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博物馆与文化”,一起来看看青年学者们都怎么说

弘博网 2023-10-07


2021年11月27日-28日,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以腾讯会议的线上形式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在为期2天的论坛日程中,共进行了3场主旨报告、12场青年学者报告。


01论坛概况


参与本次论坛的青年学者有:杭州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胡凯云老师,莱斯特大学博物馆研究系蔡韵慈老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孔达老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毛若寒老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俊龙老师。


此次论坛也吸引了各高校的青年学子和博物馆从业者的参加,论坛的12篇报告文章从50余篇来稿中脱颖而出,提供这12篇优秀稿件的学子和同仁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昆士兰大学、博科尼大学、吉林大学、莱斯特大学、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02论坛开幕式


在开幕式环节,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陈雪香老师作为代表致欢迎辞。陈老师首先代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博物馆,对各位参会的青年学者与学子表示热烈欢迎。


接着,陈老师介绍了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学科历史以及办学特色。陈老师同时指出,山东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在近些年获得蓬勃发展。2020年,山东大学承办了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交流暨培养单位教学研讨会;同年,山东大学博物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2021年,由山东大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专业师生共同策展的“遇见山大·拾忆青岛”展览广受欢迎。


随后,陈老师肯定了论坛已取得的成果与影响。她提到,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是博物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益尝试。最后,陈老师对参与此次论坛的各位学者、学子以及论坛的支持者表示感谢,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03

论坛第一场:

“历史与当下:本土博物馆的实践与探索”


01主旨发言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胡凯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流动的博物馆——博物馆的价值与展示实践》的主旨发言。胡老师指出,面对变化发展的全球趋势与各类挑战,博物馆的角色与功能发生了改变。博物馆被认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推进器,而在这种观点中,博物馆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凸显;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博物馆应坚持其内在价值。在学界关于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的争论背景下,胡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定义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这二者是否能够代表博物馆所有的价值内涵?博物馆的价值是什么?胡老师以这三个问题为线索,梳理并批判了国内外价值研究的观点。胡老师认为,当前博物馆的一些实践已经超越了博物馆定义的框架,但博物馆研究与实践仍缺乏一个统领性的价值阐释框架。她剖析了博物馆价值的内涵,并探讨了建立更为系统合理的博物馆价值框架的可能性。

青年报告02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泰衡做了题为《近代教会在华创办博物馆的理念与实践:基于济南广智院的研究》的报告。他回顾了济南广智院的历史,并通过介绍广智院在初创、迁建、并入齐鲁大学三个不同时期的实践,探究不同时期博物馆理念的发展。最后,他指出,广智院影响了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本土博物馆的建设,促进了博物馆的经验介绍。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赵依凡在社会教育的视野下,探讨了近代博物馆与图书馆的互动关系。他首先从组织管理、学科设置、近代博物馆学、近代图书馆学这四个方面,讨论了近代博物馆与图书馆的联系。近代博物馆与图书馆存在“共生”现象,并逐渐形成三种模式:附设模式、图书博物馆模式和并立模式。赵依凡认为,近代博物馆在此“共生”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他探讨了这一不平衡的“共生”关系产生的缘由。最后,赵依凡反思了博物馆史研究中的中国博物馆与图书馆关系的问题。



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王树霞以2020年三星堆考古报道为案例,从“今日头条”APP选取了光明网、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三家官方媒体发表的7篇新闻报道,对其进行了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的构建,总结了受众对三星堆考古报道的关注点与情感倾向。王树霞指出,受众不仅是考古报道的“接受者”,他们同时也积极投入到了对新闻报道的文本阐释之中,并完成了新的意义再生产。通过调查,王树霞归纳出当前公众对考古文化遗产的认知特征,并构建了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关系框架。



来自山东大学的姬若彤做了题为《民艺的展览呈现与学术历程:从“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谈起》报告。她梳理了中国的民间美术研究脉络,介绍了源自日本的“民艺学”概念,并辨析了中国语境下的“民艺”内涵及其发展情况。她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为例,分析展览作为一类特殊的媒介如何呈现民艺展品的内涵以及民艺学研究的立场、方法、成果,并探究了在遗产化进程中,民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博物馆对民艺的展示与诠释问题。


最后,来自浙江大学的毛若寒老师对主旨发言和青年报告进行点评。



04

论坛第二场:

“域外经验:博物馆实践的跨文化视野”


