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读特稿:7月被读爆的30篇菌群文章~ | 热心肠日报

2017-08-01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先生说

今天是第467期日报。

一图读懂:肥胖和有效减肥方法(迄今最权威,没有之一)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2.406]

① 当下美国,排名前10的死亡和失能原因中,有7个是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必须充分考虑它们与肥胖的关联;② 一些专业组织定义25≤BMI≤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症(疾病),按此标准,有2/3的美国人超重或肥胖,在基层医疗实践中比例则更高;③ 本文系统性介绍:肥胖的危害、原因、应对方法(包括各种饮食、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减肥手术等);④ 特别关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单独或与慢性疾病结合以应对和管理肥胖。

Mechanisms,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Obesity

2017-01-18  DOI: 10.1056/NEJMra1514009

一图读懂:坏营养促癌!好营养防癌抗癌!!(Nature子刊必读综述)

Nature Immunology[IF:21.506]

① 能量过剩和久坐的生活方式、高脂高糖的西式饮食易致癌,其中机制错综复杂,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炎症反应、减少免疫监视、增加致病代谢产物或营养因子等;② 改善营养质量和数量或利用特定的宏量/微量营养素,或都有助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③ 在以往,相关机制研究主要是体外实验,或采用有免疫缺陷的小鼠作为模型;④ 未来,应重视构建定殖了人源化菌群的免疫活性小鼠模型,临床试验也应采用先进的免疫检测方法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Nutritio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2017-07-19  DOI: 10.1038/ni.3754

Gut:一文彻底读懂菌群研究带给营养科学的革命!(必读综述)

Gut[IF:16.658]

① 菌群研究带来营养科学的革命,促进流行病学观察走向机制研究;② 代表性研究有:膳食纤维对疾病的预防、高度限制饮食的危害及菌群与营养过剩和不良的联系;③ 菌群向宿主传递营养信号,而食物组成和多样性决定哪些微生物会定殖、繁衍、持续或灭绝;④ 单一化饮食致菌群多样性下降,而这与非正常衰老及虚弱、感染和炎症风险相关;⑤ 菌群研究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膳食指南的制定,促进婴儿和其他配方食品的开发,并可能真正使个体化营养成为现实。

Feeding the microbiota: transducer of nutrient signals for the host

2017-04-27  DOI: 10.1136/gutjnl-2017-313872

JAMA子刊:满月婴儿,38%肠道菌群来自母乳和乳晕!

JAMA Pediatrics[IF:10.251]

① 收集107对母婴的母乳、乳晕皮肤、婴儿粪便样品,分析菌群组成,婴儿的中位数年龄为40天;② 3种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均存在差异;③ 相比于任意一位母亲,婴儿的肠道菌群群落与自己母亲的母乳菌群及乳晕皮肤菌群更加相关;④ 在出生的前30天中,母乳喂养比例在75%以上的婴儿平均获得27.7%的母乳菌群及10.3%的乳晕皮肤菌群;⑤ 细菌多样性及组成的改变与母乳喂养比例相关,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即使在引入固体饮食后也有同样表现。

Association Between Breast Milk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 Gut Microbiome

2017-07-01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7.0378

一图读懂:44分JAMA发布的粪菌移植超精华知识!

JAMA[IF:44.405]

① 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难治或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病人的肠道微生态被重建,疾病得以治愈;② 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通过结肠镜输送粪菌液,也可通过饲管输送、灌肠或胶囊等方法输送;③ 为确保安全,要对供体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查和医疗评估,通过血液和粪便检测排除病原体威胁;④ 大部分粪菌移植治疗案例的副作用不大,除了应对艰难梭菌感染,针对很多疾病的应用正在被火热研究中;⑤ 在美国,已经有部分保险公司可为患者支付粪菌移植费用。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2017-07-04  DOI: 10.1001/jama.2017.6466

JAMA:模拟禁食,或真是时光倒流(延年益寿)的希望!

