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来稿 | 一位馆长对所在博物馆的思考
汽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体现了科技的巨大力量,承载了人类探索创新的智慧和激情,记载着不断自我挑战、超越和实现的精神。中国,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国度,在当今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并正朝着夺取自主技术创新制高点、变汽车大国为强国的目标迈进。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为汽车文化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土壤,北京汽车博物馆生逢其时。然而,我国汽车文化根基尚浅,汽车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的水平,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汽车文化研究。汽博馆在建馆时就把汽车文化研究和传播为已任,中国汽车工程 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都将汽车文化作为重要研究项目,均已在相应主管上级单位立项,并由汽博馆作为主要课题承担单位。2016年汽博馆开馆第5年,借此契机,将开馆以来围绕汽车文化为核心开展的交流项目和科普教育工作系统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规划,阐述对“以车为媒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探索和思考。
一、北京汽车博物的社会责任
(一)遵循博物馆的发展宗旨和使命
北京汽车博物馆经历了建设期、开办期、运营期,明确了“服务一流、展示一流、效率一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构建“传承、创新、合作、卓越、责任”的核心价值,将传承文化文明、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多方合作、追求卓越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发展理念。明确了文化传播与服务保障双轮驱动的工作任务,形成了“开门办馆、融入社会”的办馆思路,致力于成为有活力、有文化、有内涵的现代化博物馆。
人有国界,车无国界,汽博馆展陈设计和创作原则是:打破国家、地域、品牌界限,以“车”为载体,反映人类不断探索追求,讲述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历程所带来的科技文明进步、产业迅猛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人们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改变。努力寻找国际化与民族化、专业性与趣味性之间的最佳结合。恰恰是这样的命题,决定了汽博馆的起点,把握住了汽博馆与世界对话的口径,实现“开门办馆、融入社会”,用汽车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对话,从不同维度找到共鸣。
北京汽车博物馆是兼具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属性,把握反映“产业变迁、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定位原则,遵循“把握科技文明和社会进步没有国界”的理念,通过科技化的手段,讲故事的方式,发挥展览 “通古、通今、通未来”的作用,以史为鉴,服务当今,放眼未来,传播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传播世界进步和中国文明,将博物馆的科技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
北京汽车博物馆凝结了普通人的汽车梦,承载着汽车人的夙愿。汽博馆开馆四年,社会观众每年递增,随着数字攀升,博物馆的使命和责任更不敢懈怠。我们国家成为当之无愧的汽车产业大国,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带来的产业发展瓶颈、汽车文化还很单薄、汽车社会问题还有待解决等情况,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不仅要成为历史的见证,更要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为汽车产业收藏历史,为产业发展认真的做好记录。为年轻人启迪梦想,培养中国未来的汽车工程师;传播汽车文化,尤其是中国汽车文化。汽博馆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不单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塑造未来,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
(二)明确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定位
汽博馆是一个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三位一体的馆。传统的博物馆、科技馆以收藏研究为核心功能,强调以丰富的馆藏为基础实现展示教育功能。汽博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与教育推广四大基本功能,通过展览陈设的创意策划,将功能扩展至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宣传、创造、经济等十大功能,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激发地区经济活力。
如今的博物馆观众受众面与不局限于特定的学者和研究员,呈现多层次,在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特征,诉求也不一样。以汽博馆的观众为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观众,主要是亲子家庭,多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参观,多为培养家庭感情,激发孩子兴趣为目的;二是,学生群体,中小学生多为旅行社协助学校组织,完成北京市社会大课堂相应目标,大学生多为汽车或相关专业,开展馆校共建,完成相应学业和社会实践;三是,汽车爱好者,多以年轻人居多,或是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多以党团活动、培训活动、家庭日活动组织参观。从年龄层次来看,青少年占到了1/3多。
可见,博物馆需要通过与社会的融合,将人文价值、科技价值转换为社会价值,充分的置于社会的广泛联系之中,通过科技化的手段,讲故事的方式,传播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传播世界进步和中国文明,讲述车性化、人性化故事,既要能讲出中国对移动文明的贡献,通过车马文化诠释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融入的世界百年汽车史, 与全球汽车文化进行对话。
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古董,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以及博物馆能够给观众的启迪和它所传递的精神,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民众的关爱。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主动将自身嵌入社会的发展中,努力进入国民教育体系 、走进公民文化生活 、推动社会发展变革,将博物馆的科技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