01主旨发言



来自莱斯特大学的蔡韵慈老师带来了题为《马来西亚土著遗产的展演:工具化、经纪人与表征》的主旨发言,她以遗产工具化的政治作为概念框架,以马来西亚两个原住民文化村为案例,试图解决以下问题:马来西亚的原住民文化遗产如何被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用和制造的,以及这些行为实践对他们的文化认同与遗产的形式与功能有何影响。为此,她向我们简要介绍马来西亚半岛原住民的情况以及两个原住民文化村的案例。在马来西亚半岛的马美里文化村,政府认可的马来族经纪人长期把持文化村的日常运营由于村民没有充分的代理权和权威性来表征/再现和解释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经纪人和村民之间在解释马美里文化方面出现了一些分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例子,说明马美里文化村如何创造一种依赖经纪人的文化,这种文化使原住民人民的利益从属于经纪人的利益,导致他们在当代马来西亚继续边缘化。史明达文化中心是第二个案例,史明达原住民文化中心于 2011 年由村民和马来西亚海洋科学协会建立,由当地海洋生物学家 Choo Chee Kuang 先生领导,自 Choo 先生去世后,由村长的家人管理,史明达文化中心由当地村民全资拥有和管理。Choo 先生是一个更积极的经纪人的例子,即赋权原住民。


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首先,经纪人的角色似乎在两个原住民文化村都占据中心位置。经纪人有很多种,有些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为原住民人民赋权,而其他经纪人则剥削他们本应赋权的原住民人民。其次,案例研究还突出了“社区”的碎片化性质。我挑战原住民社区作为和谐统一整体的概念,并开启了采用“文化促进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复杂性,即被经纪人政治主导的自主表征和自主决定的机会,反过来可以促进或损害他们的预期结果。


最后她提出两点建议:首先,重要的是要以服务边缘人群的利他意图驾驭遗产地管理的复杂性;其次,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原住民社区内的地方权力动态。

青年报告02



在博物馆去殖民化运动的影响下,如何展示和讲述来源存在争议的藏品,成为博物馆不得不迎接的挑战。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韩旭川老师,以2019年大英博物馆推出的实验性展览《收集的历史:所罗门群岛》为例,结合他对于观众调查的结果,探讨了此展览收藏途径诠释的手段,并就其中难以客观公正展示的历史以及人与物的关系进行了反思,为世界上其他面临相似挑战的博物馆提供了有益借鉴。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发展话语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绝大多数国家和行业都在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博物馆部门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来自昆士兰大学的张健同学探究了澳大利亚的博物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可持续发展对博物馆的影响以及未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其研究为对此项工作感兴趣的机构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式。



来自博科尼大学的廖佳慧同学,建立了一个截至2020年底在中国开展知识产权授权业务的11家西方博物馆的资料库,并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据此,论证了三个问题。第一,西方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开展IP授权业务存在其现实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第二,IP代理机构在该情况中是重要且必要的,且IP代理机构与IP授权方(博物馆)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关系;第三,西方艺术博物馆在中国开展IP授权业务涉及双重的文化调解: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商业之间。



来自南开大学的张紫媛同学,从博物馆发展历史及经营策略的形成、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与连锁式运营两方面着手,回顾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全球经营模式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博物馆运营中的思路和经验,并结合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现实环境对其可借鉴之处做出初步总结,提出了全球化的视野,在地化的实践;贴近时代要求,把握发展红利;创新运营模式,拓展发展思路这三点经营启示。


最后,来自山东大学的张俊龙老师对主旨发言和青年报告进行点评。



05

论坛第三场:

“研究内外:博物馆研究的路径与范式”


01主旨发言



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孔达老师做了题为《专业性与话语权:跨学科与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博物馆外交》的主旨发言。孔达老师指出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外交的重要窗口,在文化外交实践中,西方对中国可能存在有意或无意的误读,为回应相关质疑,提出了文化外交视角下中国博物馆的文化外交是否具有独立性和富有成效的议题。首先,在跨文化视角下,孔达老师结合英美等国的理论与实践尝试厘清了文化外交的内涵,她指出在理论层面,文化外交应是持续且柔和的、真实客观的、双向平等的,而不应是出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出于政治目的掩盖事实现象的政治谎言,并指出博物馆在文化外交中强调专业性,作为文化行为体具有独立性。接着,孔达老师回溯了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文化关系的侧重和文化交流的诉求,从主体、目的、资源、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政府与博物馆以及其它相关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四个文物出境展的案例进行分析论证。随后,她得出,在文化交流中即使在政府主导、受制度制约的背景下,中国也尊重中外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她指出在博物馆文化外交中需要知己知彼,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全面认识外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博物馆的宗旨使命、展览策略、需求,还要对中国博物馆的体制、多元的文化资源有清醒的认知、布局和推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博物馆也需要通过专业性的提升弥补话语权的缺失。最后,她强调中国博物馆外交模式的独特性,希望通过对中国模式的研究,挑战西方博物馆外交及文化外交传统话语体系,唤起更多西方学者对中国乃至西方世界外交制度、文化制度、博物馆制度的关注。

