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件事,这座博物馆坚持了13年
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多年来坚持围绕“走进中国近代史第一课”这一主题,结合重要的历史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品牌效应。
就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鸦片战争博物馆以“我们的缅怀”为主题成功开展了2018年清明系列活动,这是该馆自2006年首次开展清明主题活动以来,第13次带领市民们祭奠林则徐、关天培、陈连陞等民族英雄,感受清明节中的丰厚文化内涵。通过现场直播演出、组织文明祭扫、开设国学课堂、制作清明小吃等形式,今年的清明活动在一如既往完成精神传承的前提下又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面貌。
传承清明节文化,重在倡导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理念与感恩情结。这种孝亲与感恩,不应只局限于对自己的家族先辈,需放大至对民族历史的追忆和对英模先烈的敬仰。
170多年前,以林则徐、关天培、陈连升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殊死抗争,虎门销烟的雄壮威武以及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壮怀激烈,折射出抗敌御侮、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值得永远铭记。每逢重大历史纪念日,都有许多学校自发组织学生来到鸦片战争博物馆聆听这段故事,还有许多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员工来这里向民族英雄敬献鲜花,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先烈。
左:虎门镇太平小学学生向英烈铜像敬少先队礼 中:虎门镇白濠小学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园区开展“追寻英烈足迹传承民族精神”活动 右:虎门镇东方小学师生在沙角炮台遗址祭扫
左:虎门外语学校学生向林则徐铜像敬献鲜花 中:虎门国税局工作人员向林则徐铜像敬献鲜花 右:武警士兵们向林则徐铜像敬献鲜花
为了给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参观、活动环境,鸦片战争博物馆结合本馆实际,在切实做好接待服务工作,保证基本陈列正常开放的同时,积极配合当地师生、单位团体、社会游客在义勇之冢、节兵义坟、义冢、林则徐铜像前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并安排专业的讲解员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们讲解相关历史,让大家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先烈们为今人创造的一切,在追思英烈中学会感恩。
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员为学校师生讲解历史
据初步统计,2018年清明期间,前来鸦片战争博物馆祭扫的市民们已超过4000人。市民们表示,虽然这些民族英雄并非出生在这里,但他们为了守卫这片土地而战,牺牲在这里,早已与这里融为一体。在清明节缅怀他们,有着更为特殊而深刻的含义。
市民们手执鲜花,神情肃穆
林则徐铜像前摆满的鲜花寄托了人们的哀思
2006年至今,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清明主题活动已走过13个年头,从简单的祭扫到主题演出,再到多种多样的社会体验活动,其活动形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愈发丰满鲜活了起来。
2018年4月2日上午10点,一场名为“缅怀先贤·慎终追远”的清明纪念演出活动在鸦片战争博物馆林则徐铜像前举行。整场演出分为“虎门风流”、“深情咏唱”、“清明赋·诗朗诵”、“纪念·梦想”四个篇章,演出内容涵盖历史情景剧、歌曲、朗诵等多种形式,吸引了数百名市民自发到馆观看。
根据战争史实,鸦片战争博物馆创作了历史情景剧《虎门风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陈连陞与沙角》、《关天培浴血虎门》三个篇章,生动再现了百余年前英雄们保家卫国的感人情景。无论是林则徐的慷慨陈词、陈连陞父子誓死守台的对话,还是关天培将脱落的牙齿和一缕头发寄给家乡母亲,决心与炮台共存亡的举动,其中蕴含着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都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震撼着大家的心灵。
情景剧《林则徐虎门销烟》讲述了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情景剧《陈连陞与沙角》
情景剧《关天培浴血虎门》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也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精诚的寄托吧!”一首《可爱的中国》质朴而真诚,在专业老师的朗诵下显得更加坚定有力,激起了人们的爱国之心。
诗朗诵《可爱的中国》慷慨激昂、感人肺腑
演出中,高亢激昂的女声独唱《虎门行》以及纯净真挚的童声大合唱《送别》吸引了在场观众。演唱者们用歌声带领人们穿过岁月的悠远,走进虎门百余年的历史记忆,走进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一刻,人们在歌声中找到了注入生命的坚韧、进取的力量。
左:女声独唱《虎门行》 右:童声合唱《送别》
在竹笛伴奏下,舞蹈演员展现了优美的舞姿
清明是春天的一场美丽仪式,更是对英雄的祭奠与追思。在悠扬的歌声中,人们放飞气球与和平鸽,把对先烈的思念寄予蓝天白云之中,一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和平鸽、气球放飞现场
为纪念民族英雄关天培,鸦片战争博物馆组织讲解员深入当地中小学,举办“给关爷爷写封信”活动。学生们在讲解员老师们的生动讲述下,有感于关天培老爷爷勇敢无畏的爱国情怀,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去,通过手写信件表达了对关爷爷的敬佩,实现了一次时空的对话。
小朋友们写给关爷爷的信件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正如北方过年必吃饺子一样,清明节也有标志性的小吃,那便是艾团。艾团,又名青团,因其做法简单,且两种主要原料艾草和糯米粉都有入药之效,既美味又健康,深受人们喜爱。
