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聚焦|大学艺术博物馆何去何从?

2016-09-28 大学艺术博物馆 弘博网


近期,以“艺术·科学·博物馆”为主题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系列学术活动在艺术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


冯远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博物馆的概念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和系统,许多世界著名博物馆已经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但大学的艺术博物馆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和问题。大学博物馆应如何建设、定位,如何与教学和科研结合,如何为培养人才发挥作用成为现今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冯远指出,大学艺术博物馆和一般艺术博物馆的区别在于,大学艺术博物馆涉及青年学生精神意志的养成和审美品格的提升,如理性思考、自由精神、开发天赋与能力等,这些对形成大学校园的历史和人文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说,对于以理工教育著称同时追求人文日新的清华大学来说,博物馆的作用发挥使师生在追求理性的同时,能以同样的求知欲望去完善他们对美的世界的认知,让感性和理性认知获得平衡发展。冯远希望能通过努力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办成符合世界一流大学需求的艺术博物馆。


冯远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同时举行了以“大学博物馆展望”为主题的馆长论坛,艺术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和以“博物馆与当代艺术“为主题的专家座谈会。
“大学艺术博物馆展望”博物馆馆长论坛

“大学艺术博物馆展望”博物馆馆长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意大利昂布罗修图书馆美术馆馆长Alberto ROCCA、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博物馆馆长Russell PANCZENKO、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总馆长杭间、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杭侃、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黄燕芳、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馆长姚进庄、台湾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李梅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出席了论坛,论坛由杨冬江主持。

杨冬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开馆是值得庆贺的事,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一所一流的大学一定会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大学艺术博物馆展望”为题的馆长论坛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今天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大学作为公共教育的机构,功能日趋丰富和完善,时至今日,大学艺术博物馆不但是展示学校传统和艺术成就的舞台,更是涵养莘莘学子,提升人文精神的殿堂。我们深信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既是清华大学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宏伟愿景。

Russell PANCZENKO:大学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迎接挑战,改变自己
RussellPANCZENKO馆长首先谈到了博物馆定位问题,美国很多大学博物馆的定位和关注点不太一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艺术博物馆在展示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试验,对中国艺术、西班牙艺术,以及当代的艺术等都有涉及和了解。但也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如怎样平衡人们的期望和自身的定位,怎样传达博物馆真正想要传达的理念。另一个挑战源于机构对自身展品的保护,有些机构不想将自己的展品输送或是借到国外,也不想让其他公众有所了解,但Russell PANCZENKO馆长认为这是可以改变的,美国大学本身也需要改变,现在大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和社区了解我们的文化本身,而不是复制品,就像互联网教学,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冲突,我们既要尊重公众的兴趣,同时也要让互联网教育面向未来。

杭间:中国大学博物馆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上
杭间馆长将中国的大学博物馆放置在一个更为宏观和多维的角度来探讨,认为中国的大学博物馆建设呈现出的比较复杂的情况,过去,中国大学建博物馆的重心应该是放在了古物博物馆、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的博物馆。如今,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博物馆之间关系的讨论,受到了国际上当代博物馆发展概念的影响,台湾和香港同行的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本身和公众的关系,以及与文创之间的关系互动,很多也影响到中国内地博物馆的发展进程,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大学博物馆现在处在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上。中国的大学博物馆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会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常设展和临展的关系,通识教育和专业研究,公共知识和文化策略,博物馆政绩的来源等。当代大学博物馆应该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根据大学的立场追求自身的特性,以及自己鲜明的主张和倾向性,而非传统博物馆学意义上共性的东西,这可能是中国大学博物馆在今天转折很重要的切入口。

AlbertoROCCA:让博物馆获得真理和美
AlbertoROCCA馆长直言意大利昂布罗修图书馆美术馆本身就是非常独特的,它于1609年向公众和全世界开放,其资助人希望可以让美术馆和图书馆获得真理和美。如今,昂布罗修图书馆美术馆传播着来自世界各地教授的观点,这也是其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古老的建筑、公众对古老艺术兴趣的减弱等,也是该馆面临的问题。昂布罗修图书馆美术馆举办了关于达·芬奇的展览,大家都认为展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确也如此,但并不是巨大的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让公众了解艺术品的价值,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一点。达·芬奇是大师,若要看到他作品的优越之处,必须重新探索真理和美的结合。

