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9年9月8日-16日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也拉开帷幕。
展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展出近200多件精美的历史与民族文物,并配合精彩纷呈的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呈现出一幅关于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全景图。
展览由“源源而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溯源”“绵绵相继——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贡献”“洋洋大观——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奇观”和“欣欣向荣——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四个部分组成,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呈现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柞伯簋,1993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柞伯簋上的铭文有74个字,记录了周康王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其大意为:八月庚申日早晨,周王在都城镐京举行大射礼;参加比赛的人员分成两组:南宫率领周王子弟,师酉父率领王臣;周王拿出十块红铜板材作为奖品;柞伯十发十中,成绩优秀,周王便把奖品给了他。柞伯为纪念这一殊荣,特用周王赏赐的红铜为原料铸造了用来祭祀周公的铜簋。柞伯簋可称为西周早期的体育赛事奖杯,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竞技活动的文物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弓箭,骑射运动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而发动了改革服饰装备的“胡服”运动。
由于射箭活动的流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在宴请宾客时,举行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但如果庭院不够布置射箭场地或客人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的活动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受到文人喜爱,秦汉以后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
在流传过程中,投壶游戏的难度逐渐增加,并产生了许多新名目,如隔着屏风盲投、背坐反投等,到明代时投壶技法已有140种之多。投壶娱乐不仅能修身养性,也有健身意义。
马球运动起源于西藏,唐朝时从青藏高原东传至中土大唐,成为唐代风靡一时、盛况空前的体育项目。史载唐太宗曾专门派人到吐蕃学打马球;文成公主入藏,使汉藏体育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吐蕃马球队曾经常与中原马球队进行比赛。此后,唐朝历代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热情提倡者和亲身参与者。天宝六年,唐玄宗颁诏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宋、辽、金时期,马球运动则成为隆重的“军礼”之一,为此制定了详细仪式与规则。历史上,马球还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8世纪左右,马球从唐朝传入渤海、高丽、日本等国,并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史载上述三国都曾带着自己的马球队,来到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
马球在公元13世纪传入印度。殖民时期的英国种植园主在印度发现了马球,将其带入英格兰,并逐渐发展为现代马球运动。20世纪上半叶,马球运动曾四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古代人类用树枝和棍棒打击或滚动球状物来庆贺凯旋,或向固定目标物滚掷石头,或用棍仗逗弄圆石滚转自娱——这些活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改进,逐渐演化成曲棍球运动。
中国在唐代流行“步打球”,其形态十分类似于现代曲棍球:两队队员各持下端弯曲的木棍徒步击球,以击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步打球在唐代风行一时。贞观年间大臣魏征曾奉唐太宗之诏创作“打毬乐”舞曲,此曲后被唐玄宗改为“羯鼓曲”,宋时犹存。大约在公元8世纪,步打球传到了日本。
在中国,传承“步打球”的是公元10世纪崛起于北方的契丹人。作为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将古代“步打球”运动一代代传承下来,发展成为被本民族男女老少热爱的体育项目,即“贝阔”,达斡尔语意为“曲棍球杆”。“贝阔”在长度、重量和外观上均与现代曲棍球十分接近,比赛规则亦十分相似。
新中国第一支男子曲棍球队就是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成立的。从此以后,达斡尔族运动员成为我国发展曲棍球运动的主力。
中国古代跑步运动发源很早,西周青铜铭文《令鼎》就记载了步兵跟随马车跑步的情景,汉代则出现了跟随马车跑步的职业性人员“伍伯”,由此出现了竞跑者形象,开启了中国古代长跑运动的早期形态。
元代盛行“贵由赤”,是一项有正式赛程赛制的古代长跑赛事,它比古希腊的马拉松距离更长,长度超过马拉松二倍多。“贵由赤”为蒙古语,意为“快行者”。这一比赛在元大都(今北京)和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之间举行,距离为90公里,奖品设有银饼和绸缎。比赛规定在6小时内跑完全程,只取前三名;第三名以下凡按规定时间到达终点者,均奖以绸缎。
这一长跑赛事比现代马拉松的创办早600多年,却在组织形式上几乎完全符合现代体育比赛的各项要求,为中国体育史上的伟大创举。
民族式摔跤与国际式摔跤、中国式摔跤并驾齐驱的特色摔跤
中国少数民族摔跤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经过研究整理,民族式摔跤竞赛项目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正式规范为六个跤种,各自都有其充满民族特色的名字:搏克(蒙古族式)、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格(彝族式)、北嘎(藏族式)、绊跤(满族、回族式)及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此外,还有库热斯(哈萨克族式摔跤)、占占夺(纳西族摔跤)、满族二贵摔跤等不同民族的摔跤。
秋千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山戎的发明。山戎以荡秋千来进行军事训练。公元663年齐桓公讨伐山戎时,带回秋千,从此秋千在中原大地流行,汉唐时期成为风靡一时的游艺活动,普及中原,盛况空前。
秋千后来在中华各民族中广泛传播,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绚烂多姿的超地域、超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各民族的秋千活动流变多样,异彩纷呈,典型地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朝鲜族单人秋、侗族二人荡秋、苗族八人秋、彝族磨磨秋、拉祜族打磨秋、土族轮子秋、维吾尔族沙哈尔地……秋千不但可以一人荡,也可以多人荡,各民族的秋千亦是千姿百态。
谈到冰雪运动,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北欧,是加拿大,殊不知,中国新疆阿勒泰才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2015年,挪威、瑞典、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专家联名发表《阿勒泰宣言》,认同中国新疆阿勒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
在我国历代典籍里,亦活跃着许多古代滑雪民族的身影。到公元18世纪,清代冰嬉矗立起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的一座高峰。
冰嬉由满族的滑冰运动发展而来,由最初的生活技能和军事作战手段,融合了满族传统的射箭,并吸收了汉族文化中的武术、杂技等内容,创造出许多融娱乐与竞技于一体的高难度动作,发展成一项集军事、体育、表演于一体的运动项目。
冰嬉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被定为“国俗”,每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冰嬉庆典,把我国冰上运动推向了历史巅峰。
展览信息展览地点: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展览时间:
2019年9月8日——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