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推荐|中山王与南越王,跨越千里聚首广州

2016-09-09 南越王博物馆 弘博网


在上半年举办了“大汉楚王与南越王”特展并得到高度评价后,南越王博物馆于2016年9月6日,又推出了汉代诸侯王系列展览之“中山王与南越王——河北汉代文物展”,至11月16日结束。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汉代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鎏金铜缕玉衣、彩绘陶器等在内的珍贵文物共计一百四十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们将再一次带领观众回到两千多年前,领略大汉雄风、燕赵故地的风采。
大汉绝唱  盛世之音

本次“中山王与南越王”特展以满城汉墓、定州三盘山汉墓、定州八角廊汉墓、定州北庄汉墓出土文物为主,囊括其他中山国时期的精美器物,通过“青铜”、“玉”、“陶三个部分,营造出大汉王朝的绝唱。
青铜展厅以酒具、车马器、灯具、炉具等青铜器,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山王的奢华生活与不朽威仪。这些青铜器采用鎏金银、错金银等装饰工艺,绚烂华美。部分器物刻有铭文,如长信宫灯(复制品)上的“长信家”、“长信尚浴”等字样,记载了器物的名称、高度、重量、容量、产地、制作或购买年月等信息,对研究汉代的冶铜业、度量衡、器物定名诸问题都具有极高价值。

满城汉墓2号墓长信宫灯

器展厅当中展出了部分出自中山国的精美玉器,囊括葬玉、陈设玉、装饰玉等多种类别。其中,中山王墓出土的丧葬用玉以玉衣最为引人注目,本次展出东汉中山简王刘焉的一套鎏金铜缕玉衣,它对研究两汉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装饰玉则以云纹与龙凤纹为主,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中山王墓的出土玉器也体现出一些与前代不同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汉代玉器特色,如曾作为礼器的玉璜,在刘胜墓中改做玉握使用,玉璧大量作为葬玉使用,玉佩饰则雕琢得更加细致、精美。

河北定州北庄汉墓刘焉玉衣

第三展厅“陶”则通过用于陪葬的陶器变化,展示社会思想与丧葬习俗的变迁。汉代诸侯王墓葬中的陶器由陶礼器逐渐过渡为生活化的实用器、仿生活用品的器物和模型明器。通过这些实用陶器,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出汉朝人日常生活的图景。
满城汉墓2号墓彩绘陶盆
中山南越  姻缘之地

中山国与南越国看似毫无关联,但却渊源匪浅,中山国是汉代北方的著名郡国,位于华北平原中部,西倚太行,南踞滹(hū)沱,土地膏腴,庶民殷富,是现河北省历史文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郡县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后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的建立者武帝赵佗原籍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故乡的文化或许为南越国注入了几分北方的慷慨豪迈。南越国第二代王、南越文王墓墓主人赵眜与中山国第一代王靖王刘胜入葬时间相距不过十年,几乎处在同一时代。
这种千里姻缘也成为了本次策展的基本思路,使陈列更为直观有序。展览通过两地出土器物的横向对比作为陈展主线,使观众们能够了解在西汉中期南北方的生产力发展、社会风俗、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与联系,能够在无形中带领观众构建起汉代同一类别文物间相互关联的框架体系。
中山王与南越王,一北一南,两千年后在广州相遇,实为幸事。汉代诸侯王系列展之“中山王与南越王”展示的一百四十件文物只是汉代文物的冰山一角,叙述的却是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在这里,可以品味到王族奢华的日常生活,繁复的丧葬习俗,丰富的精神世界,了解到各具特色的南北文化,见到汉王朝大一统底色下的多彩文明。再回首,我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汉文明在现代社会留下的印记。这是多元文明独有的光辉,也是一种无言的传承。

图文来自南越王博物馆

编辑:fly


图片可点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体验最新手机版弘博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