青年报告02



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汪彬做了题为《博物馆研究的历史发展与范式变迁》的报告,他从范式角度介入,探析国外博物馆研究史。他指出博物馆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职业培训,80年代的批判转向引发了博物馆研究范式的第一次变迁,批判博物馆学推动了博物馆研究的理论化,进入21世纪后,开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对批判范式的修正,博物馆研究范式第二次变迁,逐步形成后批判博物馆学范式。他指出博物馆研究范式虽各有特点,但也并非完全不同,各范式虽有各自流行时间,但在当下也是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概念也贯穿着这三种范式:从机构到隐喻再到方法,这也导致了博物馆研究的不同学科目标:从实践到批判再到重建。



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罗兰舟做了题为《博物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探索——20世纪30-50年代溯源》的报告,她的研究着眼于在现有国际博物馆学的研究视角中辨明中国实践与中国模式的位置。她溯源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地志博物馆等的本土理论与实践,并引入了“多元现代性”的视角,质疑了西方模式代表的现代性路径,强调了博物馆在起步阶段的形塑中中国现代化基础的重要性。



来自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冯一鸣做了题为《博物馆旅游中的纪念现象——思维本体论中的诠释》的报告,在跨学科视野下对博物馆纪念旅游做了本体论的诠释,首先,他提出了纪念的四种本体论视角,在心理学、人类学、符号学、社会学视角下,从理论维度分析了博物馆作为心理活动、仪式行为、象征符号、社会事实。接着,他分析了旅游与纪念的关系。随后,基于纪念的四种本体论视角探讨了博物馆旅游场景下的纪念现象。最后,他从博物馆研究范式的多元和无限性及中西二分的必要性两方面进行了反思。



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陈欣艳、王竞祎做了题为《叙事与情境:沉浸式展览路径之探索》的报告。首先,作者回答了什么是沉浸式的问题。然后,作者基于实地考察及实习经验,总结了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的现状,指出目前沉浸式展览仍存在展览设施与内容契合度不高,观众沉浸感不强的问题。继而,作者引入了叙事与情境的概念,认为沉浸式体验是人、物、情境的互动关系的产物。最后作者从展览和观众角度探讨了沉浸式展览实现从展览到观众的路径。


最后,来自山东大学的尹凯老师对主旨发言和青年报告进行点评。



06闭幕式


在闭幕式环节,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方辉老师致辞。


首先,方老师对受邀学者以及12位发言人的支持表示感谢。其次,方老师肯定了论坛深入践行与学术期刊沟通、与青年学者交流的宗旨。方老师对《中国博物馆》《文博学刊》、弘博网等期刊和机构的合作与支持表示感谢,并认为青年学者的参与使论坛充满活力,借助论坛聚焦前沿学术问题,促成了不同视野、学科的碰撞。最后,方老师希望明年第六届博物馆学青年论坛能够线下举办,并欢迎青年学子于济南或青岛相会。


07论坛总结


目前,博物馆青年学者论坛也逐步成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学术品牌活动之一。第五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举办,来自多个文博单位和高校的青年学子及青年从业人员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进行了发言和交流。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可以通过点击下方链接进行保存和回看。


第一场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7C1gw8SpclO8B5v1ROgkQ;

提取码:i551


第二场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z9v-w9ujy3joZuW_qTaFA;

提取码:ds7w


第三场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lUZyn_WUhXVF9JgqTGh1w;

提取码:lqe5



来源: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文字:陈佳璐  刘玉静  刘秋阳

图片:陈佳璐  刘玉静  刘秋阳

审核:窦若琪、尹凯

回顾往期精彩

观展 | 数字信息中的“世间乐土”:看吴文化博物馆如何用专业而亲近的阐释走近公众

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重要通知 |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启动

青海省博物馆重新开放:认识一个深邃而灿烂的青海

新展 |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原创大展“风尚与变革”今日开幕

就在今天!邀您一起在线上观看这场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成果发布会!

聚焦博物馆与文化:山东大学第五届博物馆学青年学者论坛将于线上举办

第九届“博博会”举办时间确定!

疫情之下,欧美国家归还文物进程开始加速

展示80年教学科研成果 贵州师范大学博物馆正式开馆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博物馆节能减排情况调研的通知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