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现运河之美,汇聚32家沿线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弘博网 2023-10-07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重要指示,发挥博物馆体系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1月14日至15日,“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活动在南京博物院举办。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金瑞国,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处长焦丽丹以及大运河沿线的32家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共同出席了联盟的成立活动。


与会代表合照


本次活动围绕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展开,包含联盟成立座谈会、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场考察建设情况和举办“大运河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研讨会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深化专家论证会等多项活动。


“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座谈会


14日上午,“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座谈会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多功能厅举行。座谈会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联盟成立的缘由。该联盟旨在加强运河文化学术研究合作,协调运河沿线展览、文创、教育资源,发掘更多文化产品合作模式,深化大运河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重要指示,发挥博物馆体系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龚良院长在会上讲话


来自大运河沿线的32个博物馆馆长及代表就大运河博物馆联盟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讨论,集体通过了《大运河博物馆联盟章程》,并一致通过本联盟的秘书处设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暂由南京博物院代为管理。


座谈会现场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金瑞国在听取了与会代表的讨论后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大运河博物馆联盟”要通过理念“创新”、信息“互通”、资源“互换”和机制“互联”,打破地缘阻隔,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创新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打造一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核心展示馆、特色展示点。


金瑞国副司长在会上讲话


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


座谈会后,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演讲厅正式举行,仪式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吴晓林主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关强副局长对联盟的筹备和成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国家文物局对大运河博物馆联盟的筹备和成立高度重视,大运河博物馆联盟的成立是文物博物馆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希望运河沿线博物馆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做好相关落实工作,牢牢把握创新这把金钥匙,推动博物馆成为传承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的重要舞台,成为传播运河声音、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唤醒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进一步提升运河文化的品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助推运河沿线各省市博物馆协同发展,并通过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全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增进文明互信,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发挥重要作用。


关强副局长致辞


会上,32家大运河沿线博物馆馆长共同签署了《大运河博物馆联盟协同发展协议》,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志纯共同为联盟揭牌。


关强副局长、杨志纯厅长为联盟揭牌


14日下午,联盟成员代表共同赴扬州考察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情况。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是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将建设成彰显大运河文化的时代经典之作。由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的博物馆位于扬州大运河畔三湾风景区内,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括大运塔、车库等),展陈面积约1.8万平方米(包括文创区等),内设11个专题展览,2019年5月5日完成工程奠基仪式。目前,博物馆主体建筑已建设完成,11个专题展览的招投标工作也已结束,各策展组正在有序推进布展工作。


大运河博物馆宣传视频


国家文物局划拨南京博物院艺术品接收仪式


联盟成立仪式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划拨南京博物院艺术品接收仪式在特展馆举办。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流散文物的征集和保护工作,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通过规范运作征集了一批各类别文物。


此次划拨给南京博物院的艺术品涉及多个文物门类且时间跨度长,主要包括有新石器时代石凿、玉壁,春秋战国青铜剑、戈、钱币,汉代陶钫、茧形壶、罐、仓,明代陶俑、模型明器,清代木雕建筑构件等,不仅丰富了南博的艺术品收藏序列,还补充了收藏的缺项,南京博物院将盘活用好国有文物资源,不断开发优质的文化产品,用精品的展览、文创产品和教育活动不断回馈社会,满足公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


这也是自2009年中美政府签署限制进口中国文物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美方第三次、也是规模最大一次中国流失文物返还。


国家文物局划拨南京博物院艺术品接收仪式


运河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工作研讨会


15日上午9点,运河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三楼多功能厅召开,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金瑞国,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盛之翰和联盟成员单位的社教部主任共同出席了研讨会。该项目是“大运河博物馆联盟”成立后的首个合作项目,将通过馆校联动,设计开发大运河文化主题教育课程,搭建大运河文化传播的馆校平台,更好地传承大运河文化,弘扬运河精神,引领在校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金瑞国对该项目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运河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首先要梳理清楚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及其作用、影响,高屋建瓴地研究课程与教材;其次要体现运河精神,做到“古为今用”,以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来启迪育人、立德树人,既要突出各个博物馆的地方文化特色,又要体现联盟共性,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最后要起到交流中外的作用。联盟还需健全建设区域的协调合作机制、完善馆校合作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


金瑞国副司长在会上讲话


与会代表围绕项目主题、实施步骤和预期目标展开交流分享,以精心的准备、深入的思考、专业的研究为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建言献策,体现了博物馆的责任与担当,一些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极具前瞻性。与会代表们在研讨之余还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热点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


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处长焦丽丹最后做总结讲话。她总结道,大运河文化进校园是在探索教育研发路径的创新,博物馆需要有效整合资源,连点成线,共同推动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随后,她介绍了首批“博物馆进校园”试点中得出博物馆教育推广方式的经验:资源整合不仅是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也是学校的资源整合;博物馆要在教育资源梳理的基础上,与中小学教育目标实现对标,教育项目首先要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学校的教育需求有效衔接;博物馆不光是“进校园”,还要“进课堂”“进教材”“进课堂讲义”“进学生笔记”,不仅与教育需求有效衔接,还要和教育需求有机融合;博物馆功能的最大化发挥,需要博物馆用好教师力量,做好双师培训。


焦丽丹副处长在会上讲话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深化专家论证会


15日上午9点半,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东厢房还举行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展览深化专家论证会,会议由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主持,联盟成员单位的馆长们共同出席了专家论证会。会议现场播放了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方案视频,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现有方案,认为从创意到具体细节上都有了很大亮点,在整体设计思路上与内容结合得很好、比较成熟,同时对一些具体设计问题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具体建议。


专家论证会现场



来源:南京博物院、现场发言整理

回顾往期精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封顶,将于2022年年中对外开放

陕西发现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迹真品

68位博物馆负责人齐聚成都,共商区域博物馆发展

2021年北京博物馆通票首发,汇集119家博物馆及景点

大连市博物馆联盟(论坛)成立,61家成员单位发出倡议

“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中国玉学理论构建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专访 | 在宋朝寻找向往的生活:历史文物于今天的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为应对财政危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首次出现两位主席

“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终评候选人名单出炉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