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洲不只有大草原和黑人问号,还有……

2017-03-22 心儿 弘博网


提到非洲,你会想起什么?


是阴阳师里永远抽不到的SSR?



还是赵忠祥老师浑厚的嗓音“草原上又到了……”



咳咳咳!想什么呢?!


小编要介绍的,是云南省博物馆的“神秘非洲——中部非洲珍稀面具艺术展”!



面具历史


面具在非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南非的史前岩画中,就发现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造型最丰富、艺术表现力最强的面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非和西非地区,这里也是面具普遍盛行和发展的地区。


围绕着祈雨仪式、婚丧嫁娶仪式、播种丰收仪式、成年仪式、巫术仪式等各种神秘的宗教活动,非洲人民创作了各种各样的面具。除了宗教仪式外,非洲部落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用到面具。

“非洲面具不是人类表情的凝固,而是一种幽灵幻影……羚羊面具不代表羚羊,而代表羚羊精神,面具的风格造就了它的精神。”

——法国文艺批评家马尔罗


展品介绍



年代:20世纪初

身份:神话人物卡孔吉(Kakungu)

材质:木头、树脂、纤维

说明:球形的头发,空洞的眼睛,凹陷在眼眶中。巨大的轨道将其包围,形成了肿胀的脸颊。球形的发型由半硬的材料制成,里面填充着稻草。面具的佩戴者会穿着由纤维编制、皮毛装饰的服装。面具的身份可能是神话人物卡孔吉,是割礼仪式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年代:20世纪初

民族:那卡奴(Nkanu )

材质:木头、纤维

说明:面具的顶饰是两个犄角,脸部中央还有一个翻转朝上的鼻子,这个形象代表着部落里的某个首领,在年青男子的成年仪式上,和代表女性形象的面具一起出场。面具的鼻子之所以设计成是翻转朝上的,可能是根据实际需要,因为在仪式最后,参加成人礼的年轻人要通过这个翻转朝上的鼻子,接住并吃掉一片木薯面包和山羊肉。



年代:20世纪初

民族:巴力(Baali)

材质:木头

说明:面具的尺寸巨大,样式扁平。正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红色的,一部分是黑色的,中间用白色颜料涂抹一道垂直的印记。涂色的最底层还装饰着手型的图案,红色背景上是白色的手型图案,灰色的背景上是红色的。这些装饰图案是用幼小的香蕉树树干做成印章印上的,透露着未知寓意。


展览推介


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非洲或许就是神秘的代名词,为了使观众感受非洲面具的非凡魅力,云南省博物馆从比利时引进了来自中部非洲的130多件面具、在仪式中使用过的服装、乐器精品,以及与面具使用相配合的音乐、影像和照片资料。其中一部分展品曾在美国、法国等重要博物馆的展览中露过面,大多数则是首次向世人公开展示的稀有奇珍。



本次展览将通过118件精美面具和14件相关乐器的展示、通过一些仪式与庆典的展示,使中国观众可以瞥见非洲人民的日常和非日常的生活,可以了解到非洲人民是如何在自身、自身所处的世界、祖先、神灵、以及一个我们不了解的神秘世界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寻求平衡,从中获得艺术和美的愉悦。


展览预告



展览:神秘非洲——中部非洲珍稀面具艺术展


展期:3月24日-6月26日


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来源:云南省博物馆

编辑:心儿


相关链接:

中部非洲面具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 

山东博物馆“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创意及设计分析

来了!六件文创精品问鼎2016首届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全球文创设计大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