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私,2020 年关于信息互联的第一个关键思考

微软科技 2020-09-01

(本文阅读时间:5分钟)




首先让我们先来思考几个问题:电话对面和你说话的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你是否放心把你的方向盘交给 AI ?你每天使用的应用是否在监视着你?……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虽然 AI 技术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与隐私问题:AI 模型可能被攻击导致安全隐患、用户隐私可能泄露、产品使用目的被滥用等。因此,对于企业来说,AI 的安全和隐私治理刻不容缓!

本期微软 AI 商学院的课程邀请到了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先生,带大家一起解读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扛鼎之作《工具,还是武器?》,探讨 AI 安全与隐私治理的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新年伊始,张小龙在 2020 年微信公开课上提出,对信息互联的第一个关键思考就是隐私的出让。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不知不觉地一点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关于隐私保护的话题可以追溯到 1986 年,当以邮件等形式呈现的数字媒体刚刚出现的时候,美国国会就制订了《电子通信隐私法》。信息数字化最大的特点是对整个社会的结构、生产力、公平性带来了本质的变化,可以称之为对人类文明的再造。但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呢?1932 年,当爱因斯坦发现人类突然具备了巨大的科技能力后,他的担心是,人类的组织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道德水准、伦理水准、国家治理水准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能力?

通过世界大战、原子弹爆炸这些惨痛的教训,从政府、科学家到个人明白过来技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因此,直面人类科技最紧迫的争议性问题,避免“科技作恶”,是我们在大科技时代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话题。

1 月 9 日,微软(中国) CTO 韦青,做客中信读书会大咖直播间,直播解读《工具,还是武器?》,分享应对科技社会“暗礁”之道,思考人类未来的安全边界。

布拉德·史密斯、卡罗尔·安·布朗著,中信出版集团
比尔·盖茨、沈向洋亲自作序
美国前国务卿等人联袂推荐

01

 奥巴马的预言,枪口的调转

2013 年 12 月,科技行业领袖齐聚白宫,敦促奥巴马改革政府的监听措施。奥巴马在任的时候,收到过很多科技界对政府如何管理媒体、如何管理数字化信息不同的观点,比如信息是不是要出境,出境后归谁管。在收到了微软、谷歌等很多公司的投诉、抱怨和反馈后,奥巴马表示理解并会认真对待,但他同时指出,科技公司更需要小心,因为科技公司掌握的个人数据比政府还多。他做出了一个预言:“我怀疑,未来枪口将会调转。”

2018 年 3 月,剑桥分析公司的争议突然爆发,脸书用户了解到,他们的个人数据已被这家政治咨询公司获得,用来建立一个针对美国选民的数据库,定向发送旨在支持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竞选活动广告。虽然如此使用个人数据本身违反了脸书的政策,但该公司的合规系统未能发现问题。此类问题往往会引发大量批评,同时让公司无法辩驳。扎克伯格在美国国会听证,开始都以为没什么事,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几周之内,华盛顿特区的公众情绪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政界和科技界领袖终于不再对监管嗤之以鼻,而是开始谈论监管不可避免,但他们仍然未能说清他们认为监管法规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02

微软人工智能 6 项原则

这些事件告诉了我们未来可以吸取的几个重要教训。首先,很难相信像科技行业中某些人在 10 年或 20 年前预测的那样,隐私保护会悄无声息地死去。这也意味着科技行业需要在通过技术创新使数据得到更好利用的同时,将更多创新应用于保护隐私。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已经出现,比如利用加密的数据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从而更好地保护隐私。这只是一个开始。

《工具,还是武器?》的作者布拉德·史密斯是全球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同时他也是约束微软、帮助微软制定原则的。微软提出了人工智能的 6 项原则:

公平、可靠和安全、隐私和保障、包容、透明、责任

公平,就是说我们一定要保证这种能力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数字化的鸿沟。

可靠和安全,是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这么高的能力,它必须得是保障人类隐私的。

隐私和保障的英文分别是 Privacy 和 Safeguard ,它其实也是矛盾的两面。《工具,还是武器?》书中有一章讲到了《为什么》作者、图灵奖得主朱迪亚·珀尔的儿子的绑架事件。2002 年,《华尔街日报》记者丹尼尔·珀尔在巴基斯坦遭到绑架,由于绑匪不断更换网吧,利用 Hotmail 邮件提出赎金要求,迫使警方展开了一场疲于奔命的搜捕。巴基斯坦当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展开合作,找到了微软。布拉德·史密斯立即批准监控 Hotmail 账户,并通过最新的 IP 地址,锁定网吧网址。这时候,为了救丹尼尔·珀尔,绑匪所谓的隐私,是保护受害者人身安全的工具。

包容的意思是说这种技术要为所有人所用,不仅给知识分子或者精英,无性别差别、无国籍差别、无等级差别的普罗大众也要拥有和享受这种能力的保护。

透明,大家要明白,很多原则我们是不知道的。为什么微软把美国政府告上法庭四五次?因为很多东西我们不知道,美国政府不知道,欧洲政府也不知道。那怎么办呢?我们就用谈,不管怎么谈,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关键是要透明。

最后一点就是责任,这个责任代表机器的能力,你可以把责任推掉,说这些事情是机器干的,但实际上责任是人一定要承担起人的责任。几十年前,《控制论》的作者诺伯特·维纳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人有人的作用》(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他早就已经预见到了人终究要跟机器产生这种问题。我们作为人,是否起到了我们的作用,还是我们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放弃了我们作为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这就是微软把这 6 条放出来的主要原因。

03

保护数据隐私的第一步

主动获取信息

过去的 10 多年间,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全球的消费者都一样,将免费软件、免费服务、免费经济奉为圭臬,觉得这是一个新的业务模式。但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什么事都是有代价的。当你拿到的东西是免费的时候,你一定要问三遍,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或者问另外三个问题:我交换了什么,交换了什么,交换了什么?

为什么数字媒体时代会产生免费经济呢?在物理世界,产品和物件相对来讲都是有价的。在数字世界、虚拟空间,把物理世界的物件变成数字化的阶段是有价值产生的。一旦数字化之后,再去复制的成本就很低。所以很多公司或服务商把这种所谓免费的服务和信息带给大家。但当你在接受免费的服务或信息的时候,就是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讲的,叫做隐私权的出让。

那么,如何保护自己呢?第一步一定要明白,你是主动的出让还是不自觉地出让的。大家回顾一下,你的手机、电脑上,有多少信息和服务是免费的,这是基本话题。这可以衍生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信息的获取。当信息是被推送出来的,你会丧失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搜索算法是很先进的算法,你看得越多、点的越多,就越有趋同效应。当我们趋同,就会丧失定制化信息的能力。你觉得你连这种东西都要靠推送的话,你还会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吗?我觉得就不具备了。所以我经常讲,不要丧失搜索的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丧失搜索到他所要信息的能力。这其实跟保护隐私或者安全是相关的,当你丧失了获取信息能力的时候,你就会被迫地、不自觉地去要别人免费提供或推送的信息和服务。

了解更多直播精彩内容,立即扫码回看~

04

互动时间

您对于这场直播有哪些思考?
关于韦青先生提出的企业 AI 安全与隐私治理框架您有哪些看法?
普通人如何能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期待您的参与~



上期留言获奖者(微信昵称):


与在可


春天


宁静的妩媚


恭喜以上小伙伴,请于 1 月 17 日前在微信后台留言 


领取属于你的精美礼品🎁





微软于 2019 年 8 月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联合启动全球首个线下互动教学与线上课程相结合的“微软人工智能商学院”项目( Microsoft AI Business School )。课程内容涵盖了定义人工智能战略、拥抱人工智能文化、培养尽责与可靠的人工智能、以及商业领袖必备的人工智能技术四大模块,旨在帮助企业领导者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最大潜力,推动全球各地、各行业现代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1推荐阅读微软携新零售创新亮相纽约零售大会,助中国合作伙伴拓展全球机遇
微软亮相 NRF 2020,五大亮点推动智能零售
会发光的微笑和会脸红的墙:微软实现建筑与人工智能的完美融合2最新活动活动预告丨内有上期活动获奖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