王璜生:大学博物馆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王璜生馆长认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优势在于,它位于一个公共的聚集了众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里,可以很好地利用各学科相关人才,碰撞出新的思想,生成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览或是提出新的问题。这也引发了大学博物馆、美术馆在探讨知识深层问题上的思考,博物馆或美术馆是更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在大学博物馆、美术馆中,公共空间思想的形成、自由的可能性,与大学的独立精神,能产生更有交锋性的学科思想碰撞,这是在大学的博物馆、美术馆里能更好地思考和开展的工作,也是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特定的中国文化的情景里思想更为开放的交流,学术思想的碰撞,最大可能性的交流应该是在大学,尤其是在这么重要的学府里,美术馆其实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杭侃:高校博物馆要强调学术和学生
杭侃馆长表示高校博物馆这几年迅速发展,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高校博物馆应该围绕学术和学生来做。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注重学术性的探索和研究,举办展览和研讨会,如去年举办的一个展览,从权力和信仰两个角度切入。将一个墓的所有资料展出,摆展品的时候,有些专家看后说我们摆错了,这个东西肯定不会摆在这儿,后来我们告诉他这个东西就是出在这里,我们把原报告拿出来看到它就是在那儿,位置还比较明显,这就说明对于丧葬习俗来说,这两件东西是必须的,但如果把它们分开,谁也不会想到它们是在一起的。在学术性之外,学生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现在有四个专业方向,考古学、博物馆学、古代建筑和文物保护,博物馆专业的学生将自己策划展览。

姚进庄:大学博物馆应充分争取本校的优势
姚进庄馆长提出大学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与其看其他博物馆有什么可取之处,倒不如看看本校有什么优势可以争取。他说道,今天九点开幕之前已经有学生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外面等候进入,这在香港中文大学或者香港大学是从来不会看见的场面,就是在香港艺术馆里也不会看到,所以,这里的学生真的对艺术馆或是艺术有兴趣和感觉,这肯定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优势。另一个优势是志愿者,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也很重视志愿者,我们的志愿者有学校的校友以及在香港居住的外国人等,学生志愿者没有清华这么多,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启发。有心做博物馆志愿工作的人并不多,对这本身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优势。

黄燕芳:大学博物馆需硬件和软件共同发展
黄燕芳馆长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谈起,认为开馆所有的展览都非常优秀,展品说明中英文的翻译也很到位,加上拥有一般大学博物馆没有的规模,可谓是在硬件与软件两方面都十分出色,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作为香港最古老的博物馆,1953年开始创立,到了现在60多年,老馆是1932年的建的一个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大楼要搬才改成了博物馆,所以,在硬件方面无法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相比。在软件方面,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后起之秀。黄燕芳馆长在担任馆长职务,同时也是香港大学艺术系的荣誉教授,讲授中国艺术以及博馆学等课程,希望可以训练未来在博物馆工作的人才。

李梅龄:大学博物馆应更加重视公共性和教育性
李梅龄馆长指出,作为一个大学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公共性和教育性是不可避免的,公共性一直是大学美术馆里非常重要的基础原则,在这个基础原则上,公共性所代表的参与度、扩充度就是各种策展的手法。而怎样符合公共性则是它的另外一个界面,即教育性。台湾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虽然很小很年轻,可是志气还是蛮大的,公共性和教育性是这个馆每次策展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策展的手法基本上就是思想的形成。清华历史悠久,各个学科十分丰富,艺术博物馆将来如果在横向联系上做得好,策展手法所呈现的思想,不管是视觉文化还是物质文化转换成视觉文化,都有非常棒的远景。大学与私立或其他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差距主要在于有一个好的横向联系的可能性,21世纪如何做到跨领域、跨时代,把新的思想、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整合,每一个单元和案例都会是有趣的思考题。

论坛最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冯远对在场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感谢并发表感言。冯远指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发展很快,但问题也很多,涉及资金、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和对外交流等问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未来的发展,要靠今后持续不断地好的展览、好的理念、好的公共教育、好的文化传播。做到四个追求:经典品格追求,学术价值追求,创新理念追求,人性化服务追求。三个面向:面向清华大学师生,面向社会广大观众,面向国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强调三点,第一是古典和现代并重,第二是国际性问题,第三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联姻的成果将作为清华大学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内容。此外,冯远馆长真诚地发出倡议,希望能通过清华大学博物馆的开馆推动在场各位馆长建立一种合作交流机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通过彼此的合作让每个馆的作用发挥地更加突出,更加有特色。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编辑:阿X-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