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耳朵去旅行,一场博物馆内外的“参观革命”

慢慢来比较快 弘博网 2021-09-26


听,也许是阅读和出版的另一种可能。

——喜马拉雅FM副总裁姜峰


不少音乐平台在近几年都逐渐推出了线上课程,课程内容涵盖金融、历史、心理学、宗教等诸多学科,“听书”“听知识”已成为公众学习的一大趋势,博物馆作为历史和文物的收藏所也参与其中。近年来观众获取博物馆资源的手段在不断增多,比如网站、影视节目、文创产品等,但博物馆在探索和创新自己发声方式的路上从未停歇。如今,博物馆又找到了声音这一新的诠释方式。


音频形式让博物馆“触手可得”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资源的传送障碍越来越少,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台手机,一个APP,一副耳机,便可“收听博物馆”,音频得以让博物馆海量资源被更畅通快捷的传播与分享,在为公众提供更便利的学习渠道的同时,也使更多的人开始对博物馆感兴趣,从而使博物馆更好的实现公益性和公共性。尤其对于特殊群体来说,博物馆音频的价值更甚,于他们而言“遥不可及”的精美文物通过音频在他们的脑海里被铺开,进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最终得以感受博物馆的魅力。此外,当逛馆无法获得人工讲解以及现场导览时,借助手机里的音频APP观众们可以更好的参观和学习,提升他们在场馆里学习质量。显而易见,音频平台这一媒介在促进和帮助博物馆挖掘潜在观众,促进社会包容、提高博物馆的宣教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确具有独特优势。


现有的博物馆音频种类



为了更好的发挥音频这种形式本身的优势,对内容进行足够深度的挖掘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如何配合博物馆本身宣传内容,拓宽博物馆自身影响力是不少博物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讲解导览及其以外的内容延伸

讲解导览是如今大部分博物馆选择开发的音频种类,它与博物馆的现场讲解导览在内容并无太大区别,即围绕着博物馆展览,介绍展出的精品文物,这样的讲解导览虽然只是更换了载体,却让观众可以不必再拘泥于现场导览和人工讲解,更自由随意的获取讲解资料。但如何让观众离开了实物和场馆氛围后,依旧学有所获,不少博物馆已经尝试对于现有的讲解导览做适当加工,基于展览却不局限于展览,对主题进行延伸,挖掘更多更广的文化信息与资源。


如苏州博物馆的展览“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集中展示了苏州吴氏作为晚清到民国苏州地区著名的收藏世家,所收藏的珍贵文物。其发布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的讲解导览依托于展览主线,每一集介绍一件文物,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时代背景,讲述吴氏家族与这些文物的历史渊源,从如何得到这件文物,对其进行了怎样的研究,到最终文物又何故被博物馆收藏;同时还穿插着人物的生平轶事,让人与物相结合。如此可让观众对文物的来历,所处时代背景有了精准和宏观的把握,从而吸取了从文物当中延伸出的,背后的历史文化营养。



同样的,山东博物馆也进行了类似的尝试。在“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观”这一展览的基础上,在喜马拉雅FM平台推出了名为《声临古埃及》的展览声音节目。该档音频节目旨在以展览为出发点进行主题的延伸,介绍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人文历史缘由。讲述方式通俗易懂,在相关处介绍参展的文物。这种以文化背景为主,文物为辅的方式有助于让观众更多的吸收历史人文知识,同时,激发听众前往博物馆一探究竟的兴趣。



文物百科知识全方位介绍

此类音频不再以展览为线索,而是更为灵活的调取博物馆馆藏资源进行音频开发,择观众喜爱,知名度较高的代表性文物进行介绍。


例如湖南省博物馆于喜马拉雅FM平台上发布的《超级一百》的栏目。甄选100件湖南省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进行介绍,单集片长3分钟左右,使听众得以对湖南省博这100件珍贵文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文物本身的造型和工艺等可视化的元素并未占据音频太多的篇幅,其背后的时代背景,风俗习惯,历史人文价值才是重点介绍对象。这档节目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全国各地的互联网用户一起分享了湖南马王堆汉墓及西汉工艺美术史的精妙绝伦。



