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重磅博物馆亮相 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获媒体点赞
近日,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于西安建成并试行开放。此前,历经5个月提升改造的西安博物院也以“新颜”亮相。“五一”期间,这两座博物馆可谓人气爆棚,陕西考古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在国内主流媒体关注热议的同时,近420家海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第一时间刊登转载两大重磅博物馆开馆亮相的消息,截至记者发稿,全球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西安在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上再现“高光时刻”。
4月11日,古朴的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在绿荫掩映下交相辉映,绿意盎然的景色美不胜收。(资料图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明 摄
博物馆氛围已经拉满,近日,全球通讯社联盟稿件《Xi'an, China Opens Two Major Museums, Strengthening Its Role as a “City of Museums”》(中译:两大重磅博物馆相继亮相 中国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再提速)在美洲地区、亚太地区12个国家以英语、日语、韩语、马来语、泰语五种语言同时发布,并在第一时间被当地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及重点资讯网站广泛转载落地,美联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社、韩联社、马新社、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媒体总量近420家,全球总访问量超过2.24亿人次。对这场文物盛宴,国际媒体予以积极关注。
美联社文章称,博物馆是城市文化最直接的窗口名片,也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近年来,中国西安努力打造“博物馆之城”,致力于转化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彰显出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日本共同社、韩联社等多家媒体对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两家博物馆展出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报道称,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是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
“博物馆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历经千年真颜仍驻的唐代牵驼俑,还有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报道如是说。
而对于西安博物院,国际旅游从业者协会网站介绍称,这是一座集博物馆、古迹和园林于一体的现代历史博物院。4月初,改造升级后的西安博物院“新颜”迎宾, 1100余件(组)馆藏文物精品在1300平方米的展厅全新亮相,其中战国金虎饰、汉代博戏人物铜镇、彩绘步兵俑等百余件(组)藏品将首次在该馆基本陈列中与公众见面,更全面、丰富地展现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精髓。
与此同时,法新社、马新社、韩国NAVER等多家媒体纷纷关注到西安打造“博物馆之城”、大力发扬独特城市文化的相关举措。报道中指出,西安拥有3100年的城市发展史,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四大历史古都”。如今,数千年的时光和历史印迹都浓缩在西安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涵盖了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40多个类型。2019年,《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方案》出炉,搭建起了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空间构架,使西安真正成为一座“随时可闻、随地可见、随机可讲”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西安充分整合博物馆资源,探索博物馆多重功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公共生活,获得全球媒体纷纷点赞。日本《京都新闻》《每日新闻》等媒体在报道中称,依托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冠疫情期间,西安众多博物馆把藏品搬上“云端”,通过直播的方式做讲解。在各大博物馆的探索下,无处不在的新形态博物馆体验方式,让古典而严肃的博物馆走进了更多普通人的视野。
月刊|4月份文博行业大事记:“十四五”考古规划、文物安全、十大陈列展览初评……
“五一”假期到成博体验“博物馆奇妙夜”
对话 | 肖海明:广东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陕西考古博物馆首日试行开放,展出文物中90%以上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河南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将打造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打造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景观设计方案出炉,预计2025年底建成
征稿 | “我在陕博拍文物”摄影作品
点击在看,关注行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