2018年4月5日下午3点至5点,鸦片战争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做艾团·品民俗”的体验活动,带领市民们品尝节日滋味。活动中,志愿者向活动参与者讲述了当地人制作艾食的故事,和大家共同完成了捣艾草、揉面团、搅拌馅、捏形状、上锅蒸等步骤,并走进园区,将制作好的美食分享给清明期间前来参观中的游客。
右上-上:艾草过水 右上-中:揉制面团 左上:材料准备好,进入包制阶段 左下:制作的“艾果”形状不一,十分可爱新 右下:鲜出炉的艾果 右上-下:自己先尝尝,“嗯,味道不错”
志愿者邀请游客品尝艾果,其乐融融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来,让更多的文化走出去,和观众零距离接触。”在谈到该馆开展清明节活动的理念时,鸦片战争博物馆张建雄馆长这样表达。的确,从展厅内到展厅外,从博物馆到学校课堂,再到当地社区,其活动区域正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也不断扩散开来。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鸦片战争博物馆于清明节期间在林则徐纪念馆园区推出了《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图片展、《这场战争我们打败了》数字移动展览,并提供现场讲解服务,让大家牢记那段历史留下的惨痛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弘扬在这场战争中历练的民族品格,传承英烈舍生取义、勇于反抗侵略、守卫中华的精神。
在《两个帝国的激烈碰撞——鸦片战争》图片展区,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为青少年学生讲解百余年前的历史
武警官兵认真倾听讲解员对鸦片战争历史的讲述
小朋友们认真浏览IPAD中的历史内容
2018年清明期间,鸦片战争博物馆组织讲解员和专业老师分别走进虎门镇镇口小学、沙角小学,举办民俗文化专题讲座,为在场师生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习俗、传统活动、传统饮食以及文明祭扫等知识,并带领青少年学生亲手制作风筝、纸花,体验清明节传统风物,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清明节的认识。
左:讲解员为学生们介绍清明放风筝的习俗 右上: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右下:老师和小女孩在课堂上的互动很有爱
动手体验环节,孩子们低头认真完成创作
作品完成后,孩子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依据青少年的学习特点,鸦片战争博物馆还将清明节的起源、典故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层面之上,通过对圣贤经典的解读打造别开生面的国学课堂,走进虎门镇东方小学、红旗小学。
国学课堂走进虎门镇东方小学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聆听博物馆老师介绍国学经典,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历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氛围热烈。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国学课堂的开设是对学校日常课程的有益补充,加深了孩子们对历史的认识。
学生们认真浏览课堂资料
中国社会正在向老龄化迈进,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老年人群体的数量也在不停的增加。为给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群体送去关爱,鸦片战争博物馆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走进虎门镇敬老院,陪老人们聊聊家常,并围绕“人生分享”、“特别事件回顾”的主题,听老人们述说自己的故事。
鸦片战争博物馆给老人们准备了纸巾、毛巾等生活用品
老人家尽管腿脚不便利,仍主动出门迎接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认真地听老奶奶讲故事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博物馆在宣传领域也迎来了全新挑战。近年来,鸦片战争博物馆不仅利用本馆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还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信息融合,借力科技做更多的有益探索。
2018年,鸦片战争博物馆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将清明演出的情况通过“南方+”新闻客户端进行现场直播,市民们只需扫描相应二维码,便可通过智能手机实现远程观看,轻松享受文化盛宴。
据统计,活动当天观看直播人数达10万人次。2018年清明节期间,“南方+”直播活动点击量总观看人数已超过20万人次。
市民们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观看现场情况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便可收看活动回顾视频
除了参与各种形式的线下活动,市民们还可以登陆鸦片战争博物馆官方网站,根据相关页面操作指示,向民族英雄林则徐、关天培、邓廷桢敬献鲜花、祭酒,撰写祭语,表达对先人的哀思。通过这种绿色简约的祭奠方式,引导人们缅怀先辈,牢记历史,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市民可通过鸦片战争博物馆网上祭奠的操作页面追思英烈
不忘来路,铭记历史;莫负春光,面向未来。鸦片战争博物馆通过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系列活动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精神,抒发我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道德情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也是当今文博界重视传承,把握传承的主动权的体现。
来源:鸦片战争博物馆
编辑:OP-D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月刊 | 三月:聚焦两会、十大精品陈列、文明参观……看三月博物馆大事记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