2015年3月,中国博物馆行业首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在总则中第三条明确的提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在条例的第四章:博物馆社会服务,用整个一个章节提出博物馆如何面向社会服务。对今天的博物馆而言,最宝贵的财富恰恰是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认可。博物馆应勇于在展览展示、科普传播、国际间的汽车文化交流等各个层面中实现突破与创新,积极响应社会和观众的需求,体现博物馆在当代社会中的责任与价值。
二、汽车文化的发展与汽车社会的关系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如今的中国已全面步入汽车社会,称之为社会,就是与人的生活相关,与城市交通相关,与文明程度相关,与科技发展相关,与生存环境相关。汽车社会带来了正反两个方面的改变,需要思考步入汽车社会后,启发大众思考并行动,中国汽车文化的形态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和引导,作为汽车博物馆应该承担起这样的使命和责任。
(一)以抢救中国汽车文化历史为已任
中国汽车工业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模仿到创新、从单一到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凝聚着新中国成立后几代汽车人的集智慧,饱含着共各国汽车工业每一代创业者的心血结晶,显示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与创新精神的薪火相传。作为一个行业博物馆,其中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反映行业的历史变革和重大事件。“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工作指导的方针:时刻关注行业动态,融入行业,与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紧密结合,发挥博物馆见证历史、记录历史的作用。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之际,我们基于“红旗精神”策划了“见证历史 传承精神——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暨一汽红旗专题展”;在中国汽车合资合作30年之际,我们从“改革开放成果典范”入手,策划了“见证亲历 与卓越同行——从上海大众汽车 30 年看中国汽车合资合作 30 年”;结合社会热点,在世界广告大会期间,我们通过广告发展史,回看汽车发展史,回味各时期的汽车生活,策划了“广告中的汽车与生活”专题展;在今年新能源汽车成为关注热点,我们本着倡导简约的生活方式,策划了“简单看世界一起轻生活——新能源汽车专题展”;在今年举国上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以军车为视角,策划“金戈铁马话军车”专题展,以抗战精神为源,传播爱国主义为本,通过自主品牌军车的发展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博物馆里碰撞思想、交流情感,让更多的观众可以享受行业的成果和先进技术。汽车博物馆,不只是看车的博物馆,今天的博物馆让历史告诉未来。
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吸纳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广汽集团等汽车产学研专家以及博物馆、教育等领域专家作为,组建“北京汽车博物馆专家组”,为博物馆传播汽车文化和科普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北京汽车博物馆于2013年也启动了“口述历史”项目,在原有文字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视频、音频尽可能的完整的记录历史。汽博馆希望联合行业媒体、行业机构,共同抢救历史,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者和开拓者的梦想历程和从业脉络认真梳理,记录下来,力求廓清中国汽车复杂曲折的轨迹,揭示历史的真实情景,为后代、为我们现在的汽车业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梳理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工业史,记录国内外的经验,尤其是一些失败的经验更值得珍藏,以备后来者之需,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二)以促进国际间汽车文化交流为已任
人有国界,车无国界。这为汽车文化开展国际间交流、互通有无提供了广阔空间。汽博馆在2014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与法国米卢斯国家汽车博物馆策划了系列中法汽车文化交流活动,引入“1891-1968法国车身造型:艺术、技术和专业成果图片展”,促进两馆进行古董车修复技艺的学术交流。我们策划“从1949走来 红旗的故事” 专题展览,将中国汽车文化首次送出国门,送到汽车的发源地——欧洲。通过讲述中国国车“红旗”的发展历程,寻迹红旗车上的中国文化元素,让观众获知中国汽车艰苦创业的故事。在我馆刚刚策划开展的“金戈铁马话军车”的展览中,汽车也作为中俄友谊的见证在展览中亮相,通过这次展览的组织和筹备,为2016中俄建交66周年策划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策划思路和路径。未来以汽车为媒我们可以策划在中德、中意,甚至更多建交年的汽车文化交流,发挥文化之窗作用,让中国与世界可以用汽车文化作为交流语言开展对话。
2015年策划汽车博物馆之夜项目,利用闭馆时间和广场空间为观众提供的一项服务,整合社会资源,首次将城市科学节引入至汽博馆,共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台湾科学家进行科学秀表演,场场爆满,出人意料。汽车与科学密不可分,众多科学原理都应用在了汽车的发明创造上,科学更是一种国际交流语言,这为汽车博物馆以车为媒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开阔了思路和视野。
(三)以分层次培养未来汽车社会人才为已任
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教育”被提到博物馆职能的首要位置。汽车博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展览项目强调“动手”、“体验”, 50余个可视、可听、可触摸、可参与的互动展项实现了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和结合,鼓励观众参与,“让科学很好玩”。汽博馆努力规划一套完整的汽博馆的教育体系,以分层次培养未来汽车社会人才。面向中、小学教育层面服务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育,开展课程化开发与博物馆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涵盖“主题参观”、“博物馆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创新人才培养”四个层级的博物馆-学校教育合作模式。面向汽车专业教育层面服务产业发展,在普及性科普活动的基础上,在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努力搭建创新与实践平台,培养理论加实干的综合性汽车人才,为中国汽车人才的长期培养和建设,提供服务与支持。面向大众教育层面服务汽车社会,中国已步入汽车社会,而与此同时,汽车文明还有待提高,汽车与社会、汽车与人的矛盾越发明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危险驾驶日益严重。作为汽车专题博物馆,责无旁贷地参与到汽车文明建设这个时代大课题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层面传承中国精神,汽车不但是集科技大成者,也是集人文精神于一体,蕴含着凝聚人心、凝聚民族的情节在其中。
三、以车为媒 交流互鉴