JAMA[IF:44.405]

① 上世纪3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减少20-50%的热量摄入,能改善小鼠健康并延长生命,后来在酵母、鱼类、猴子等动物身上都发现类似效果;② 在人身上的临床试验结果也提示热量限制可改善体重、血脂等健康指标,且对生活质量没有负面影响,但让受试者长期坚持限制热量摄入很难,效果会打折扣;③ 为此,研究者设计隔日禁食、间断性禁食(1天或更短的禁食,1-6天正常饮食)、周期性持续禁食(2天或更久的禁食,周期性进行)等减弱强度的热量限制方法,获得一定效果;④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南加州大学Valter Longo所设计的模拟禁食饮食(FMD)方法——每个月连续5天只吃规定营养素的配方食品,第1天总热量1100卡,第2-5天750卡,其他时间则可自由饮食;⑤ FMD展现出良好的减重和改进代谢效果,它甚至促进动物和1型糖尿人的胰腺β-细胞再生,从而逆转糖尿病;⑥ 各种热量限制的研究,特别是FMD这样既有科学背书又符合人性的禁食方法,让更多人看到了改善代谢、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希望。

Can a Diet That Mimics Fasting Turn Back the Clock?

2017-07-18  DOI: 10.1001/jama.2017.6648

JAMA子刊:隔日禁食 vs 天天热量限制,孰优孰劣?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16.538]

① 100名肥胖成人分为3组:隔日禁食(隔日分别摄入所需能量25%/125%)、热量限制(CR,每日摄入75%)、对照组,为期1年;② 相比对照组,隔日禁食及CR组体重降低相似;③ 隔日禁食组在禁食日吃得比规定多,在非禁食日吃得比规定少,CR组完成规定目标,隔日禁食组退出比例最高;④ 隔日禁食/CR组血压、心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无差别;⑤ 相比CR,隔日禁食的依从性、体重控制、心脏保护并无提升。

Effect of Alternate-Day Fasting on Weight Loss, Weight Maintenance, and Cardioprotection Among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17-07-0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7.0936

Microbiome:重新定义“卫生”(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在手部等皮肤表面,栖息着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病原体只占极小比例;② 传统的“卫生”定义是指简单粗暴地清除皮肤上的细菌,而共生微生物相关研究提示,正确的“卫生”定义应该是减少致病菌的扩散或传播,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③ 清晰而一致的“卫生”定义,将避免科学文献中的概念混淆,对手部卫生、皮肤菌群、洗手、手部烘干等研究提供准确指导标准;④ 这也有助于提供更准确实用的卫生建议和监管标准。

Cleanliness in context: reconciling hygiene with a modern microbial perspective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4-2

Nature子刊:请不要继续忽视凶猛的真菌感染!

Nature Microbiology[IF:N/A]

① 相比于细菌与病毒,真菌病原体通常被忽视,真菌物种大约有150万种,已知超过8000种及300种可造成植物及人类疾病;② 超过3亿人患真菌相关性疾病,每年真菌感染造成超过160万人死亡,破坏可供养6亿人的食物作物,WHO尚无针对真菌疾病的资助项目;③ 念珠菌属等4种真菌属是人类中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小麦茎锈病等5种疾病是植物中最常见的真菌疾病;④ 南非建立了针对真菌感染的首个国际研究中心,或标志着真菌感染开始被公众所重视。

Stop neglecting fungi

2017-07-25  DOI: 10.1038/nmicrobiol.2017.120

Immunol Rev:全面理解“营养-肠道菌群-生理轴”(必读综述)

Immunological Reviews[IF:9.614]

① 饮食和细菌代谢产物影响免疫应答,过敏、心血管疾病等可能与摄入不健康食物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有关;② 细菌代谢膳食纤维的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s)可结合G偶连蛋白受体,后者在促进肠内稳态和调节炎症反应方面起关键作用;③ 这会影响调节型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功能、上皮紧密性、肠内稳态及IgA抗体响应,SCFAs甚至修饰DNA,影响胎源性疾病;④ “营养-肠道菌群-生理轴”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研究,为过敏、哮喘等疾病的防控提供了潜在新思路。

The nutrition-gut microbiome-physiology axis and allergic diseases

2017-07-01  DOI: 10.1111/imr.12556

Lancet:吃透人菌共进化,始得健康良处方!(必读综述)

Lancet[IF:47.831]

