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读书|运营一座博物馆,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2016-08-20 City 弘博网


如果让你运营一座博物馆


-将面临哪些问题-


博物馆如何为公众服务?

如何收集与保管藏品?

怎样设计展览与陈列?

博物馆的观众结构是怎样的?

社教项目如何开展?

博物馆的人员如何管理?

经费怎样合理利用?

……


与运营管理一座博物馆有关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以上几个,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博物馆基础》(第三版)为我们提供了参考。



《博物馆基础》(第三版)


作者简介

蒂莫西•阿姆布罗斯(Timothy Ambrose)

博物馆和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咨询顾问、伦敦文物学会和英国博物馆协会会员,主要研究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克里斯平•佩恩(Crispin Paine)

伦敦大学学院(UCL)考古研究所荣誉讲师、英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博物馆和遗产领域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博物馆和宗教物质文化。


内容简介

《博物馆基础》(第三版)分为8个部分,109个单元,包含案例研究、项目工作和团体讨论,从丰富的实践经验出发,为博物馆方方面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份基础指导手册,涵盖观众的发展与教育、藏品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博物馆的组织和未来发展规划。


本书在1993年第一版和2006年第二版基础上修订完成,充分考虑了近年来博物馆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专业领域所经历的重要变化,内容覆盖面十分宽泛,新增百余张图表,并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词汇表、精选书目和相关信息来源。


较之前版,本书更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 有效地管理藏品——博物馆独一无二的资源;

■ 在维护藏品和使之尽可能广泛地向公众开放之间实现平衡;

■ 有效沟通、市场研究、市场营销和观众拓展,以及对一些国家而言或许并不熟悉的博物馆工作方法;

■ 对博物馆观众和使用者的合理安排,满足他们在知识和物质方面的需求;

■ 对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管理;

■ 对博物馆资产和资源的管理。


此外,《博物馆基础》得到配套网站(www.routledge.com/cw/ambrose)的支持,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额外资源。


《博物馆基础》配套网站截图


试读体验


小编根据书中前两章节,讲述自己的阅读思考,希望能引起博物馆人对于本书中新鲜观点的关注。


第1部分

绪论


对本书进行了介绍,并对博物馆相关的概念性问题(博物馆的类型、博物馆的意义)加以解释。其中在第4单元《博物馆的意义》中指出博物馆对城市与乡村的重建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外,博物馆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也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博物馆与当地发展的关系

(图片内容来自于《博物馆基础》)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发展会提升其所在地的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实力;随着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被挖掘,参观者便会纷至沓来,无论是旅游还是参观;当大量的参观者进入该地区,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服务业会得到发展,对从业人员需求也会增多;当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后,常驻人口也会随之增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又会继续对博物馆进行投资,挖掘更多的文化与社会价值,以达到良性循环。


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了敦煌,一个工业城市,也是河西走廊的农业区,甘肃瓜果、棉花、蔬菜的主产地之一。但随着1979年莫高窟正式对外开放,每年来敦煌莫高窟参观的人数不断上升,1984年便突破10万人;随着对莫高窟文化价值的不断挖掘,这座城市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也不断的被开发,服务业伴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而愈发完善;同时,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改造,让越来越多的更便捷的来到这座城市,与之而来的经济又会对莫高窟的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小编认为:如何让博物馆与所在地发展相结合,统筹规划带动当地经济,产生良性循环,应该成为博物馆与所在地共同思考的问题。



第2部分

博物馆及其用户


从博物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其中第9单元《理解博物馆的市场》、第10单元《博物馆营销》从博物馆自身要如何运营的视角带来了全新的诠释。


《理解博物馆的市场》指出了“调查与博物馆相关的市场供应(即其他博物馆)和需求(即观众),了解其构成,将有助于确定博物馆是否正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水平和价格为观众提供一些列优质服务。明白市场的形制和构成对博物馆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虽然目前博物馆多是对某项展览进行观众的调查研究,但很少对整座博物馆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后,如果实施整体调研后,博物馆更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公众的需求以及提供服务的形式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用应该是”或者“大家都这么做”的理由来进行运营。如果展览内容、社教活动、文创产品等方面高度同质化以后,那么观众又有什么理由走进你的博物馆呢?


调查中会涉及到的问题:
  • 人们为什么愿意参观博物馆?

  • 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参观兴趣?

  • 他们有什么特点?

  • 他们什么时候来参观?

  • 他们有再来么?频率呢?

  • 他们花多少时间?

  • 博物馆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 博物馆的市场是逐年扩大还是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调查博物馆的竞争者”这一小节中提出了博物馆要对其他博物馆和类似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观察评估其他人们常去的场所(如商店、餐厅、写字楼等),分析在其他服务环境中,人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获得了怎样的服务,而不是只关注于博物馆行业内的服务现状,这也许能给博物馆的自身发展提供不少借鉴之处。


因为“公众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博物馆的品质低于公众的可接受标准,他们将选择去其他地方。”


第10单元《博物馆营销》则从产品、价格、地点以及推广这四个方面,对博物馆的营销进行了剖析。本单元中所谓的“营销”,小编认为并不是“营利+销售”的字面意思,将博物馆看做一个整体的品牌来进行的运营,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可度。


其中对“推广”进行了重点讨论, “推广博物馆需要热情、努力,还需要创造性地利用报纸、广播、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等提供的信息”,特别强调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口口相传的宣传是扩大博物馆影响最根本、最有利的途径”。近年来博物馆依旧会在传统媒体(报纸、电台、电视)进行推广宣传,但微博、微信以及网络直播的应用,使博物馆曾经“高冷”的形象愈发地贴近观众。


小编认为,博物馆与观众间的关系如何运营可以借鉴互联网行业中“运营”这一工作的三个指标来形容:拉新,留存,促活。


拉新

为博物馆带来新观众,通过展览或话题的事件营销通过不同的推广形式让观众关注博物馆。

留存

留住观众,让观众保持对博物馆的兴趣与关注,并愿意再次走进博物馆。


促活

通过数据分析观众的关注点,让观众愿意经常走进博物馆,并参与博物馆线上互动等活动。


换句话说,博物馆在保持老观众群体的同时,如何让更多新观众对博物馆产生兴趣并经常走进博物馆,也应该成为博物馆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通过阅读本书,小编深深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应该说它是一本博物馆实用工作手册,本书并不是针对某一国家与地区的博物馆工作,是凝聚了全世界博物馆人集体智慧的一部著作。


在运营一座博物馆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在该书中找到答案,但这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更多更好的答案也许就隐藏在博物馆人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这本书的启发,在不断思考中去解决博物馆里方方面面的问题才是这本书正确的打开方式。


关于本书的内容还有很多,小编希望以上的阅读体验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博物馆人可以通过来稿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编辑:Ci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