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博物馆理理这道数学题的思路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道应用题。
话说某家年长的婆婆织布速度最快,1天能织50尺布;中年的媳妇慢些,2天能织50尺布;年少的小姑织布技术还不熟练,3天才能织50尺布。现在三人同时全力织布,共织成50尺布,问:婆婆、媳妇、小姑各自织了多少布?
面对如此复杂的逻辑关系的应用题,你是不是有些迷茫?这道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应用题被刻在竹简上,所谓简帛,即简牍帛书,是在纸张出现并广泛使用之前古人书写、记录的主要材料,山东博物馆的《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为观众详细介绍了中国简帛文化,通过多样的展示手法,简洁明了地展现文字内容,并突出简帛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核心
”本次展览联合全国二十家文博机构、高校、研究院精心打造,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出土简帛文物的展览。通俗简洁的内容文字,栩栩如生的叙事故事,丰富多彩的陈列形式,通过看物叙事,让观众感受一个时代,品味一段历史。但是,简帛文物相对单一,内容相当高文雅典。简牍仅是文字的载体,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普通观众很难从记载在史册上的一段段文字,理解文物的内涵。
展览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立意之初就确定了“让普通观众看得懂、感兴趣”的策展原则,期望能在简帛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做一个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展览,让观众看得懂的展览。在展陈设计、内容选取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过文物与文物、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梳理,组合成一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并带有故事性的展览。通过文物叙事,围绕文物讲故事,让观众感悟到这些古代文物所记录的一点一滴,与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展览贴近公众,服务社会文化建设。
妙意创新的展陈构思
”01
富有韵律的空间设计展览面积仅1000平米,空间有限,展览内容丰富,文物展品多,怎么在有限的空间无限放大展示的内容?根据展览内容与展厅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和单元布局,增加展墙隔断,延深展线,采用单元分区,形成小空间大布局。采用了大量的辅助展品烘托展览氛围,将重点文物与复原场景结合得恰到好处,与展品相得益彰,既增加了观众沉浸在场景的体验感,又控制了展览的节奏。
展示空间设计错落有致,展线整体设计合理、流畅,隔而不断,突出重点展品展示,各展览部分衔接自然、有序 ,富于节奏感和秩序感。整个空间设计简约,大气古朴,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的历史文化当中,营造浓郁鲜明的简帛时代氛围和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起到教化与审美的双重意义。
序厅是展示展览主题的空间,在设计上摒弃了以往用竹简造型作为设计元素的形式,采用场景化的设计理念。
观众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汉代书房。白色的墙上,一个黑色剪影虚拟人物在竹简上书写。人物以山东沂南北寨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的书吏人物为原型,用动画的手法演示了书吏在竹简上书写文字的情景,惟妙惟肖。圆形的剪影设计,告诉观众,这里是序厅的视觉重心,是展览主题的所在。通过人物动态的演示,与汉代书房、庭院交织在一起,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生动地再现了汉人书写竹简的场景,将观众带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02
以数字化多媒体和场景还原历史数字化多媒体设计是本次展览的亮点。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了展览信息,还原历史原貌,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调节陈列的展示气氛。
简帛文物单一,内容高深,光靠文物来支撑展览,观众很难看懂展览;而且在观展时会感到枯燥乏味,造成视觉疲劳。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利用交互式的场景陈列形式,生动地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既能理解文物本身的涵义,又保持看展览时心情的愉悦和惬意。
还原“简牍的制作和使用”,四块液晶屏连接成一整块演示屏幕,每一块演示一个过程。通过程序控制,形成整幅贯通的连续画面,动态播放简牍的制作过程。画面经过百般推敲,采用小品国画园形画面的构思,显得意境丰满,引人入胜。
三国吴简《许迪割米案》,讲述了小吏许迪由贫寒子弟沦为贪官的案件,博物馆根据竹简上内容,制作了一部动画片,生动讲述复杂的断案经过,极好地做到了还原历史原貌。
齐地兵书甲天下单元中,《孙膑兵法》竹简中详细记载了擒庞涓的故事。博物馆根据所记载的故事内容设计了电子攻略游戏,分为自动演示和互动模式,观众可自己操作,用自己的谋略指挥千军万马,演绎孙膑围魏救赵的经典战役;来自汉代边关的书信,内容丰富,感情真挚,保留了大量历史细节,采用投影书写的技术,笔法气韵流畅,极具艺术魅力;
