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聚焦】博物馆是如何做公众考古活动的
作为考古一线的博物馆是如何做公共考古项目,展示公共考古成果?博物馆应该如何建设公众与考古的沟通渠道,让公众了解真实考古?博物馆在传播考古知识时又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日前,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上,文博专家及学生、企业、媒体代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金沙博物馆代表黄玉洁在论坛上,分享了该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过程。该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社教活动等形式展示十大考古发现的保护成果。
在专题讲座中,主要以考古发掘的参与者分享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为主。通过考古专家现身说法,拉近考古和公众的距离。
讲座之外,在金沙博物馆举办了《霸国:迷失千年的古国》特展,为突出金沙博物馆特点,展览定位为面向中小学生的考古科普展,展览通过问答方式了解考古发掘的过程。观众通过这种方式,跟着考古学家揭秘霸国,逐渐呈现历史原貌,使得展览和博物馆本身发生了链接性。
在展览中设置考古体验区,体验区有考古体验游戏,并配有考古学知识的图版,让观众在游戏中掌握考古学基础知识。
论坛上半坡博物馆代表介绍该馆品牌活动“史前工厂”的缘起和意义。“史前工厂”是半坡遗址博物馆近些年推出的重点活动,其主要在博物馆设立公众体验区,通过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植物染色、陶器钻孔、神奇的尖嘴瓶、石器捆绑、古今穿越、原始服装秀等一系列活动让了解史前社会,让公众走进博物馆。据了解,半坡博物馆该活动覆盖多年龄段,接待量大。
博物馆将观众群体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群体举办不同活动。例如,针对未成年,主要有家庭音乐会、与旅行社合作的夏令营以及研学旅行等等项目。据了解,该馆还根据学校课程设置设计活动,鼓励学校学生到博物馆中去,目前已经覆盖西安多所中小学。
针对大学生,半坡博物馆组织钻木取火装置设计大赛,通过大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对古老文明进行诠释。
针对老年人,半坡博物馆设计半坡农园,通过采摘等方式让老人体验养生之道;博物馆还设有亲子图书馆,方便观众参观学习文博常识。
此次论坛中,与会代表都多次强调,公众考古活动要“先考古,后公众”,要把考古做好,才能让考古走进公众,让公众走进考古。
博物馆在组织公众考古活动时面临一些问题,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李唯同学认为,博物馆等机构在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公众考古的目的,让公众认识真正意义上的考古,“既然是考古就要有公众考古的态度”。他指出,许多活动专注于考古的趣味性,导致观众在对考古的认识上认为考古就是只有趣味性,考古是诗情画意的,但真实的考古同样是严谨的、有些是枯燥的,并不都是有趣的。他反对过分对考古活动的价值渲染,导致公众对考古认识的偏差。
博物馆作为公共考古的展示平台,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北山小分队、甘棠文化创意有限有限公司李想在论坛上对公共考古与社教活动的结合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认为博物馆与公众考古结合主要通过展陈、文创产品、社教活动等方式。
在博物馆展陈中应该注重与观众产生共鸣,展示故事要吸引人,并且重视在生活中的运用。博物馆文创产品,也是媒介,是古今结合的交流、传播的媒介,在产品设计制作中也应该准确划分群体,推出定制产品。
在社教活动中,应不局限于青少年。活动应注重连续性和系统性,设计出一整套活动,而不只是单个活动。举办活动与文创产品联合,形成广泛多维联系。具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具有多年来从事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张鹏(“朋朋哥哥”),他也提出,学校与博物馆社教活动的结合不应只是博物馆走进学校讲几堂课、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如此简单,而应是有规划的系列项目。既有包括学校课程设计、教程教材,又有博物馆文物展示,参观体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