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推荐】重现生机 Re-vive:Heritage Coming Back to Life

2015-10-31 弘博网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由清城睿现(TIHD)发起,创立于2010年,已成功举办三届(双年会),是文化遗产领域基于学术、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对话全球、普及青少年教育的国际知名会议品牌。
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清控人居建设集团一级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下设“再现数字遗产、保护设计、教育传播、产业运营”四大业务板块,主要从事遗产本体认知、价值挖掘、保护、传承,展示、传播的全链条专业技术服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覆盖遗产保护、建筑、规划、考古、地理、环境、经济、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与国际国内遗产地管理机构、科研、教育、文博、旅游系统建立了密切的协作网络。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是“历史的翻译者”,既探究历史,也专注于使遗址重现生机;应用科技,更坚信“人”是万物的尺度。
历届论坛
第1届论坛:数字化视野的圆明园 Yuanmingyuan from Digital Perspectives(2010) 第2届论坛:数字遗产 分享遗产 E-Sharing Cultural Heritage(2012) 第3届论坛:翻译:将消逝的遗产带回当代 Translating Lost Heritage into Our Time(2014)
本届论坛:重现生机Re-vive:Heritage Coming Back to Life
本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2016)不仅是一个学术圈的交流盛会,更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跨界交流平台。

“重现生机”数字遗产中国行,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际文化遗址科学记录委员会、清华大学、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IP专委会主办(北京市政府、海淀区政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机构)意在探讨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记录、呈现、分享领域的成果和发展趋势,以及在旅游、经济、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的作用。


其中云岗站既作为“重现生机”数字遗产中国行压轴站,同时也将以暑期班的形式开展。


主会议将于2016年8月8-9日在清华美院举行。


本次活动将走访中国8个世界级遗产点,结合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文化意义的遗址,探讨数字技术的用武之地。遗产类型具有代表性,活动形式更注重面向公众,期望各站呈现自己的特点,联动带来更多精彩。

活动中,将会有南海一号沉船数字记录数据的首次公众分享、良渚80周年之际首次用数字技术重现良渚古城、西安博物馆“城市记忆”活动的启动征集、国际文化遗址记录科学委员会首次在亚洲的官方培训项目等。

分站活动介绍如下:

