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人的月亮里住的不是嫦娥,而是秀才郎

陈菊芬 萍踪1973 2020-01-18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

这首客家童谣,是不是很熟悉?


       它勾起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回忆,而是世界上所有客家人的记忆。无论身处何方,无论是否相识,一声“月光光”响起,人人泪流满面....

       它不只是童谣,更是乡亲、亲情的凝聚,还是同根同源的血亲血脉的纽带。


       在客家人不断迁徙的过程中,童谣这种比书面语更通俗易记而且有趣的方式,成了客家妈妈的育儿良方。而客家妈妈口中吟唱的童谣,也就是客家孩童接触世界的第一道光亮、第一个窗口、第一个向往。



       客家人来自中原。 在不同地区的客家人中,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根基,又融合当地的文化元素,赋予了客家童谣在不同地区的多样性与丰富内涵。


       客家人迁徙到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文、语言交融生活,因此客家语言具有“共大同,存小异”的现象。而不同地区的《月光光》具有不一样的色彩,加上孩子们稚趣的童音,更为这些客家童谣增添了不一样的韵味。

 

01


广东龙川版《月光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20m2fyl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供条鲤嬷八尺长;

鲤嬷肚里做学堂,年年种出状元郎。


       崇文重教的客家人,一直坚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理念,童谣里的“鲤嬷肚里做学堂,年年种出状元郎”几乎代表着所有客家儿郎的梦想——刻苦读书,哪天高中状元,骑着白马,衣锦还乡。

       那读书出仕的梦想种子,随着童谣,散入每一个客家孩童年幼的心里,只待那日刻苦耕耘,开花结果。

 

02



广东黄羌版《月光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20p0a2r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月光光,好种姜。姜笔牙,好种茶。

茶开花,好种瓜。瓜盲(没)大,摘来卖。

卖朵(到)两分钱。

学打棉,棉线断。学打砖,砖断节。

学打铁,铁生鲁。学池(杀)猪,猪爱叫。

学池(杀)猫,猫爱走。学池(杀)狗,狗爱飙。

学打鸟,鸟爱飞。飞到外婆竹头尾。


       朗朗上口犹如绕口令的歌词,兼具事物间的生活常识,又带着调侃的言语说着劝诫的内核;这首黄羌的《月光光》用另一种方式,劝诫着孩子们——专于一事,方能谋得一事。


03








广西贺州版《月光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300zwhwr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口一口塘,供条鲤嬷八尺长;

头来吃,尾来尝;中心留来娶阿娘;

娶个阿娘高天天,煮个饭子臭火烟;

娶个阿娘矮墩墩,煮个饭子香喷喷。


        这首广西贺州的《月光光》,用非常生动的对比方式,告诉孩子们以后娶新娘子要娶个“矮墩墩”的,那样煮的饭呀,才会“香喷喷”。

       “矮墩墩”,指的就是那些勤于劳动、壮实的女孩, 这是客家人传统的择偶观,也是择偶观从娃娃抓起的最好宣传。

       健康壮硕,吃苦耐劳,善于生育的女性,在客家人的眼中是择偶的最优标准。



       幼儿启蒙,是每一个民系中最重要的命题。而爱唱歌的客家人则从这些不同的童谣开始,将教化融入歌谣,承载着树人育人的作用;童趣的表达,郎朗上口的节奏,让孩子在嬉戏间,默默传承了客家人的精神。


       你童年记忆里的《月光光》又是怎么唱的呢?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