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博聚焦 | 博物馆讲解如何培养学生表达
2016年1月15日至21日,在首都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八中素质班的9位同学在本校语文教师兼首都博物馆志愿者南洋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展厅开展主题为“博物馆讲解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据了解,继2015年7月之后,这已是该校第二次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负责人介绍,该活动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活动开展前,指导教师印发了展厅讲解大纲,供学生学习参考,并进行示范讲解,对博物馆讲解礼仪等相关内容做了规范。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讲解,还可以请教专业讲解员及优秀志愿者,查阅相关资料,完善讲解内容。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手册,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们收获颇多、感受颇多,不少同学表示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口语口语交际的提升而言,有学生在活动总结中写道:
除口语交际的提升外,参与博物馆讲解,一些同学对相关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研究。据指导教师称,在2015年7月的研究性学习结束后,一位学生对海陵王迁都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撰写了《试论海陵王迁都燕京》一文。文章分为引言、迁都前的金王朝、迁都原因、迁都过程、迁都考古实证、海陵王迁都对北京的意义、结论等七部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详细论证了海陵王迁都燕京的原因和意义,特别是作者利用首都博物馆馆藏龙纹椁、凤纹椁、金丝冠、玉凤鸟饰件等文物“以物证史”,展现出学术研究的良好素养,获得了中学历史教师及博物馆专家的一致好评。
指导教师认为,“听说读写”历来被称为语文学习的“四大基石”,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是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针对这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开设了“博物馆讲解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提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点也得到了学校与博物馆的双重认可。
他认为,“博物馆讲解”虽然不能简单地与“口语交际”等同,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国家博物馆志愿者朱宏在《因人施讲——志愿者追求的讲解状态》一文中提出“在讲解工作中要努力追求真诚朴实的表达方式……要以朋友的身份,与懂文化的人切磋、交流,向不懂文化的人讲解、传授。”博物馆讲解的理念与实践,与口语交际“语言要得体、准确,学会文明地进行交流”“能够树立对象意识,能够根据听众的变化与交际场景的变化,转换自己的表达内容与方式”“在表达过程中,可以添加一些手势,或者是变换语气、声调来传达自己的情绪”的要求不谋而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今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