登封站Re-discovery“重新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遗产类型:历史建筑群
文化意义: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天地之中”的东方哲学理念汇聚于此,反映着我国多类建筑形式的初创制度与形制典范
活动形式:国际论坛
活动地点:河南登封“天地之中”
活动规模: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
活动时间:2015年8月27-28日
登封站作为2015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CHCD)国际论坛的开幕,论坛着重讨论了“面向未来的世界文化遗产”议题,探讨了新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技术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之道。其中,数字技术层面的云渲染技术、石质文物高保真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论坛期间正式启动了由登封市文物局、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和河南省中视新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数字天中”项目,并在最后通过了“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倡议书。论坛结束之际,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出了主题为“RE-VIVE(重现生机)”的2016CHCD论坛“征集令”。
南海站Re-emerge“科技让水下遗产重新浮现”
遗产类型:水下遗产
文化意义:广东南海海域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被誉为“海上敦煌”,它是世界水下考古史上第一次整体打捞的沉船遗址,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史的里程碑
活动形式:工作坊
活动地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遗址
活动规模:30名专业人士,当地公众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18-20日
“南海一号”的打捞发掘,采用了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方案,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里程碑。沉船整体出水后,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对遗址的影响,倘若采取耗时较长的传统记录方法,可能造成遗址信息的大量遗失。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应用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及部分云处理软件等数字化手段,对出水遗址实现了及时、精细化、立体化的记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遗失。本次工作坊将共同探讨船体测绘、陶瓷器测绘、金银器测绘的适用技术,进而探索最适宜的水下遗址记录方式,以及将记录素材转换为展示素材的最佳方案,并通过数字遗产视角求得遗址记录的技术标准。同时本次活动也将是“南海一号”考古专家记录成果的首次公众分享。
金溪站Re-activate“全息博物馆,古村重生记”
遗产类型:传统村落
文化意义:千年古县金溪,作为临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传统村落当下仍保留着大量传统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产业,堪称“活的博物馆”
活动形式:工作坊
活动地点: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XX村
活动规模:10名高校学生+5位专家代表+5位基层管理干部代表+15位在地民众代表+1家国内知名三维数据采集公司+1家国内知名工业设计公司
活动时间:2016年3月30-31日
本次活动从金溪现有村落中,综合考量其常住人口数量、物质空间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产业等因素,最终选定1处代表性的传统村落作为此次工作营的现场工作地点。届时,参与人员将共同完成对传统村落物质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村民一天”的全程记录,以及探索传统村落文化转化为现实产业的可行方案。以上成果,最终依托住房城乡建设部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通过网络通信、3D图文等数字化方式,予以呈现,实现“人-事-物”三者的全方位记录与串联,建立村民与外来人员之间的长期联系,使传统村落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中重焕生机。
良渚站Re-recognize“借助多领域技术重新认识考古遗址”
遗产类型:考古遗址+馆藏文物
文化意义:良渚遗址是东方文明圣地,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之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
活动形式:展览+骑行体验+对话会+“文化遗产地+互联网”创业大赛
活动地点: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馆+良渚古城遗址
活动规模:30位国内外专家、在地公众、大众创业者
活动时间:2016年5月15-16日
本次活动正值良渚文化发现八十周年纪念,意在通过数字技术重新认识良渚重要考古发现的历程,重新发掘良渚遗址、良渚古城的价值,并就其价值如何惠及公众、尤其是属地人群展开讨论。活动包括由考古专家领队的良渚古城遗址骑行体验、现场观摩良渚古城遗址从扫描测量到模型生成的数字化作业过程;此外现场还会首次发布良渚古城的数字化再现场景,及新锐的VR虚拟现实眼镜体验;会议过程中设置“文化遗产+互联网”创业大赛评选,由文化遗产领域投资人评出优秀创业项目。
西安站Re-member“做公众友好的博物馆,做城市历史文化的分享平台”
遗产类型:馆藏文物
文化意义:西安博物院作为西安众多博物馆中闪亮的明星,代表着这座“十三朝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馆藏文物等级高、代表性强、影响面广;其功能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是典型的城市文化分享平台
活动形式:设计评展+圆桌会
活动地点:陕西西安博物院
活动规模:30位国内外专家、在地公众
活动时间:2016年5月18-19日
本次活动提出“城市博物馆”的概念,通过互动互联的方式,向公众发起馆藏文物文创产品设计和“西安城市记忆”征集活动。活动期间的5月18博物馆日当天上午,将以“汉唐时代女性的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作为序幕,同时对优秀文创作品进行评选和展销;下午举行别具特色的cosplay round table——嘉宾和代表穿着唐朝服饰,坐在案前,围绕博物馆如何服务公众、如何建立城市文化平台,如何连接城市与人、文物与生活、过去与未来等问题展开探讨;晚间还将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活动,通过大屏幕展示公众参与征集活动的成果,通过数字技术和光影效果,让博物馆内的文物“复活”,由文物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圆明园站Re-translate 重新解读“万元之园”的文化内涵
遗产类型:古建筑园林址
文化意义:圆明园为清代五朝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万园之园”,同时也是清代历史变迁、政治风云的真实映像
活动形式:训练营+沙龙
活动地点:北京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活动规模:国内外学生、家长、圆明园粉丝、文化遗产爱好者
活动时间:2016年3月-7月
2001年,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以数字技术再现圆明园的计划,尝试给出了答案。由数十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数字圆明园”工程,在严谨的史料考证基础上,应用三维建模、数字拼接等数字化技术,使得人工复建困难重重的精妙建筑,在3D复原图上得到完美重现,同时避免了实地复建面临的经费、工艺、遗产保护理念等诸多冲突。目前,研究团队还致力于数字化成果的分享、转化、传播,让社会公众重新解读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其中,“圆明园课本课程主题游园”活动,通过“再现圆明园”移动数字导览系统,使参与者能够随时欣赏以图片、视频等直观形式呈现的数字复原成果,获得非凡的游园体验;“历史其实也有Fun儿”亲子活动,以主题夏令营形式,应用现场互动式APP等数字化手段,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文源讲堂”,将数字复原的过程和成果,以沙龙论坛的方式,与公众分享。上述活动形式,既是圆明园站的常设活动,也是本次“数字遗产中国行”的体验项目。
云冈站遗产记录与保护研讨暑期培训班
遗产类型:石窟寺、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可移动文物
文化意义: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代表我国5世纪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见证了中西宗教、文化融合
活动形式:CIPA暑期班
活动地点:山西省大同市云冈镇
活动规模: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向专业人员
活动时间:2016年8月1-7日
云岗站作为“重现生机”数字遗产中国行压轴站,将以暑期班的形式开展。活动设立了5个分议题方向:古遗址的记录与保护、中国传统木建筑的记录与保护、石窟寺的记录与保护、古墓葬的记录与保护、可移动文物的记录与保护。本次活动是国际文化遗址记录科学委员会(CIPA)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的大规模官方培训活动,届时将有代表东西方不同文化、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数字遗产领域顶尖专家学者亲临指导,意在深入开展历史解读,实地观测、记录、评估,遗址保护研究和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碰撞。本次暑期班不仅可以探讨多方面的遗产问题,享有高精尖的设备支持,更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此前从未开放的遗址现场。
三星堆站Re-bridge“亲子活动训练营”
活动时间:2016年7月16日
内容待定



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