(一) 汽车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汽车文化可以包含与汽车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汽车原本是交通工具,由于与人的关系越发密切,而且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汽车便有了文化。包括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构成的汽车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在汽车的发明、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中以车为载体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人与车、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的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蕴含着以人为本、安全实用、舒适便捷、经济环保、诚信服务、时代创新、生态和谐等核心价值理念。汽车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汽车发展形成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形态各异。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美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文化因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发达程度,因地域文化和民族特性的一同,而各具特色。汽车的发明至今已近130年,在汽车的诞生地德国、推动汽车发展的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形成了自己国家独特的汽车文化。德国汽车文化是德国文化的一部分,德国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国汽车。美国的汽车文化代表的是美国社会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高效率精神。在美国,无论谁,他们认为只要拥有一辆汽车就拥有了相当的自由和自主。在法国,汽车是一件艺术品,融入生活,散发着法兰西的浪漫,跑在赛车场,释放着速度与激情。
(二) 汽车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汽车在改进与普及和进程中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汽车文化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与汽车工业的发达程度相呼应。上世纪初叶,汽车来到了中国,汽车文化也随着“舶来品”的登陆渗透开来。只是,由于民族汽车工业的缺失,直到解放后的一段时间,真正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尚未萌生。这种情况直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并制造出第一批解放牌卡车才得到根本改变。如今,我国已经连续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也为发展汽车文化提供了土壤。
从中国汽车文化的历史沿承、发展趋势及精神内涵的层面来看,虽然中国汽车文化根基尚浅,但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足够的研究前提。此外,中国已步入汽车社会,车展、车赛、汽车文化节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烘托了火热的汽车文化氛围。由此观之,经过近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汽车文化已经具备了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汽车文化研究水平与汽车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无论是汽车企业的生命力,还是国人的汽车应用水平,都离不开文化的根基。所以汽车文化的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道理相通,对于汽车强国的梦想,对中国人自主品牌发展的梦想更为重要。人有国界,车无国界,这为汽车文化开展国际间交流、互通有无也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 汽博馆汽车文化研究方向初探
汽车博物馆把汽车文化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进行国与国交流友谊、馆与馆交流、人与人交流。结合开馆以来实践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思考,将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规划,具体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1、 汽车文化史研究: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记录历史、抢救历史。横向按年代,纵向按国家分别进行梳理和研究。
2、 古董车文化研究: 古董车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历史厚重、独具韵味。按鉴赏、保护、维护、修复等方向进行梳理和研究。
3、 赛车文化研究:赛车是汽车发展之镜,它忠实的反映了汽车与社会的变迁。按赛事项目进行梳理和研究。
4、 汽车文化传播研究:汽车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汽车文化的内涵,汽车广告史也侧面的反映了汽车发展史,反映当期不同的社会现象,按媒介和时间两条线索进行梳理和研究。
5、 汽车模型文化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环境都可以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汽车模型,按动态和静态两类进行梳理和研究。
6、 交通文明研究:中国是礼仪之邦,呼吁文明交通是每个人的共同心愿,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挖掘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结合进行梳理和研究。
7、 汽车消费文化:随着汽车的保有量达到普及阶段,也就形成了汽车消费文化。按不同阶段梳理和研究。
8、 汽车展览文化:展览为国内外汽车界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按展览类别进行梳理和研究。
9、 自驾车旅游文化:“自驾车旅游”一词汽车最早出现于美国,后来成为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成为有车族的最爱。按汽车自驾游和房车自驾游进行梳理和研究。
10、 汽车影像文化:汽车是移动文明,摄影师将它定格或捕捉在最美好的画面。按主题进行梳理和研究。
四、总结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李克强总理签批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从汽车看制造,回看历史,细数汽车品牌,对应各国发展,享有盛誉且经久而不衰的,其相应的国家发展强盛。中国制造汽车2025,要将中国文化注入到品牌的DNA,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形成自己的汽车文化。用汽车社会的发展视角来关注、观察和了解汽车所带来与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等社会要素相关的联系与相互促进。未来,汽博馆有三个努力方向:一是,努力成为国家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担负起展示汽车文化责任;二是,努力成为代表中国与世界进行汽车文化交流的最核心平台;三是努力成为汽车文化普及的引领者。进入国民教育体系 、走进公民文化生活 ,以车为媒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扛起汽车文化的大旗,透过汽车看历史,看社会发展变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汽车博物馆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