① 脊椎动物与菌群共进化并形成生态系统,前者从自然环境中输入微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活史可塑性;②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工作,可能是在阻击破坏生态系统的病原体之外,“照料”好共生菌群;③ 免疫系统、代谢、能量收集、生长和肠-脑轴通过菌群紧密地链接在一起;④ 对菌群-人类共生关系的理解,将对全球化和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的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影响;⑤ 降低对抗炎症治疗、抗生素和疫苗的依赖性,或许会降低精神、炎症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Evolution, human-microbe interactions, and life history plasticity

2017-07-29  DOI: 10.1016/S0140-6736(17)30566-4

PM:肠道菌群不同的女人,脑结构不同,负面情绪也不同

PSYCHOSOMATIC MEDICINE[IF:3.863]

① 对40名女性的粪便样本进行特性分析,鉴定出两个菌属簇:33人具有较高的拟杆菌属丰度,7人具有较高的普氏菌属丰度;② 拟杆菌属组个体的海马体体积较大,前额叶缘回和前脑岛表现出了较高的灰质厚度;③ 普氏菌属组个体大脑中情绪、注意力及感觉加工区域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连接性,同时诸如海马体等多个大脑区域的脑容量相对较低;④ 相比拟杆菌属个体,当普氏菌属个体看到负面图像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负面情绪,如焦虑、苦恼和敏感性等。

Brain structure and response to emotional stimuli as related to gut microbial profiles in healthy women

2017-06-28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493

BP:首次明确婴儿肠道菌群与认知能力的强关联!

BIOLOGICAL PSYCHIATRY[IF:11.412]

① 在啮齿动物的研究中发现,肠道菌群影响神经发育,改变肠道菌群可影响探索/交际行为及认知能力;② 本研究选取89名正常发育的1岁婴儿,收集其粪便样品,分析肠道菌群组成与认知能力的关联;③ 根据肠道菌群组成,可将婴儿分为3组,2岁时不同组的婴儿的Mullen分数(用于测量认知能力)有显著差异;④ 更高的α多样性与2岁时更低的测试总得分、视觉感知范围、语言表达水平相关;⑤ 肠道菌群对1岁及2岁时的区域脑容量影响较小。

Infant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velopment

2017-06-27  DOI: 10.1016/j.biopsych.2017.06.021

EBioMedicine:中国人想不长胖,少油或比少米饭更关键!

EBioMedicine[IF:N/A]

① 在中国招募18-35岁、BMI<28、住在大学或医院宿舍的健康人,提供6个月干预饮食并要求避免剧烈运动;② 每日摄入2100(男)和1700(女)千卡能量,蛋白质供能14%,剩余供能分三组(脂肪以大豆油为主/碳水化合物以米饭为主):A-20% / 66%; B-30% / 56%; C-40% / 46%;③ 三组共245人完成,体重分别减少1.6、1.1和0.9kg,A组腰围、总胆固醇等降低最多;④ 30年前中国普遍的饮食习惯(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更利于国人控制体重,这与西方人不一样。

Effects of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on Weight and Related Cardiometabolic Profile in Healthy Non-Obese Chinese: A 6-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Feeding Trial

2017-06-20  DOI: 10.1016/j.ebiom.2017.06.017

JIM:“妈妈菌群好,宝宝过敏少”是真的么?(综述)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IF:7.598]

① 孕妇菌群对后代免疫发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胎儿可能在子宫内就与菌群接触;② 婴儿通过阴道顺产和母乳喂养获取母体菌群,这是否起到免疫调节效应尚未明确;③ 等级不高数量也不多的证据表明,产前补充益生菌或可预防婴儿湿疹,但产后似乎无效;④ 孕期接触农场环境或降低后代过敏风险,孕期抗生素使用则与后代哮喘风险增加相关;⑤ 了解围产期母亲菌群和免疫调节因子传给后代的方式及免疫发育的机制,可帮助寻找对抗儿童过敏的有效预防措施。

The mother-offspring dyad: microbial transmission, immune interactions and allergy development

2017-07-20  DOI: 10.1111/joim.12652

Nutr J:BB-12无法改善人体胆固醇相关指标

Nutrition journal[IF:3.211]

