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头条】博物馆的身份变革——加强与社区建设的紧密联系

2015-11-13 弘博网编辑部 弘博网
2015年英国博物馆协会会议11月5号在伯明翰正式召开。该会议中与会者针对博物馆运营中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弘博网近期将针对此次会议进行一系列专题报道,包括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多样性、藏品管理等议题。希望能够对中国博物馆的运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

博物馆的角色发生改变

会议上,米德尔斯堡当代艺术博物馆 (the Middlesbrough Museum of Modern Art,简称MIMA)的资深策展人米格尔·阿马多 (Miguel Amado)提出,该馆将在运作中提倡一种新的“用户主导”理念,这个理念是指博物馆正在进入一个关注时事、反应现状的阶段。用户主导博物馆的理念其实早已被提出,新博物馆学将原有的以藏品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运作方式。而在此转变中,博物馆所肩负的社会和教育意义便被加重与强调。


阿马多进一步地解释:“我们理解艺术品的方式将发生转变,它将超越艺术本身,而作为一种参与社会变革的方式。我们需要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观众他们不再是一个参与者,他们是这个空间的用户。”在这种理念下,博物馆将成为一个引发社会问题讨论的平台,公众通过使用该平台来关注并且参与其所面对的社会问题的讨论。

重新定位博物馆与社区的关系

为此,MIMA在去年的十月任职的馆长Alistair Hudson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有用的博物馆(Useful Museum)”项目。在明年,针对这个项目MIMA将做一个关注生产和社会生态的展览,它将联系起近期在蒂赛德的雷德卡钢铁厂倒闭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我们正在重新定义博物馆在公民身份模式中的定位。”

如何能够让博物馆和美术馆在这种模式中得以发展和受益,新公民项目(New Citizenship Porject, 他们的网站描述该项目为“社会变革实验室”,目的在于将观众的故事变为个体在社会中主要作用,并且重新开拓公民的定义)的负责人Jon Alexander提出:“博物馆作为一个思想和潜在行动力产生的空间,正在强有力地开拓一个新的时代。如今,会员制度已经成为博物馆体制下的产品,但是它包含了一些情感化的组成和一种组织价值的对外扩张吗?”


博物馆如何才能成为社会和文化的灯塔,如何在社会中成为增加社会价值、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丰富需求的平台成为重要的课题。在国外,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博物馆,因为它们根植于它们所在的地区,能够塑造和传达认同感,帮助建立地域特色,制衡全球一体化过程中的影响。好的博物馆都是能够和社区紧密联系,收集和展现当地文化多样性和历史遗存的场所。它们是一个好邻居,能够视自己为社区中心,并且还能够与其它的社区组织共享空间、技能和资源,成为增强地区经济活力和促进社会和经济复兴的关键场所。

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的实践

英国东方博物馆,是杜伦大学的附属博物馆,也是英国唯一一个专门致力于东方艺术和考古的博物馆。它拥有有超过10000件的中国馆藏,其中包括陶瓷、玉器、书画、家俱服饰等多个门类。曾经,这个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为该校学习东方文化的学生提供一个接触当地物质文化的机会,而由于现代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它们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对应的变化。自2012年以来,博物馆设立了杜伦中文学校,提供了中文课程和诸如象棋课的兴趣班。它们开始在英格兰北部成为中国人和中国社区活动的中心,并在更为广泛的社区范围内与其它机构协作开展在文化、社会和教育方面的活动。“这项举措将帮助我们在过去的历史和现在之间、在英国和中国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帮助我们的学生建立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元化世界观。”Mamtimyn Sunuodula,该校校长如此评价。

国内的社区性项目案例

在中国,也有一些类似的项目在进行。最近,在成都,发生了一场名为“水系博物馆”的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由艺术家陈建军和曹明浩自2013年发起,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其下游的水系现状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实践。项目与村民、规划建筑师、社区居民、人类学家、民间社会组织等社群进行合作与互动,意图探寻一种对项目地生态环境以及更多议题的关切与再想象。

而在中国南方创新之地的深圳,深港双年展中的“价值工厂”项目的实施则进行了对城市如何实现旧建筑焕发新生机、延续其价值和生命力,将其称为社区发展转型新课题的思考。这场关于一个城市的旧有工业体系转型后如何创造新价值的议题获得了全世界的眼光,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等都积极参与到了该项目中。


弘博小编


不过可以观察到的是,当今中国,这种积极参与到社区性建设中的项目,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家的自发行为和以企业利益为导向的创新项目,而缺乏本应该是社区建设主角的中国公众博物馆的参与。未来中国博物馆界将如何迎接博物馆社会角色的转变的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过小编学识有限,如果有谁知道国内有哪些博物馆做过该类项目的可以留言告知哦!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另外,相关社区性建设的文章,昨天已经报道过~欢迎大家阅读:
1. 博物馆提升观众多样性——走近自闭症儿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