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 七评本次央行降准
1、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降准。2018年4月与6月,央行分别降低准备金100与50个基点,本次央行再次降准100个基点。今年以来,已经累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本次降准之后,大型与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分别为14.5%与12.5%。本次降准大约释放资金1.2万亿元,其中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MLF4500亿元,此外还能释放7500亿元的资金。根据央行官方表态,这次降准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
2、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放缓。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第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将回落至6.6%,而第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回落至6.4%左右。中美贸易摩擦的加深将会进一步削弱进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旦出口增速由于贸易摩擦的影响有所回落,这将会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房地产调控的趋严将会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落。而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以及鼓励商业银行购买专项债的做法,也仅仅只能导致基建投资增速温和反弹。
3、本次降准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尽管之前央行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之一均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然而在金融监管环境趋严、银行资产大量回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倾向于削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过去几个月发生了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远低于人民币贷款增速、M1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的现象,背后其实均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可能不降反增。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一方面需要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在监管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还需要保持股权市场的活跃。如果缺乏后两者的配合,仅靠央行降准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
4、本次央行降准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央行并不认为短期内通胀会成为重大威胁。前一段时间,包括油价上涨、寿光水灾、非洲猪疫、中美贸易摩擦、一线城市房租上涨等事件,都提振了市场关于经济滞胀的预期。但正如我们之前在报告中所指出的,上述这些通胀事件均属于供给侧冲击,如果没有需求侧配合,短期内对通胀的影响不会太大。CPI同比增速的中枢水平未来一年内有望从2.0%提升至2.5%左右,但继续上升的空间不大。通胀虽有远虑(受粮食价格反弹驱动),但没有近忧。
5、在本次降准的同时,央行也强调,降准不会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显著贬值压力。事实上,在美联储继续加息的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会继续压缩中美利差,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面临贬值压力。央行的上述表态,一方面说明央行认为国内目标要优先于对外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逆周期因子的重新引入加强了央行影响中间价的能力、资本外流的各种管制措施仍在继续加强,此外央行还保留着外汇储备干预与离岸市场干预的能力。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6、本次央行能够降准的另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目前受棚户区改造规模下降影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回落。受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银行信贷控制影响,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回落,而一线城市房地产保持价格阴跌、成交量收缩的冰封状态。此外,关于房产税的讨论也在影响市场相关主体的预期。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7、本次降准之后,我们预计,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张明宏观金融研究”2018年10月7日。)
延伸阅读:
【专访】 余永定: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宜尽早完成汇率改革
【刘东民、李远芳】中英通过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选择
【余永定、肖立晟】完成“811汇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分析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