① 随机/部分双盲/四阶段交叉研究中,纳入30名(11男19女)18-40岁成年人,随机分组:无BB-12酸奶(YS),发酵前/后加BB-12的酸奶(PRE/POST),BB-12胶囊(CAP);② 每阶段持续四周,两周清除期后进入下一阶段,每天摄8盎司酸奶或一粒胶囊(3.16×10^9CFU的BB-12),每阶段结束前连抽两天血,最后一天留粪样;③ 对比YS,在任何阶段的总/LDL/H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未改变,除YS和PRE阶段粪便乙酸增加,其他任何阶段粪便短链脂肪酸无变化。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 on the lipid/lipoprotein profile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7-06-29  DOI: 10.1186/s12937-017-0261-6

中科院土壤所:长期使用粪肥,土壤中耐药基因明显增加!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6.065]

① 分别将小麦秸杆、牛粪肥、猪粪肥与化肥联用,在播种小麦-大豆的土地上持续施肥30年;② 与使用化肥相比,长期使用猪粪肥,38种抗生素耐药性基因(ARG)的发生率及7个ARG的丰度明显增加,整合酶基因I1(intI1)明显增加且与土壤ARG丰度高度正相关;③ 厚壁菌门、丙型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的相对丰度与土壤ARG明显相关;④ 粪肥处理的土壤中铜、锌、铅的浓度升高,与intI1及土壤ARG的相对丰度正相关;⑤ 长期使用粪肥(尤其是猪粪肥)可能污染土壤。

Preval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soils after continually applied with different animal manure for 30 years

2017-06-27  DOI: 10.1016/j.jhazmat.2017.06.059

TI:一文读懂宿主基因与肠道菌群的极密切关系!(必读综述)

Trends in Immunology[IF:13.287]

① 本综述总结了宿主基因对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重点关注了影响宿主免疫系统的遗传因素是如何塑造肠道菌群的;② 首先总结了不同文献中报道的肠道菌群中可遗传的细菌分类群;③ 并总结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下的mbQTL mapping研究;④ 已知4类宿主内在分子的遗传变异体与菌群组成相关:TLR、C类凝集素、NOD样受体及接头(adapter)分子⑤ 分析菌群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联面临着3个主要挑战:环境因素的巨大影响、菌群数据的复杂结构、需要的样本量巨大。

Host Genetics and Gut Microbiom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2017-06-29  DOI: 10.1016/j.it.2017.06.003

Immunity:一文彻底读懂食物过敏的机制和疗法(必读综述)

Immunity[IF:22.845]

① 呼吸道过敏还在全球肆虐,食物过敏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所幸研究也在突飞猛进;② 在食物中渐进逐步引入过敏源的疗法似乎有效,两项临床试验已进入三期,其他疗法则尚待深入研究;③ 以Th2细胞免疫为基础,涉及IL-9,肥大细胞和调节型T细胞等的通路已较为明确;④ IgE在食物过敏中起核心作用,但人类对B细胞如何调节IgE产生知之甚少;⑤ 研究食物过敏人群生命早期的微生物组,或能揭开菌群失衡与食物过敏的关联,并促进开发有效的微生物疗法。

Immunology of Food Allergy

2017-07-18  DOI: 10.1016/j.immuni.2017.07.004

北大团队:成功实现对肠道革兰氏阴/阳性菌的双色荧光成像

BIOCHEMISTRY[IF:2.938]

① 对菌群中的特异性组分进行选择性成像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② 一种新的化学方法可通过区分细胞壁组分,从而实现选择性地对小鼠肠道内的革兰氏阴性/阳性菌进行成像;③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采取点击化学方法,利用可点击的叠氮基糖进行代谢标记;④ 对革兰氏阳性菌,采用万古霉素衍生的荧光探针进行直接标记;⑤ 利用上述策略,可对小鼠肠道菌群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实现双色荧光成像。

Selective imaging of Gram-negative and Gram-positive microbiotas in the mouse gut

2017-07-06  DOI: 10.1021/acs.biochem.7b00539

MSM:快速实时分析菌群,可用流式细胞术!(综述)

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IF:5.686]

① 菌群分析的现有方法主要是测序,但技术及数据分析相对复杂、耗时以及高成本阻碍了其在临床菌群分析中的应用;② 创新的流式细胞术仅利用三个参数,即可提供基于单细胞的高维数据,而系统中的每个细胞都足以用于高灵敏实时表征整个群落特征;③ 相关改进主要包括实验流程的改进,以及受宏观生态学启发而特别开发的生物信息学工具;④ 新方法高效而准确,未来甚至可用于疾病和健康相关微生物组的实时监测,分析菌群会变得如验血般简单而有用。

Personalized microbiome dynamics - Cytometric fingerprints for routine diagnostics

2017-06-29  DOI: 10.1016/j.mam.2017.06.005

Nature:CRISPR+噬菌体,逼耐药菌“自杀”!

