。
展览题为《蘇•宫》,“蘇”就是明清江南的苏州;“宫”即为明清两代的王朝。
本次展览分为“技冠天下”“内廷炫艺”“承旨而作”“特制进贡”四个单元,以明清时期苏作工艺与宫廷文化之间的互动为主线,以玉器、竹木、牙角、砚台、漆器等各个工艺门类的技术发展为辅线,展现明清宫廷清新绚丽的苏州风,呈现精巧倍他的苏州工,显现绝技天下的苏州艺。
历史——从民间跃进宫廷
明代中后期,苏州经济、文化空前发达,社会生活日渐奢华。随之,民间雕刻风气盛行且制作水平高超。苏州地区以阊门为中心,专诸巷和吊桥等地成为了雕刻匠人的聚集地。其中,苏州玉雕、竹刻、牙角玉雕、砚雕等工艺尤为突出,在雕刻工艺加工向精细化发展的同时也更追求形式与内容所表达出的精美与雅致。
进入清代,苏作雕刻工艺以实力从民间跃进宫廷,以多种形式和宫廷之间产生互动:如 选送工匠入宫、奉旨承办宫廷活计、上贡新品以及传输新技术等等。为此,清宫造办处特设“苏州”专项,加强苏州与宫廷之间的关系。
乾隆时期的很多活计一般先由乾隆皇帝下旨,样品呈览获准后,再发往苏州,由苏州织造雇匠人依样制作,然后呈进宫廷。苏州当地工匠在承接宫廷活计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宫廷的喜好,独得皇上恩宠。
在非物质方面,苏州的香山帮工匠,从建造紫禁城时起,就是紫禁城建筑的一支最重要的维护力量;苏州的吴门画派,曾改变了清宫画院的绘画风格;苏州手工业工匠的高超技艺,细腻入微的风格,让紫禁城中的皇帝甚为倾倒,经常把造办处不能生产的东西交给苏州工匠来做,这就是著名的“苏工”。几年前,故宫博物院在倦勤斋修复工程中的“双面绣”工艺就出自苏州。
先看看古籍的记载:
宋应星《天工开物》提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乾隆曾评价苏州澄泥砚曰:“抚如石,呵生津。”
据《乾隆吴县志 • 漆作》记载,苏州的漆器“有退光、明光;又剔红、剔黑、彩漆皆精。”
玉雕
对于苏州专诸巷的玉工,乾隆皇帝称赞:“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并且专门设立造办处琢玉坊召苏州玉工进京,并把心水的画样专门发往专诸巷加工。
白玉双仙人耳杯
青玉七佛图钵
苏作玉雕加工上非常重视线条、棱角的处理,追求线直角方,圆弧不离法度,地子平而无波,图案边棱锋利,山石边角、人物衣褶不圆润,为棱锋状,似为刃。
竹刻
嘉定竹刻创始人朱鹤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竹刻技法。“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由于受到周边“吴门画派”所倡导的文人画风的熏陶与影响,一些颇具文人气质且工诗擅画的雕刻家,刀笔并举,书画兼容,创作出各种富有浓厚人文气息与苏州风格的竹刻艺术品。
砚雕
苏作砚雕受竹刻雕法的影响颇深,层次分明,注重细节与线条的工整秀丽,构图的典雅韵味。
→顾二娘,清初时人,本姓邹,夫家姓顾,亲翁为顺治年间姑苏城之制砚高手顾德麟,其制砚技艺高超,镌镂精细,风格“自然古雅”,名重一时。二娘制砚得其夫顾启明传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砚雕技艺之精湛,一时无二。顾二娘尤善辨石,能以足尖试石之好丑。她非端溪佳石不启刀,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数量稀少,因而相当珍贵。
漆雕
漆雕也叫剔红,是一种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花纹的技法,工艺流程极其复杂。从乾隆四年开始,宫廷御用的雕漆制品皆由造办处发样,交苏州织造雇工制作。
剔红山水人物图磬式套盒
与明代漆雕器的浑厚风格相比较,清代的制作雕刻更精细,运刀如笔,锋棱清楚有力。 显著特点是:漆色一改明代温润的暗紫红色,代之以鲜艳的朱红色;胎质除木胎外,兼有瓷胎、锡胎、皮胎等;花纹则更加繁缛纤细,不留一丝空地。而且苏州漆雕常与其他工艺技法相结合,极富时代个性。
配合展览,苏州博物馆将推出明清苏作工艺系列讲座,值得注意的是,8月13日的两场讲座还采取了视频直播的形式:
在社教方面,苏州博物馆配套有相关手工艺体验系列艺术课程、“紫禁城里的苏州风”影视欣赏等教育活动。展览期间每周六和周日下午,还将举办苏州当代雕刻工艺现场展示,让古今工艺沟通对话和碰撞交流。
为了庆祝十周年馆庆,苏州博物馆的“工艺”展示年,“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作文物展”是继“苏州样 广州匠——苏粤两地工艺荟萃”、“金色江南——江南地区藏金银器展”后又一次传统工艺的精彩展示,同时也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十周年重点展览之一。据了解,苏州博物馆还将举办“大英博物馆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烟云四合——苏州顾氏的收藏”等展览,配合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新馆十周年献礼。
本文文字及图片来源于苏州博物馆
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