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观众视觉外的感官,博物馆对视障人士的关注与服务

阿和 弘博网 2023-10-07



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影视节目的热播,社会上再度掀起一波博物馆狂潮,打破了博物馆原有的神秘与高冷。博物馆逐渐贴近公众、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公众日常休闲娱乐的备选项。人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欣赏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参加丰富有趣的社教活动,创意十足的装置艺术展......但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经历对视障人士来说,却是陌生的,我们很少能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中看到视障人士的身影。对于博物馆来说,关注与服务视障人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博物馆关注视障人士的部分尝试


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看,国内的博物馆基本配备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为视障人士提供基本的参观服务。


展览方面,南京博物院专门为残障人士开设助残主题馆“博爱馆”,为残障人士提供手感触摸、语音解读、全自动导览车等个性化、无障碍的参观体验服务;展厅设有多座院藏重要文物复制品触摸展台,供视障人士触摸体验。南京金陵美术馆自主策划并在今年6月举办了一场关注视障人士的展览“黑暗中可见——盲人学校计划”。展览从盲校孩子们日常美工作品出发,带领观众感受视障者的亲身经历。



服务方面,浙江省博物馆自2013年起不仅针对广大未成年人团队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而且持续致力于服务特殊群体,实际解决残障人士在博物馆参观和交流障碍等问题。开设残障人士展览专场、常设无障碍博物馆课程,浙江省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鼓励特殊人群积极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来。



另外,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观众智慧服务系统——“智慧世博馆”小程序正式上线。这是一款无感式体验型导览小程序,其中为视障人群定制了“视觉辅助导览模式”,方便盲人及视力不佳的游客参观使用。在小程序设计开发期间,博物馆曾邀请数位盲人前来馆内体验,并针对视障人士解说词进行二次编写。同时,增加了洗手间等服务设施的语音导航,尽可能符合特殊人群日常获取信息的习惯,使得他们在所有展厅内参观游览常态化。



目前,我国每分钟就会出现1个盲人和3个低视力患者,中国的视障人数高达1233万。除了视障群体之外,因为年纪增长而视力退化的老年人,非母语人士、文化程度低、不擅长使用信息技术的人群均会在使用视觉获取信息方面遇到障碍。与庞大的人数相比,博物馆所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么,博物馆还可以做出哪些努力,为视障人士的博物馆体验添砖加瓦呢?


注重链接、互动与反馈


博物馆需要激发视障群体参观的兴趣,并让视障群体感觉到他们受到博物馆的接纳与欢迎,并非排斥。这需要博物馆改善馆内环境,设计适合视障人士参与的社教活动,或布置适合视障人士参观的展览,进而邀请视障人士走进博物馆、接受文化教育、逐渐融入社会、激发生活热情。

前期准备


升级网页保证网站信息传递无障碍,调整环境参数使博物馆更适宜视障人活动,借助多种手段实现多感官体验服务......做好感官无障碍、实体环境无障碍、智识无障碍的前期准备。例如,大英博物馆网站为视障人士提供等价的语音服务,保证视障人士可以顺利浏览网站信息。


在视障人士访问博物馆之时,多感官体验能够让他们深度了解展览内容、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里来。玛丽·罗斯博物馆建议,每月固定一个上午调整光照水平,打造适合视障人士活动的光环境,便于视障人群更好地接触博物馆。除此之外,使用3D模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使用标准的音频指南和盲文描述是多感官博物馆体验实现的主要手段。2010年,费伦斯美术馆设计了一个真正多感官的博物馆体验,利用标准的音频指南和盲文描述、人类导游、绘画的触觉印刷品,从听觉、触觉帮助视障人士与博物馆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主动邀请


博物馆需要首先伸出友谊的橄榄枝,与视障人士主动交流,鼓励视障人士前来观展。博物馆还需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与其合作,以了解真正的需求,并基于反馈调整活动内容、强化服务针对性,让视障人士在博物馆有所收获。


一个好的选择是主动联系当地存在的社群,比如特殊教育学校、公益组织、兴趣团体或社区,还可以主动建立博物馆志愿社、会员等社群,从而与对博物馆感兴趣的视障人士进行交流、互动、体验、评估、传播。山西博物院曾在“润物细无声——可触摸体验文物精品展”前期策划时,安排工作人员深入作为展陈地点的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研,与各年龄段视障儿童交流并倾听他们的切身需求,设计出了一个能让视障人士无障碍参观的展览。



除了链接或构建社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邀请视障人士作为顾问协调活动,保证博物馆工作人员有意识地在各自工作细节中顾及视障人士的需求。比如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雇佣视障人士作为其无障碍与文化平权部门顾问,加强馆内员工对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残障人士的理解与了解,从而消除偏见,用平等的心态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

平等对话


博物馆服务人员拥有对视障人士的同理心、与视障人士平等对话,会在交流中展现出博物馆对视障人士的尊重,能为视障人士前往博物馆参观提供一个心理上愉悦、舒适的环境。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无障碍与文化平权部门经理Jane认为,博物馆应该在所有工作中都考虑到视障者的感受,做好博物馆文化平权。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无障碍与文化平权部门顾问Barry则认为,提高博物馆员工对残障人士的认知,消除偏见是无障碍服务的关键。只有在心理上将残障人士平等看待,才能在行动中做到真正的文化平权。


此外,博物馆普通观众的举止、态度也会影响视障人士参观的愉悦度。博物馆引导普通观众平等对待视障人士,可从设备设计的小细节入手。比如在设计时,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设计思路,在为普通人设计的展览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良而不是单独提供导览设备,从而增加适应系数,使其同样适合一般观众,缩小视障人士与他人的隔阂。


视障人士确实是博物馆中一类特殊的观众,但绝不应该是“非主流”的观众。目前我国博物馆有许多帮助视障人士走进博物馆的尝试,这些尝试为以后视障人士服务的常态化、平等化积累了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博物馆要努力让视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与普通观众的需求相融合,最终无差别地对待视障人士和普通人,从而让视障人士成为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能够随时随地前往博物馆参观。这不仅是博物馆文化平权的重要行动,更是视障人士融入社会、享受生活的重要突破口。



编辑:miyagi#国旻


往期精彩回顾

博物馆文创IP大爆发,正在崛起的“文化自信”

“京津冀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

甘肃博物馆联盟成立,助力盘活全省文物资源

京都大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5届大会议程中文指南

为打造“零碳城市”,英国4家泰特美术馆带头改革

征稿|《博物馆管理》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同行公开征稿

讲座丨博物馆讲座汇总(8.30-9.7)

关注展品意义表达,江南生活美学历史内涵的挖掘和演绎
日本拟新设制度,支持博物馆发展吸引游客观光
培训 |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策展人学术交流项目报名中
智慧文博高峰论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带来巨大变革
热议丨当“博物馆之夜”触碰职业伦理,博物馆应如何应对
通知丨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