Nature[IF:40.137]

① 采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对噬菌体进行遗传学修饰,可使小鼠免受耐药菌感染;② 自然分离的噬菌体仅感染特定菌株,对人体菌群的影响弱于抗生素,且细菌对天然噬菌体很快产生耐药性;③ 改造后的噬菌体可操纵耐药菌的CRISPR防御系统,促进原本可杀死噬菌体的Cas3或Cas9酶反过来破坏细菌自身基因序列并杀死细菌;④ 可用于治疗肥胖、自闭症、肿瘤,面临的挑战包括噬菌体的量、噬菌体可能将耐药基因转移给非耐药细菌、细菌对噬菌体产生耐药性等。

Modified viruses deliver death to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2017-06-21  DOI: 10.1038/nature.2017.22173

FP:小心人工甜味三氯蔗糖,伤菌促炎症!

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4.134]

① 三氯蔗糖是使用最广泛的人工甜味剂,可改变肠道菌群,其对健康的影响备受争议;② C57BL/6雄性小鼠通过饮用水添加三氯蔗糖,干预6个月;③ 疣微菌科瘤胃球菌属丰度增加,链球菌科链球菌、Dehalobacteriaceae Dehalobacterium, 毛螺菌科Anaerostipes和瘤胃球菌属丰度降低;④ 细菌促炎基因富集,粪便代谢物紊乱,小鼠肝脏促炎基因表达提高;⑤ 在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范围内,6个月的三氯蔗糖摄入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失调而增加发生组织炎症的风险。

Gut microbiome response to sucralose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inducing liver inflammation in mice

2017-07-24  DOI: 10.3389/fphys.2017.00487

Nature子刊:炎症强弱,你和细菌一起说了算!(必读综述)

Nature Immunology[IF:21.506]

① 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巨大,不动杆菌、脆弱拟杆菌及变形杆菌等细菌已在肠道被明确调节免疫功能;② 除了细菌与细菌间相互作用,共生细菌还与真菌、原生动物、寄生虫和病毒等有竞争与合作;③ 大量小分子在其中起串联作用,通过人体的血液、免疫和神经等信号通路,菌群的作用可传导到大脑等远端器官;④ 菌群对宿主的基础性免疫响应(如对感染、疫苗接种及肿瘤的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影响。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 by microbiota interactions with the host

2017-07-19  DOI: 10.1038/ni.3780

Microbiome:衰老的肠道菌群长啥样?(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慢性炎症是衰老的特征,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稳定性改变,多样性降低;② 变形菌门(含有许多条件致病菌成员)富集,拟杆菌属及梭菌属增加,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基因减少,糖分解能力降低,蛋白水解功能增强;③ 上述变化与IL-6、IL-8、CRP、TNF-α等炎症因子/标记物的血浆浓度升高相关,可能与认知衰退、身体虚弱相关;④ 通过使营养吸收能力退化、免疫系统慢性活化、肠道上皮屏障损伤起到致病性作用;⑤ 饮食调节、锻炼、益生菌等是潜在疗法。

(Dis)Trust your gut: the gut microbiome in age-related inflammation, health, and disease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6-0

Cell:大肠癌细胞抵抗药物,细菌如何做帮凶?

Cell[IF:30.410]

① 在化疗后复发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发现核粒梭菌的丰度占优,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②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分析发现核粒梭菌促进针对化疗的大肠癌耐药;③ 相关机制是:核粒梭菌靶向TLR4、MYD88先天免疫信号和特定的微小RNA,激活自噬通路并改变大肠癌的化疗响应;④ 未来可通过检测和靶向核粒梭菌及相关信号通路,对大肠癌的临床管理产生重要价值,并可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Autophagy

2017-07-27  DOI: 10.1016/j.cell.2017.07.008

JAMA:11.8万人数据明确,成年多长肉,老年多慢病!