而成都博物馆与成都经济广播(FM105.6)在2018年7月联手开设的“成博专栏”则用一种“借他人之口”的方法让观众了解博物馆里的文物。在每集短短的10分钟里,大家得以从考古领队、策展人、讲解员、观众的口中听到他们对文物的理解和看法。这不仅有助于大家对文物和展览更立体和全面的了解,还对博物馆这一社会教育机构有更多面性和深层次的认知。同样借助广播电台打造音频节目的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馆方将陕博日历中不同的历史文物以1分钟百科的形式在陕西交通广播电台91.6内进行穿插式的趣味故事解读,打造自身的博物馆形象,同时集中输出陕博日历的品牌文化。


虽然如今参与开发音频资源的博物馆不在少数,而纵观全局,还是暴露出节目数量较少、更新缓慢、角度不够多样,听众反映少,仍以文物为主要内容进行音频创作等问题。总体来说,博物馆音频节目还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音频这一形式的优势与潜力还未完全被挖掘出来,博物馆离与音频平台形成成熟系统且长线的合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博物馆如何打造更多更好的音频节目?



音频平台上的用户数量较大,对于节目内容和品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现有的课程基本都是依托馆藏文物和展览,观众的选择比较单一。在未来,整合与开发博物馆资源,为观众提供规模更大,内容更专业,角度更多样的博物馆资源,进而结合音频模式进行利用才应该是博物馆探索的主要内容。


形成专题栏目,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课程

现有节目基本是以中国通史或者博物馆馆藏为整体线索,容易使学习周期变长导致听众兴趣骤减。将博物馆资源进行细化分类,开发专题类节目,可以为听众提供更多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寻找兴趣方向。比如在文物知识百科类的节目中,对馆藏文物以材质、年代、用途等进行多样标准的分类;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戏曲、民族音乐搬上音频舞台;还可将现场开展的博物馆社教活动比如讲座进行分享,这些做法都可以提高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保持内容传播热度,真正帮助观众获取知识。


打造针对性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

如今音频平台拥有惊人的用户数量以及广泛的社会群体,用标准化的讲解导览或其他教育内容服务所有公众已不再现实。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为不同年龄,社会背景,知识水平的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和资源,践行“因材施教”是博物馆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比如与高校,中小学开展学科合作,在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开发配套的辅助学习音频,用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解释历史信息;又或是为广大儿童与青少年提供趣味性更强的视听资源,并借助线下活动加强推广与宣传。真正为听众打造符合其社会地位和知识水平的节目,提供更聪明体贴的服务。


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信息反馈机制

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用户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差异在网络平台上得以淡化。利用音频平台上的留言平台,开发博物馆的参与式的双向交流平台,鼓励听众表达自身的看法与疑问,博物馆进行解答、交流,这是博物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的表现,使博物馆对观众需求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博物馆可以将音频平台可以作为一个收集观众建议、互动交流的站点,如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这种反馈信息相较于实体博物馆征集的观众留言会更具参考性及时效性。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在这里被博物馆整理、保存,结合馆方自身的专业评估与解读,进而成为打造音频内容或其他社教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使其更加深入人心,以此更好的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


从音频中来,到博物馆中去



如今互联网迅速发展,博物馆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实体社教活动水平,也不断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延伸至非现场平台。音频平台作为相对新颖的一部分,拥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虽然与博物馆之间的合作虽还在起步阶段,但我们已经目睹了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尝试利用它并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期待音频这一利器会在博物馆教育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音频始终是一种媒介,利用它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才是最终目的。只有走进博物馆,听众才能将音频里的扁平信息升华成多维度的、立体的信息,并在博物馆塑造的展馆氛围里得到情感上的体悟,至此音频作为博物馆使者的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作者:慢慢来比较快

编辑:Naranja#豆纳



往期精彩回顾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如何“让博物馆适合每个人”

展讯|来重庆打卡“穆夏热”,带你走入寻美之路

通知|2019年全国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开始报名

漫威十年筑太空梦,博物馆用试验技术诠释太空艺术

回首与展望,中国博协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委会2019年要做什么?

展讯|文物归来,共守文明——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于国博亮相

讲座 | 博物馆讲座汇总(4.27-5.3)

新形象·新受众·新方法,大学博物馆路线图新思路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为你开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通知 | 第三期“博物馆展陈设计艺术培训班”正式招生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