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出动!带你亲临中国缙云甲龙的第一发掘现场
2月27日下午,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开放获取杂志《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jìn)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
作为古生物连业余都算不上的零基础人士,小编决定成立“弘博小分队”带领大家穿越时空360度全方位体验“发掘”中国缙云甲龙的全过程。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前情提要
据《浙江省区域地质志》记载,浙江省缙云县壶镇于20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甲龙化石,但是当时的甲龙化石标本大部分都丢失了,也没有进行科学的描述和研究。从现有的照片资料上看,当时的化石比较破碎,之后就被渐渐地遗忘了。
直到2008年,事情出现了转机!2008年6月,在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一个开发区工地上,当地的化石爱好者李美云发现了部分恐龙化石。缙云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立即对该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当时发现了甲龙类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标本采回后存放于缙云博物馆。
虽然晚了四十多年,但这一天还是来了!而我们“弘博小分队”的旅程也将从这里开始。
不过开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该去哪儿找化石?
博物馆!
那是人家发掘的!等待发掘的该去哪里找!
苍茫大地!
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
..........
上哪儿找
大范围的说,我们会去野外考察可能会出现化石的地点。由于浙江省植被覆盖好,大部分地表都有植物,对浙江来说,在野外寻找化石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寻找地层露头(没有植被覆盖的岩石或矿床露出的部分),从而就无法从地层中寻找化石,所以寻找化石最好的两个地方就是公路边地层切面和建筑工作。
2018-2010
全程约3012天
时间拨回到2010年,我们此时就将跟着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缙云博物馆和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对缙云壶镇的甲龙化石点进行持续地野外考察。恰逢丽缙工业园区施工,对山体进行大规模挖掘,虽然每年都会有一些发现,但要发现我们此次的目标需要经过3年的时间。鉴于本次穿越力求真实体验感,如果想要进行时间快进服务的队员请单独购买VIP服务。其他队员请等待2013年3-4月的化石发现触发。
用什么挖
古人云:“工(bu)欲(ke)善(jin)其(mai)事(zhuang)必(bei)先(zen)利(me)其(neng)器(ying)”。
请大家打开我们出发前为每个人配备的工具包1号。恐龙化石野外挖掘根据不同的化石有不同的方法和工具,野外挖掘最常的工具是钢钎和锤子,手工去除围岩。
专业人员用锤子和钢钎去除围岩
不过对于较坚硬的石头,或要去除大量围岩时,或大致确定范围后,就可借助如电镐、岩石切割机、甚至大型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周边围岩挖掘。挖掘过程中,专业人员需一直关注所挖出的岩石,一旦发现化石就可以及时处理。
除了上述五种,更细致的工具就是细针和毛刷了。它们可以用来慢慢挖掘围岩松散的化石,也可以在专业人员用较小的钢钎去除围岩后,用毛刷清理化石表面。总的来说就是哪里需要去哪里。
用什么装
请队员们在此认真记笔记!进行运输之前进行完善的打包是保护化石安全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骤!并且对于不同状况的化石,打包保护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对于较小的化石,挖掘过程中与围岩一起取出,用棉纸包好,放到标本盒中,标本盒中再用海绵保护化石。
敲黑板!对于较大的化石,或对于很多化石保存在一起时,就无法简单取出了。挖掘这样的化石,就需要用石膏、麻布片和木条等对化石和围岩进行整体打包。在实际挖掘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化石分布,追索化石,确定其它范围,到化石最外围后,从四周往下挖,挖到一定深度后,整体打包(打成的包称为皮劳克),化石与石膏之间用棉纸隔开。
上表面打包后,从底部挖空,然后将化石整体翻转,然后在底部继续打包成一整体,并在皮劳克上标注原始化石的方位,就可以运回室内了。
上表面和侧面打包后的化石
用什么运
虽然大家在博物馆看到的化石有大有小,看起来不是很重,但经过上一轮精心打包之后,我们从3月到4月采集的大量化石装满了一个载重10吨的大货车!野外的采集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了,鼓掌!
该怎么修
如果说野外挖掘工作为了尽快取回化石,对于化石表面和离化石较近的围岩都不会处理,以尽快做好保护运回室内,讲究的是
快!狠!准!
那么室内化石修理讲究的就是
细!细!细!
(不是笑嘻嘻)
要求不同,工具也就不同了。请大家打开工具包2号。
最常用的工具是气动修理工具,它由气泵驱动,气针前后震动,按针的粗细和震动强度,分为多个级别,以适应于不同硬度和大小的化石修理。对于一些围岩较软的化石,也直接用细针手动修理。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小化石,则需要在显微镜下边观察边修理。
专业人员用气针在修理缙云甲龙头骨化石
鉴于本次行程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体验是如何经过多年研究,最后发表文章开头提到那篇论文的过程了,毕竟大家作为非专业人士可能得学到脱发才能完成结果触发。
研究成果
缙云甲龙目前发现了至少5个个体,是目前在中国南方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甲龙类化石,已发现的化石基本覆盖全身所有部位,浙江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对缙云甲龙进行了复原装架,复原后总长约5米,高约1.3米,并由张宗达绘制了复原图。
复原装架↑
小分队自制中国缙云甲龙“身份证”↓
总结一下,本次发掘共有两个发现!
早期的甲龙类化石比较破碎,目前确认的最早的甲龙类化石发现于晚侏罗世(距今1.5亿多年前)。此前有尾锤的甲龙化石只发现于晚白垩世末的坎潘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8360~6600万年前),缙云甲龙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锤的甲龙类化石早了1000多万年。
2
中国缙云甲龙尾锤
作为甲龙类恐龙,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尾部的尾锤了,就是复原装架图中尾部那个像流星锤一样的地方。此前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龙尾锤和尾椎的研究认为甲龙类的尾锤出现后从小逐渐变大,缙云甲龙尾锤最宽处约为45 cm,如此大的尾锤出现在甲龙类演化的早期,说明尾锤的演化并不是严格按从小到大的演化,比此前认为的要复杂。
总而言之,浙江发现了最古老的具尾锤新种甲龙——中国缙云甲龙!
经历过本次旅程的学习,大家对野外古生物的发掘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了吗?那么在本次旅程解散之前,让我们再次感谢奋斗在一线的研究人员们!
奖状
现授予浙江自然博物馆郑文杰和金幸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缙云县博物馆王琼瑛以及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东洋一等研究人员和李美云等爱好者
“棒棒哒”称号
弘博小分队
最后,不知道各位队员对本次的发掘“穿越”体验还满意否?有什么需求和建议请留言给导游君哟~
信息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馆 郑文杰
图片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馆和网络
原标题:浙江发现最早的具尾锤的甲龙
编辑:猴皮皮#大侦探
对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你有什么感受呢?
填写一份问卷,让我们听到你的声音!
也请将问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让我们了解更多人的感受。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填写问卷↓↓
相关链接:
月刊 | 三月:聚焦两会、十大精品陈列、文明参观……看三月博物馆大事记
征稿 | 2018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研讨会约你投稿啦
门票、会员、理事会...博物馆在管理制度与公众关系上如何探索?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