JAMA[IF:44.405]

① 92837名18岁女/25303名21岁男到55岁时,体重平均增加12.6和9.7kg;② 2.5kg≤增重<10kg为中度增重(M),降重≤2.5kg或增重<2.5kg为稳定(S),前者24%女37%男、后者27%女39%男实现55岁后的健康老龄化;③ 55岁后每10万人年发病率:2型糖尿病(M/S:女207/110, 男258/147),高血压(女3415/2754,男2861/2366),心血管疾病(女309/248,男383/340),肥胖相关肿瘤(女452/415,男208/165);④ 体重增加更多,慢性病风险更高,健康老龄化比例更低。

Associations of Weight Gain From Early to Middle Adulthood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Later in Life

2017-07-18  DOI: 10.1001/jama.2017.7092

Gordon等Science发声:靶向菌群的食物到底该怎么监管?

Science[IF:37.205]

① 可促进健康菌群的饮食称为菌群靶向性食物(MDF),其分类定义尚未明确;② 一种区分MDF与传统食物的方式:是否有意将食物设计成可特异性改变菌群特征;③ 实践中,靶向菌群的成分通常已存在于或被添加进已有的食物产品中;④ 若MDF中的成分达到公认安全(GRAS)标准,区分其与传统食物并非必要;⑤ 若MDF被分类为膳食补充剂,需声明其营养成分及健康效应;⑥ 可促进菌群产生必需养分的MDF,若不满足分类为正常食物的条件,则可分类为医疗食品。

Food and microbiota in the FDA regulatory framework

2017-07-07  DOI: 10.1126/science.aan0836

Pediatrics:BB-12 + LGG,无法减少入托婴儿的缺勤及感染

Pediatrics[IF:5.705]

① 对290名8-14月大入托健康婴儿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每天摄入10^9CFU的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株(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的组合;② 6个月内,家长通过网络提交入托缺勤天数、婴儿疾病症状及就医次数等数据;③ 婴儿的平均缺勤天数(首要指标)为11天,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区别;④ 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就医次数、抗生素使用、腹泻发生和持续时间以及普通感冒天数、发热、呕吐或监护人的工作缺勤天数等也无区别。

Probiotics and Child Care Absence Due to Infection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7-07-03  DOI: 10.1542/peds.2017-0735

CMI: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如何调节糖尿病?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IF:5.897]

① 膳食纤维、短链脂肪酸、肠道菌群共同调节免疫细胞及糖尿病;② 膳食纤维及抗性淀粉被结肠中的特定共生细菌发酵后产生短链脂肪酸,后者可使具有疾病调节功能的细菌富集;③ 短链脂肪酸被肠上皮细胞吸收,最终到达血液循环中,影响肌肉、肝脏、脂肪的糖储存,乙酸可到达大脑,降低食欲从而减少进食;④ 短链脂肪酸可调节髓系细胞及淋巴细胞,促进免疫但抑制炎症,激活肠道上皮细胞的GPR43,增强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Microbiota 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 which regulates diabetes?

2017-07-17  DOI: 10.1038/cmi.2017.57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热心肠先生,花开,沈志勋,Archie,女巫,this little piggy,桃李不言,小扣啊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31 | 40年+11.8万人超级研究:少壮不减肥,老大徒伤悲~

0730 | 《柳叶刀》再放毒,一文读懂乳糜泻(麸质过敏)

0729 | 《柳叶刀》放毒,纵论人菌共生~

0728 | 中国学者Cell重磅亮剑:大肠癌耐药,细菌是帮凶~

0727 | 肠道里的酒鬼:嗜酒伤肝的真菌~

0726 | 辟谷断食,真能减肥促长寿?12文详解科学方法~

0725 | 开天辟地:又一重要器官的菌群研究获历史性突破~

0724 | 粪菌移植又立功,尿道感染、腹部包块缓解甚至消失~

0723 | 中国人要怎么吃,才能不长胖?耐药基因在中国肆虐?

0722 | 3文重度关注:母乳、母乳喂养和牛奶过敏婴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