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天 | 之洞窟修复

2015-12-12 旦旦 弘博网



【一天】

文物保护工作者


导语:本期的【一天】是来自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曾经是一名讲解员,有两年多的工作经验,在讲解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于是转行开始做文保。在这一天,他会告诉大家关于窟龛保护的基本程序,展现一个“窟龛医生”的工作。

窟龛之美

我是2012年底进入文物保护专业的,之前从事讲解员的工作。很多朋友问我:“你讲解员干的好好的,况且你们科室就你一个男性,女性同胞那么多,你应该很幸福呀!每天生活在花丛里,‘水深火热’的,为什么要从零开始,学习文物保护,天天和泥打交道呢?“我的回答很简单:“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讲解员的经历给我增加了敢于面对的勇气,在讲解的过程中总会有游客问你同一个问题:你们这里的文物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有些文物局部残损的面积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去保护、修复、加固它们呢?当时感觉很尴尬,因为我不太懂文物保护,所以一直在想方设法回避。同样的问题被问的多了,就会想如果我也能参与到其中,亲力亲为的来保护这些文物,再与我所学习到的讲解知识的互相融合,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很大的提升,于是开始学习文物保护。

上班的清晨,我和师父打开窟龛,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窟龛里温湿度的变化,因为龛窟里的壁画和彩绘长期裸漏在空气中,会比较脆弱,温湿度的微小变化会影响到壁画颜料层的改变。

进入窟龛的栈道

观察并记录好温湿度变化以后,我们开始对塑像和壁画的病害种类进行检查和分析,就像医生给患者检查身体;又如吃药要遵医嘱,文物修复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一般使用传统修复工艺,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原址保护的方法。

一般来说塑像和壁画“生病”的种类有酥减、起甲、空鼓、颜料层脱落、石灰水覆盖、动物损害等等,其中“酥减病”被称为壁画癌症。在修复前,我们先对产生病害的地方进行拍照和记录,对存在的主要病害进行严格的分析和取样,从而得知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客观存在的因素,“量身定做”修复方案,准备修复所用的材料。修复时,先针对需要加固修复的壁画进行清尘;然后对产生病害的地方,用针管注射粘结剂1%,粘结剂的种类会根据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修复对象选用不同的粘结材料。这些工作结束以后,就开始制作修复病害用的麦草泥。麦草泥的制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要求细腻而且比例精确,因此我们要对制作用的泥和麻等材料进行称重、拍照,坚决不能出现任何的偏差。

链接:

正规的壁画保护程序要求在修复之前,要记录壁画的原始状态、现状,具体会涉及到颜料分析,环境记录等,还要绘制壁画病害分布图,详细标注病害的种类和位置,并做好工程预算,这些主要体现在前期调查报告、修复加固报告、病害图分析报告、预算报告中;修复前还要对拟修复的区域进行样块实验,以了解保护修复方案的可行性,避免保护方案不合理而造成的壁画大面积的损害。这些内容都要体现在保护方案中。保护方案除了上述内容,还要说明修复的步骤,要达到的修复效果等。

时间不知不觉飞逝而过,中午匆匆吃完午饭,1点整上窟。上窟之前要抬一桶纯净水,用来和麦草泥和细泥。有时候会遇上不明真相的游客,他们会好奇的问:“你们送一桶这么重的纯净水上来给你们多少钱?”我总是想都不想的回答:“我们是文物的保护者,不是搬运工。”我为能亲身参与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窟龛的修复而感到自豪!

制作材料

言归正传,中午1点20分,我们进入洞窟,继续用早上制作好的泥巴和修复工具对产生病害的地方进行修复和加固,下午的工作主要是用麦草泥填充壁画的底层,然后用细泥填充病害的表面,之后再对壁画的边缘进行封护处理。在整个修复过程中要注意记录病害的特写照片,包括修复前、修复中、修复后的对比照片,这些照片和记录资料要在之后进行排序整理,并对整个窟龛修复完以后的档案进行整理和总结。这些工作总是很繁琐,每到下班的时候,总是感觉时间不够,该干的还没有干,却不得不匆匆离去。习惯了天天面对塑像和壁画的生活,不曾想着离开,只想着踏踏实实的做下去。

从事3年的文物保护,我参与修复大小不一的窟龛6个。我热爱我从事的工作,热爱和泥打交道的美。

从不会到会是一种积累,从修复中感受静与美,用一双手来传承艺术精品。嘴里说的人生,就是自己以后的人生。

小编说

这只是主人公一天的工作,故无法完整描述修复的程序。按照相关规定,除了上述工作,壁画和彩塑等文物经过病害处理和修复后,还要进行加固和边缘封护、壁画空鼓灌浆,并编写详细的保护修复报告监理修复档案,记录修复的每一个步骤和选用的修复材料。因为目前的修复保护并不是永久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的保护材料的不断发现,若干年后,修复材料会老化、变质,当下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再次进行保护时,就能通过修复报告准确了解以前的修复程序,从而选择更好的材料和方法。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让以后的人们有机会看到这些精美的古代文化遗存。感谢他们!




【一天】栏目介绍及征稿启事

是否想过,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存在?
你是否觉得,这日复一日的工作,干久了也会有些许倦怠?
你是否好奇,那些圈子里的伙伴,究竟有怎样的工作状态?
你是否困惑,这个行业有许多问题,却总是千头万绪理不清?

现在有一个机会,你是否愿意拿起笔来,记录下你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分享你对这个行业的点滴想法?

我们希望打开圈外人了解文博事业的窗口,
记录下这个时代文博行业的真实情况,
构筑起我们这一代文博人的记忆库……

弘博网推出【一天】栏目,搜集文博圈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日常,真实呈现问题,记录行业现状。现特向大家征稿:
征稿对象

所有关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但不限于:
1、事业单位(博物馆、考古所、文管所等各部门工作人员)
2、行政机关(文物局、文广新局等)
3、相关企业(展览、照明、展柜、运输等)
4、高校师生(考古、文博、文化遗产等专业)
5、关注博物馆事业的亲们(志愿者、博物馆达人、普通观众等)

稿件说明

1、我们希望能了解您的日常工作,来稿可做适当文学处理,例如一定的戏剧冲突、情景设置;
2、希望能感受您的思考与态度,能够呈现问题,分享见解;(看似无解,说不准努力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改变了,谁知道呢?)
3、可实名可匿名,我们充分尊重您的隐私。

唯一投稿式:news@hongbowang.net,投稿请注明“一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