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第一书记农建萍:兰台之花,打造脱贫攻坚的“大石山样本”
走进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一栋栋整齐的村民居住楼、一条条硬化的屯级公路映入眼帘,让人们感受到一派繁荣祥和、幸福和谐的景象。据民族村第一书记农建萍介绍,民族村地处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土,全村678户31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652人,是国家级贫困村。在总人口中,瑶族占83.5%,是瑶族同胞聚居之地。2018年初,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广西自治区档案局的业务骨干农建萍主动报名,来到民族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为数不多的女书记之一。驻村以来,她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当地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等优势,努力把经济做强,产业做大,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脱贫致富的引路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和谐稳定的维护人,为民族村2018年整村脱贫摘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大石山样本”。
农建萍研究生毕业后就在机关工作,没有过基层工作经验,为了尽快适应扶贫工作,2018年初,早在全区动员会尚未召开前,她就已经开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认真研究中央、自治区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见到报纸中好的扶贫经验、脱贫思路就记录下来,她还虚心向前任第一书记请教,与他交流工作心得、探讨民族村发展思路,为日后顺利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
02围绕扶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民族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龙河、弄着、合祥、局州、下荒、龙茂6个党支部,党员53名。农建萍驻村后,组织村干一起积极引导致富能手、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屯长等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和“党群同心服务先锋队”,“两支队伍”以“有困难我上,党员当模范”“党群同心手牵手,为民服务我先行”为宗旨,共有队员117人。她争取后盾单位和专项党建经费投入4万多元建设屯级党员和党群同心服务先锋队活动室,配备了桌椅、风扇、党员桌牌、党建书籍等必要设施,安排每位党员联系1-3户贫困户。她按时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党员评议等活动,带头深入各屯级支部为党员上党课,及时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实现了小支部、大党建的工作目标。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她第一时间组织了30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志愿者,参与到整村的防疫工作,守护了民族村的健康平安。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民族村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
2018年8月1日,白山镇屯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在民族村局州党支部活动室进行参观,农建萍(左一)作经验介绍。
03公仆情怀系群众 多办实事解民忧群众对第一书记的期望值很高。每次听到群众们的话语,看到群众们期待的眼神,她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大石山区土地涵养水源不足,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枯水期,群众饮水都得不到保证,解决喝水难是农建萍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她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到7个人饮项目,落实项目资金221.05万元,帮助8个屯309户1300多人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干红屯、上局州屯的通屯路一到雨季就被淹,群众无法出行,她多方奔走反映,两座投资187万元的大桥顺利建成;弄着屯、龙回屯的山路狭小,崎岖险峻,车辆无法会车、雨季容易翻车掉入山崖,她极力申请,造价128万元的波纹防护栏和错车道得到修建,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龙茂屯等9个自然屯没有路灯,她请求后盾单位援助,安装了100多盏路灯,解决了群众夜晚出行难的问题;村里的贫困户住房安全不达标,她入户动员通过政府代建,解决了22户贫困户没有住房的问题;农户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外出务工,她主动与县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联系,到村举办专场招聘会,送岗位到村屯,帮助35户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只要是群众提出的问题,农建萍总是牢牢地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群众的愿望。在扶贫工作中,她与村民们结成了深厚的帮扶情,淳朴的村民们还自发为她立了一块功德碑,感念她对民族村的恩情。
农建萍(右二)到干红屯了解人饮工程项目施工情况。
04内引外联搞产业 突出特色增收入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保障。民族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3亩,且全都是旱地,农民收入低,2018年之前村集体经济均为零。农建萍到位后,经过调查走访,决定结合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短、平、快的种桑养蚕、黄牛养殖、沃柑、农家乐旅游等产业,成立了四个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带动了108户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8年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9.295万元,2019年达到14.39万元,2020年预计达到20万元以上。两年来,她一共争取了2555.73万元项目资金,极大地改变了群众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指标全部完成,带领民族村于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
农建萍(左二)在龙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种桑养蚕情况。
05专业特长齐上阵 扶贫档案立新功农建萍是档案学专业硕士,是单位业务骨干。下乡后,她始终坚持“扶贫与专业一起抓”,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2015年,民族村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进村入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完成了的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形成了大量的精准扶贫档案。农建萍驻村后,严格按照“三同、三化、三得”的标准,做到扶贫档案管理与扶贫工作同计划、同安排、同落实;推进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建设,通过打造标准化的精准扶贫档案室,使扶贫档案收得快、管得好、用得上,千方百计为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村民在乡村建设、工作查考、解决纠纷、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档案服务,得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的肯定,成为全县推广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村级样板,民族村经验被中新网、中国档案报宣传报道。她还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村史馆、图书室,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2018年8月8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中)在民族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对民族村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给予高度肯定。
06乡村风貌再提升 群策群力建试点脱贫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的。为了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农建萍紧紧抓住马山县大力打造环弄拉生态旅游圈的机遇,积极向文旅部门推介民族村的旅游资源,通过乡村风貌提升,争取打造“文旅+扶贫”模式,现民族村已被列为南宁市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计划投入项目资金5500万元。目前,龙之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民族村投资发展旅游业,打造沐心谷康养福地,项目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4.5亿元,为民族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农建萍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下乡时,大女儿5岁,小女儿才1岁,知道她下乡,身边的朋友都说她是个狠心的妈妈。扶贫工作异常繁忙,她白天也顾不上给家里打电话,常常周末也无法陪伴在孩子们的身边,甚至婆婆生病住院也没能在身旁照顾。她也是父母儿女,也有自己牵挂的家,但是为了扶贫事业,她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如今,距离脱贫攻坚全国总验收仅剩下半年的时间,农建萍开始与时间赛跑,工作表排得满满当当。她常说:“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孩子最需要母亲的时候下乡扶贫,我可能会后悔两年,但是不参与这一场脱贫攻坚战,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待到脱贫成功日,方是鸣金收兵时!”
来源:白山镇民族村
编辑:竹 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公众号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微信号:HC_zhuxi
*【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古零镇——体旅重镇产业兴 农旅融合助脱贫
*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聚焦我县脱贫攻坚工作
*先锋引领瑶乡聚合力 脱贫攻坚古寨换新颜——马山县古寨瑶族乡从大石山区里闯出脱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