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究观众心路之旅,为博物馆提升参观体验带来新启发

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弘博网 2021-09-26


“我该穿什么呢?”这个老掉牙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对着一柜子衣服难以做出抉择的花样少年,同样也是刚刚接触艺术领域的新人在考虑是否参与艺术活动时面临的众多问题之一。


我知道该怎么做吗?我会在那里碰到同龄人吗?在那里我会有融入感吗?我会喜欢这种活动吗?这种活动适合我吗?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



“观众之旅”借鉴了兰德公司(RAND)在《艺术领域增强观众参与的新框架》(2001)(A New Framework for Build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Arts)一书中提出的行为模式, 于2005年问世的《缪斯的礼物》(Gifts of the Muse)一书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观众之旅”揭示了潜在艺术受众内心的一种往往在无意识之下完成的决策过程,同时也探讨了艺术机构如何介入每道关卡,鼓励公众参与。


过去几十年间,华莱士基金会(The Wallace Foundation)一直坚信艺术属于每一个人。秉承这样一种信念,该基金会为许多艺术机构的受众拓展活动提供了资金扶持。由华莱士基金会资助的“建立可持续性受众群体”(“Building Audiences for Sustainability”)项目为期6年,耗资6150万美元,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推进。通过对过去10年间的理论数据研究以及艺术机构的实践经验进行回顾总结,华莱士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对于人们选择去或不去参加艺术表演或展览的种种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决定去或不去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的抉择,就好比沿途设置了重重关卡和出入口的旅程。每到一个关口,有些人会选择继续前行,而有一部分人则会中途退出。在第一个重要关头,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考虑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与他们对接触艺术的机会所抱有的期待有关。而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艺术机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手势或更多的公开信息便足以让一切大不相同;但有的时候则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比如,年轻人在焦点小组座谈会中向圣路易斯歌剧院(the Opera Theatre of St. Louis)透露,他们不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去看歌剧。随后,圣路易斯歌剧院便在Facebook和Instagram账号主页上发布了观众各式各样的穿搭照片,或简单随意,或精巧别致。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让人松了一口气:你想穿什么就穿什么。
  


奥斯汀芭蕾舞团(Ballet Austin)发现潜在观众对该团队推出的关于当代作品的宣传材料兴趣寥寥,原因是观众不知道自己在演出中会看到什么,遑论是否会喜欢上演出作品了。舞团旋即调整了战术策略。传统的开放式排练在经常观看演出的观众之间颇受欢迎,但却难以吸引新的受众,舞团便摈弃了这种传统模式,转而开始进行奥斯汀芭蕾舞团表演直播!30分钟的排练直播可以让更多不同的人在买票进场观看之前就了解到节目会是什么样的。



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推出了“第三个星期四”(“Third Thursdays”) 主题系列晚会,活动内容包括展厅小游戏、音乐鉴赏、手工艺术品制作、酒水小食缤纷享等等。为了让出席晚会的千禧一代访客觉得自在舒适,不受拘束,博物馆特地招募了一批同龄志愿者。志愿者们为访客解答艺术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有时甚至还和访客一起玩游戏,给他们提供有用的提示,营造了一种热情友好的氛围。


青少年曾经一度认为,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Pacific Northwest Ballet)沉闷无聊又古板。但通过一系列措施,包括PNB(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年度编舞家公演的青少年专场预演,加大Facebook平台上关于舞团表演的宣传力度,以及公开幕后花絮视频等,最终西北太平洋芭蕾舞团获得了青少年们的好评,解决了“不适合我”的疑难杂症。


态度的转变正是这些措施的目的所在,达成目的却实非易事。基于以往某次令人不快的艺术体验所形成的负面评价,或者个人所属社会群体内部根深蒂固的观念,要想破除这些成见尤为艰难。但是一些艺术机构针对犹豫不决的个体或怀有抵触情绪的社会群体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倡议,致力于消除误解,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体验艺术活动。


“观众之旅”是对潜在受众决策过程的概念化,对这一构想进行概述的系列文章共三篇,本篇为第一篇。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便于艺术机构吸引那些不太愿意参观艺术场馆或参与艺术活动的人。后续两篇文章将会介绍和探讨如何消除阻碍人们参与其中的实际障碍,以及如何营造一种让人受益匪浅,还想再来一次的参与体验。


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一直是博物馆关注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对潜在观众的吸引和研究上。所以“观众之旅”的概念可以帮助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观众形成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引导观众有意识地进入博物馆。同时,博物馆在不断践行这种概念的实践中能够积累有关观众兴趣爱好和参观行为的大量数据,对于未来博物馆的展览以及社教活动的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容来源于湖南省博物馆编译

图片来源于华莱士基金会(The Wallace Foundation)官网

原标题:《如何为观众打造友好的参观体验:破除偏见》

编辑:miyagi#Naranja


往期精彩回顾

从素纱单衣“再生”背后的艰难探索,看文保修复工作新思路

展讯 | 古蜀遇见古罗马,向西方文明展示东方人与神的世界

《史记》百讲,读懂中国历史的DNA

让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河北博物院文旅融合的探索

福利|究竟是怎样的博物馆活动让我被踢出“夸夸群”

招聘|文博相关单位招聘信息汇总(3-4)

粤博:支持学术研究,保障博物馆永续发展

门票收入重新分配,175个非营利文化机构受益

项目|博物馆公开招标项目汇总(3-4)

堆叠摄影,记录文物的极致细微处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