尹湾汉墓《神乌赋》简,在设计上采用了体验式场景和360°环幕放映系统,多组投影同步控制、融合。动画视频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手法,造型布景采用传统的建筑元素,通过一层纱幕,景色若隐若现,加上悠扬的四言诗词配音,描绘出了自然之美和乌鸦夫妇凄美的爱情故事,深刻的意蕴,优美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感受“惟岁三月,春气始阳,众鸟皆昌,蛰虫彷徨......”的深邃意境;
《塞上烽火品约》简详细记载了最早的烽火传递制度,采用了真实场景与虚拟景物叠加的幻影成像技术,针对敌人的数量和进攻时间和方位的不同,对如何燃放烽火、升降各种预警信号(苣火、积薪、蓬、表等)标志作了详细演示,展示了两千年前西北边塞的历史样貌和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
03
无处不在的细节设计一个好的展览是实物展品和辅助展品紧密配合的多元化产物,辅助展品是构成陈列语言的要素,它形象、艺术地表达陈列思想,烘托、渲染主题,丰富陈列的艺术形式,调节展厅气氛。
展板设计也是本次展览的一个亮点,以往的展板设计重装饰,轻内容。简帛文物以文字为主,而且历史久远,字迹不清,书写方式和现在不同,观众很难辨清、理解文字的内容。文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传递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所以在展板设计上,对每一件文物进行详细的解读,将高清文物照片、释文、 白话文和展品有机的集合,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诠释展品的内涵,文字排列有序、层次清晰、色调明快,令人赏心悦目。
在展柜设计上,文物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为文物量身定制展柜。展柜的高度、斜度,符合人体工学。竹简上的书写的文字小的难以辨清,博物馆与展柜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探讨研究如何让观众看清竹简上的文字。对展柜进行人性化设计,安装了可上下左右移动的放大装置,通过透视放大的原理,使得展品清新可见,一目了然。所有展柜采用45°粘接的超白夹胶玻璃,全部在现场粘接。电动顶升开启方式,布展更方便、安全。为了控制展柜的温湿度,独立安装了恒湿设备,保证文物所需要的温湿度。
文物展具根据每一件文物量身设计,在保证文物安全的情况下,设计制作尽量美观实用,需要根据不同文物形状特点设计不同的积木,使文物与展示积木有较好的结合,并着重考虑观众参观的视觉效果。
为了更有效的减少照明对展品的损伤,展柜内采用LED灯带,通过特殊的透镜设计,精确控制出光方向和角度,降低展柜内立面亮度和展柜周围地面溢出光,避免观赏者产生眩光,光源均为4000K,有效照度值50-60lux,高显色、无紫外线,发热量低,还原展品真实本色,降低展品热损害,营造舒适的观展环境。
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
”现在的观众喜欢到博物馆看展览,一个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就是博物馆展览的互动体验项目。本次展览设计了多种互动项目和教育活动,依据展览的内容设计了清华简算表互动模型。
清华简算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结构简单,功能强大,《算表》共有二十一支简,用十九条红色横线连在一起,分为三个部分。最上一列及最右一行的数字在乘法中是乘数或被乘数;包括第二至二十列、右起第三至二十一行每个方格中的数字都是乘积。第一列下及第二简圆孔上的数十条丝带,是作为引线起着联系的作用。数码是固定的,而引线是可动的,观众可以在互动模型上进行乘数和被乘数是991/2以内的快速运算;麓秦简中的《数》篇有两百多枚简,其中所记载的一些应用题,实用性非常高。
博物馆开发了相应的软件,触屏互动,设计游戏通关晋级模式。观众自己做题,体验秦汉数学的发展水平和应用领域。展览的延展活动丰富多彩,如“我和大师交朋友”邀请了学术界的知名专家、书法家为大家释展;“竹简编联”、“竹简仿写”活动让观众自己动手制作竹简,体验简帛之美。观众通过这些互动体验项目,不仅被精彩的展览所吸引,同时还受到教育,增长了知识,感受到了秦汉时期的灿烂文化和文物的重要价值。
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应用的日益广泛,使得古老的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新格局,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为博物馆开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通过三维技术等比例复原展厅的全貌,真实还原了展厅现场,利用互联网3D渲染技术设计并结合3D交互设计及其他网络技术最终形成文物虚拟展示平台,实现网上三维展厅的自由浏览,让观众足不出户,实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互联网中为人们营造出“永不闭幕”的展览,极大地延续了展览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王勇军,现任山东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从事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设计作品曾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优胜奖。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山东博物馆
作者:王勇军
原标题《【简·读】构建多元化陈列展览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编辑:西北锅巴#大侦探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当古典遇上前卫,“中国末代王朝的威势与华美”背后的巧思与突破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