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立晟】如何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成为区域性货币入手”


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实际需求,但我们可以从成为一个区域性重要货币入手,先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让国内企业能够自由兑换本币和外币,降低它的融资成本,但并非一定成为国际货币,才能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



2022年全球外汇市场受美元连续强势加息冲击,各国货币遭遇不同程度贬值,相对坚挺的人民币,逆势获得国际市场青睐。

根据央行10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8月,我国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为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跨境交易总额中,有49.4%都在使用人民币。

此外,9月23日央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前三为美元、欧元、英镑),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哪些地区和领域的人民币使用最活跃?很可能是东盟。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指出,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贸合作深化之力,人民币在东盟使用逆势上扬。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10年来增长近20倍。

上述报告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俄乌战争、美元升值等为这一目标带来新挑战。

(本文摘取本篇对话中肖立晟研究员分析相关部分。)

一、国家间贸易为何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

南方周末:俄乌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间贸易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肖立晟:对中国无疑是一种好事。企业多了一种货币选择,降低了外汇风险。如果全球产业链条的上游使用了某种货币,这对于它的中下游来说也多了一种货币选择,也可以选择人民币的。

从目前一些国家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动机来看,主要是把人民币当作美国制裁下的替代品,如果制裁长期存在,人民币使用量会在部分区域快速提升,有助于人民币更广泛地使用,但很难完全替代美元。如果企业只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使用人民币交易,反而会增加它的交易成本,因为可能它的进出口货物计价货币是人民币,但是贸易信用证和海上保险的计价货币是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货币错配的汇率风险。

南方周末:在使用人民币的进程中,其他国家有哪些顾虑?

肖立晟:其他国家在进行外币交易的时候,需要通过购买诸如远期合约这样的金融产品来对冲风险。而我们的远期合约价格太高,对冲一单位货币的成本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货币流动性太小,使得交易规模和价格发现功能太弱。

不是人民币没有交易实力,而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完全让资本自由流通,无法形成交易池。那些跟中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的国家,它可以直接用人民币交易,因为它没有必要做太多对冲,比如东盟国家在这方面需求就多一些。

二、东盟各国货币与人民币高度挂钩

南方周末:现在是人民币国际化“大步迈进”的好时候吗?

肖立晟: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化货币的需要。一个全球化货币,它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成为国际化货币,可以降低海外投融资交易成本,但也意味着海外投资可以快进快出、市场波动会很大,你要承受许多来自外部资本的流动冲击。

日元和欧元当年都是被动成为国际货币。因为它的体量越来越大,又被迫开放了金融市场,形成了庞大的海外购债需求。我们对国内企业和居民的外汇使用仍有一些限制性政策,让外资完全进入还为时过早。

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实际需求,但我们可以从成为一个区域性重要货币入手,先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让国内企业能够自由兑换本币和外币,降低它的融资成本,但并非一定成为国际货币,才能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

南方周末:为什么是东盟国家?为什么是亚洲?

肖立晟:从2022年年初到现在为止,东盟国家货币的波动和人民币的波动相关性更强,可以算是高度挂钩了,与日元和韩元的联动反而没那么强。因为它和中国的贸易程度在加深。通过RCEP协定,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会不断上升,对人民币的依赖程度也会增加。虽然还达不到完全使用人民币交易的程度,但它们的货币和人民币的相关性会更强,最终可能会紧盯人民币价格。

同时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之前我们经过调研了解到,现在中国企业投资贸易往来最大的地区是东盟和非洲,美国和欧洲已经下降很多。企业走到什么地方,货币就跟到什么地方。我们的企业去了东盟,银行就会跟过去,人民币自然也会在东盟国家获得广泛应用。在这些地方产生真实的投资需求,这才是一个货币国际化的正常路径。

三、区域性货币为什么可能是人民币而非日元?

南方周末:成为区域性主导货币对人民币自身会有什么影响?

肖立晟:未来国际上可能会产生三种货币,一是美元这种全球化货币,二是欧元这类适用于欧洲本地、同时被一些过去殖民地国家(如西非)锚定的货币。还有一种类似于人民币,它和所在区域国家的经济紧密相关。随着未来中国的自由贸易账户逐步开放,这种趋势化会越来越明显。

当人民币成为亚洲主导货币后,相当于和这一区域国家经济的深度绑定,国与国之间的汇率、经济周期,相互影响会更深。

四、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发现合理价格

南方周末:2015年“8·1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形成了更有弹性的双向浮动制度。未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肖立晟: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差不多了,目前人民币已经接近浮动汇率。今后改革的大方向还是在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并不一定是现在要做的事情。

我们还是要更多地“修炼内功”,先把国内金融市场做大做强,将外汇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让市场准入一点点地开放,增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本文发表于《南方周末》2022年10月13日。)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