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看展|那些艰难的日子,红军有这些精神食粮

2016-10-13 弘博网

红军的标语,作为那段红色历史的见证,成为当时红军向群众作政治宣传以及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发挥着“一条标语抵一个军”的巨大作用。1928年12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到:“文字宣传,如写标语,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9月30日,“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临展厅开幕。展览透过80年以前红军书写的标语,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重温党的理想和追求。



(图片来自:人民网重庆)


这些珍贵的红色遗迹,作为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另人难忘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件重要展品中了解长征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赤化全川”——红军石刻标语之王
在全国第二大苏区首府四川省通江县,至今还完整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 “平分土地”最著名。



“赤化全川”堪称全国最有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被誉为“红军石刻标语之王”。标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崖村景家塬高25.9米的石壁上。采方笔横书、楷体阴刻,每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深0.35米、宽0.7米(里面可卧一人),字距7.1米,整个字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离地面15米高。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錾字队来到景家塬,原准备在石壁上刻一条“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石刻标语,当在石壁右侧刻好“国民”二字时,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刘瑞龙到此巡察,认为此标语字数太多,镌刻在崖壁上不壮观,显示不出气势,便把标语内容改为“赤化全川”。錾字队又重新搭架,请巴中恩阳河一个姓张的小学教员书写“赤化全川”,20多名石匠刻了40多天时间,然后涂上白色的石灰水,使之更加醒目。
1935年红军北上后,当地乡绅闫升平、闫际风等人,以一石二升小麦为赏,由甲长闫成文买墨汁、收集锅烟墨欲将“赤化全川”涂抹掉。但崖高字大,字迹难于毁去,最终无可奈何。由此它被时光永久地凝固下来,成为大地上一处人造的奇观胜景。
“平分土地”
与“赤化全川”齐名的标语还有“平分土地”。




1934年春,为了深入开展“查田运动”和迎接“红五月”到来,九子坡区苏维埃主席马昭书与驻扎在九子坡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政治部錾字队负责人商定,在沙坝子(今通江县至城镇)通往洪口(今通江县洪口镇)的交通要冲佛耳岩陡峭的绝壁上錾刻巨幅标语“平分土地”。从3月28日到5月底,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努力,一幅每字高5.7米、宽4.6米,笔画宽0.65米、笔道深0.1米,楷体横书、阴刻的标语“平分土地”錾刻成功。


“平分土地”四字苍劲矫健,刚柔并济,整个字幅占396平方米,距地面22米高,字体比闻名遐迩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还要大。
红军北上抗日后,乡长赵帮荣派乡丁数十人企图铲去这条石刻标语,终因佛耳岩冲天临险,难于攀爬,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作罢,“平分土地”四字从此留存至今。
据居住在佛耳岩下的农户陈泽明介绍,佛耳岩下有一古庙,红军錾字队刻写“平分土地”时就住在古庙里。錾刻“平分土地”时,红军錾字队员先是坐在花篮(大巴山农具)里。花篮由粗壮的长绳系着,数人提着长绳,站在佛耳岩顶慢慢往下放花篮。花篮放到崖壁中部,花篮中的錾字队员就用錾子在崖壁上打出方孔、圆洞,然后在方孔、圆洞里安上木桩,木桩上再铺上木板,人在木板上搭类似于今天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书写标语的人爬上架子。待标语写完后,錾字队数人一字,轮番镌刻。在錾刻这四个字时,一錾字队员不小心从架上跌落,掉至崖底身亡,錾字队把他安葬在了佛耳岩下。
“争取苏维埃中国”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在通江县城西门渡口对面的山璧石崖上完工。在长24米、高15米的悬崖上,楷书横写、阴刻的“争取苏维埃中国”每字高2米、宽1.8米,笔画深0.1米,整体字幅达39平方米,距地面10米。标语由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员和一姓杨的红军士兵书写,经莺歌嘴、杜家坪的石匠錾刻而成。八十多年前的通江县城,瓦房依山傍水而建,没有高层建筑物,随便站在城中无论哪个位置,“争取苏维埃中国”七个耀眼醒目的大字都会赫然映入眼帘。


《入党誓词》



这是一幅饱经血与火洗礼的“入党宣誓书”,这份宣誓书的中央从右向左竖行排列着六句话:“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旗、永不叛党”。在志愿书的左、右两边画着两个不规则的五角星,星内画有镰刀与斧头,两个五角星的五个角内各写着“中国共产党”,宣誓书的上方写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 C. P”,右方边沿落款是:“中国共产党员地点北田村”,左面有时间“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号”。


宣誓书的主人贺页朵,1886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生勤劳俭朴,为人正直,以耕田和榨油为生。1927年投身革命,曾任乡农民协会副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红军搜集情报,还多次参加过红军攻打永新的战斗。


1931年1月25日,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在桐油灯光的照耀下,他在一块布上写下了“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从党其(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六句入党誓词。他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带有几个错别字,但这更让人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坚持斗争,后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取下来反复地看,默默地读,细细地品味幸福的革命岁月,也激励自己做一个合格的党员。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后经中宣部转存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是中国共产党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红军时代入党誓词的内容顺序就是在此基础上重新排列的,其中“服从党纪”修改成了“服从纪律”。
写标语的小红军舍己救人



1936年10月初,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中有一个14岁的小红军随部队首长住进会宁城中一个名叫魏鸿儒的秀才家里。几天下来,房东家3岁的儿子魏煜也成了小红军的“小尾巴”。


10月5日,小红军和几位战友到街上张贴、刷写标语,魏煜也跟着去了。忽然,几架敌机低空偷袭,爆炸声顿时响成一片。正当魏煜吓得不知所措、摔倒在地时,小红军奋不顾身地扑到他身上,一颗炸弹在他们的身边爆炸了,魏煜只被炸伤了左腿和两根手指头,而护在他身上的小红军却被炸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孩子的父亲魏鸿儒闻讯赶到后,看到儿子还被小红军压在身下,只受了轻伤,激动地从血泊中抱起小红军,连声呼唤……,为了表达对红军救子的感激之情,他将小红军的遗体安葬在自家的祖坟里,并一再表示希望能为红军做点什么。在红军卫生员的精心治疗下,小魏煜的伤势渐渐好转,红军离开会宁时,一位首长特意叮嘱魏鸿儒:将来这孩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希望他们支持红军,继续长征。
岁月如梭。魏煜长大结婚后,先后于1960年、1962年和1971年生了3个儿子。按照父亲的嘱托,他给儿子分别起名魏继征、魏续征、魏长征,合起来正是“继续长征”。据《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红四方面军中这个14岁的舍己救人的小红军是四川巴中人,他在部队的工作就是书写张贴标语。
以上标语只是展览的一小部分,展览共选取红军标语、珍贵历史照片等相关文物共381件套,全面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和革命信念。展览中还有更多长征背后的故事等待观众发现。

图文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编辑:pj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