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博名家 | 杨应时:美术馆如何面向公众开展艺术教育

2016-03-05 小编1221 弘博网


正当博物馆将公共教育职能议题逐渐发酵升温之际,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类型,也在就如何面向公众开展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2016年1月14日,“协调·合作——2015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山东美术馆成功举办。该年会在文化部艺术司支持下,由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协办。此次年会吸引了全国各地50家主要美术馆的代表以及前来观摩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等共计200余人的参与,对于推动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发展具有里程式的重要影响。 近日,我们采访了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同时也是本次年会重要发起人之一的杨应时博士,对此次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和美术馆公共教育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希望通过此次采访能够初步了解国内美术馆公共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杨应时先生现任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艺术与艺术教育博士。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研究生课程主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生课程主讲、博物馆与公共美术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暨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专业人才培训班学术主持。
弘博网(以下简称弘):首次举办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的背景和意义在哪儿?
杨应时(以下简称杨):其实,要举办一个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的想法几年前便早已有之,但是直到去年9月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人才培训班上才又被正式提出,当时立即获得了业界同仁的一致响应。我们决定将想法落实,为从事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整个年会的策划周期很短,但是为了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我们的要求不低。首先,我们在前期从美术馆与会人员中进行了演讲主题和案例的征集。此外,年会由开幕式、主论坛、专家讲座、分论坛、圆桌讨论、美术馆之夜等环节组成,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丰富。

年会主论坛现场

这次年会得到文化部的大力支持,并在美术馆界引起很大反响,吸引了全国50家主要美术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与会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享和论文发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当下更好地开展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以及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内部和外部合作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会后大家都表示收获很大。我们希望以这次年会为契机,建立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的机制,让其变成一种常态化的活动,加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开幕式后全体合影
弘:对比国内外美术馆公共教育,中国的美术馆和其差距在哪儿?
杨:差距还是很大的。在传统观念中,美术馆只是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这种现象在中国尤其普遍。实际上,中国的美术馆长期以来就是一种展览馆的性质,缺乏学术研究和教育推广。但是在国外,美术馆的各类教育活动,是吸引观众反复走进美术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欧美等国,很早就强调了美术馆公共教育在美术馆中的重要职能和地位,将教育作为美术馆的核心使命所在。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美术馆的办馆理念也逐渐从仅作展览的“展览馆”向服务公众的“博物馆”转变,加强了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教育职能。 中国的美术馆公共教育刚刚起步。虽然和国外有差距,但是我们可以持乐观的态度。毕竟我们的美术馆建设时间还很短暂,作为国家美术馆的中国美术馆也才于1963年开放。而公共教育部门的建设则更晚,中国美术馆是在2004年底组建的公共教育部,并于2005年初才正式开展相关工作。反观美国,当我在2004年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进行考察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支50余人的专职公共教育队伍在开展工作。所以这个差距很大。但是,在这么短时间内,我们的美术馆已经发展到几百家,博物馆则更加发展迅速。这还是很不容易的。
 弘:如何看待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杨:美术馆是学校以外的重要艺术教育场所。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美术馆公共教育自身的优势在哪儿。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美术馆公共教育是基于实物(艺术作品)的教育,比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情境更加开放自由,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服务于各种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整合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此外,美术馆公共教育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精英,而是让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艺术魅力,在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协调全面发展。

中国美术馆实习生论坛暨工作坊之古巴舞蹈体验

而更重要的是,美术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提起教育,有的人可能就觉得只是学生、儿童的事情,但是教育实际上是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在走出学校后,正是像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这样一些机构为公众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以中国美术馆为例,我们除了开展针对儿童的教育活动外,也会举办针对成人的志愿者导赏、讲座、学术讨论会、艺术沙龙、与艺术家或策展人对话、工作坊等活动。而这些活动都吸引很多人的参与。

中国美术馆展厅现场举行的艺术沙龙活动

当然,虽然美术馆越来越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美术馆公共教育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的。一个方面是由于美术馆专业性较强,长期以来主要服务于艺术专业人士,离普通大众比较远。另一个方面则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难以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此外,还有一些美术馆自身运营体制的问题,比如专业人才不足等。美术馆公共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和加强以观众为主导的教育服务,在更加宽广的社会空间中施展身手。
弘:以中国美术馆为例,公共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是如何做好策划推广的?
杨: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形式非常多,主要是结合展览主题、艺术家特长、不同受众的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策划。比如结合展览主题举办的相关学术讲座、艺术沙龙和研讨会等活动;结合展览内容为不同受众群制作的儿童教育手册、亲子手册、展厅导览手册和教师资源手册等;与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普及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和国际相关机构交流合作推出的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诞生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比如“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这个项目,从2004年开始,在社会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品牌认可。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后续发展的问题,比如后面的项目要如何继续做好,如何巩固自身的品牌形象,怎样提升和改进,推出更有意思的项目,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综合考虑。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辅导小朋友使用《亲子手册》参观展览

在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方面,我们很注重擅用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是美术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团队中目前只有6名全职员工,除去一些实习生外,我们还有一支约一百人的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除了热爱艺术,还懂得教育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为我馆部分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中国美术馆还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推广。比如我们自己的网站上会有很多的线上资源和活动资讯,供观众学习和了解。之前针对“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项目,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儿童版网页,设计上具有童趣,并且可以查阅到活动的相关动态以及往期的儿童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馆志愿者导赏当代艺术展览

弘:现在国内有很多开展活动非常丰富的私营美术馆,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杨:我们要肯定这种现象,私营美术馆的出现和发展是对美术馆多样性的有益补充。由于私营美术馆往往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资金问题,他们做公共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更强,公共教育活动是它们拓展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比起公立美术馆,私营美术馆的展览任务没有那么重,运营机制更加灵活,在组织公共教育活动上有着更强的能动性。实际上,像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的外滩美术馆等,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美术馆公共教育模式,开展了非常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值得很多美术馆学习。当然,公立美术馆也有一些自身的优势。例如,公立馆资金相对较为充裕,这就允许我们能够去策划更多更好的教育活动,特别是国际国内交流项目和免费教育活动等。这当中,其实是各有优劣的,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采列捷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示范讲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弘博名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