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博新展开幕,展示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

张畅 弘博网 2023-10-07


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2月6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地点在北18展厅,展期拟定为一年。


通过玉石器、陶俑、服装、书画作品等130件(套)文物,展览较为概括地阐释了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同时,借助大量线图和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展览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观众观看首次展出的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从胡服骑射到改着满服系统展现中国服饰史三次变革


此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



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系统性、学术性、知识性很强,不仅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整体来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服饰形制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服饰文化,较为概括地阐释了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


新石器时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为髻是我国服饰演变之原点;战国时期发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深衣流行为结果的第一次服饰大变革;从南北朝到唐代,我国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这是我国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是为我国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接受媒体采访时,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先生表示,现在各种历史绘画、电影、电视剧,是想通过表现某个历史人物,来唤起观众的爱国之情,但有些电视剧里,人物的服装能相差好几千年,比如张三穿的是先秦的衣服,李四穿的却是明朝的衣服,给观众留下的记忆非常混乱。


“我们不能要求这些文艺创作者去研究服装史,因为这是很复杂的事情,但又希望他做得比较符合史实,就只能通过博物馆、通过历史展览来提供一个基本的轮廓。或许今后某一天,某位创作者想拍一个什么剧,就可以过来看一看,这里的服饰不一定和他想象中的主角的服饰一模一样,不过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印象,多多少少也是一种帮助。”


展厅使用了许多复原人像展示古代服饰。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数十件馆藏一级品亮相包括极少展出的《中兴四将图》


除了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此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在一尊东汉文官着装复原人像前,孙机先生介绍了当时男性常用的头戴装饰物——“冠”和“帻”。


“中国古代的服饰讲究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所谓束发,就是在头顶上梳一个发髻,然后在发髻上套一个罩,这个罩侧面是镂空的,这就是冠。注意,这个复原人像不仅戴了冠,冠下面还有帻。帻,原本是士以下阶层,不够资格带冠的普通劳动者才会戴的。不过到了西汉王莽篡位的时候,据史书说,王莽是个秃头,没有头发就没法梳发髻,冠就没有地方去依靠,所以他就先戴帻、再戴冠,这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进贤冠,一直延续下去,成了上层人士的头戴装饰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的展品中,还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展品选择上,以说清问题为前提,不拘于运用文物本体,综合使用文物、文物仿制品、复原人像新媒体等展示媒介和方法,力图以直观、简介的方式为广大观众清楚地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大脉络;在大章节中设置多个小专题,以严谨科学的文字结合示意图表等内容为专业观众阐述说明服饰史中包含的若干细节问题。


展厅使用硅胶胸像展示的清代头饰。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取材于服装纹饰的“华纹锦绣”互动万花



展览信息

展览:“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


展期:2021年2月6日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


新京报记者 张畅 

部分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回顾往期精彩

美国博物馆联盟未来中心:如何描绘不确定的2021年

儿童观众研究联合课题 | 面对杂乱的数据,我们该怎么做呢?

廿载金沙 | 叮咚,您有一封来自喜马拉雅的观展邀请函

新书 | 敦煌莫高窟近500窟换新“身份证”

征集 | 第十届中国湿地博物馆湿地主题绘画大赛正式启动

月刊 | 2021年文博重点工作、博物馆定义再讨论、众多新馆启动建设......一月文博大事一览尽

警方归还被盗名作,博物馆:丢了?

新展 | 随州曾国 “玉”见洛邑成周

集体出圈,行业博物馆如何从小众走向大众

英国艺术和遗产慈善机构推出全新培训计划

在济也精彩,济南市博物馆春节展览陪你过大年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