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丨科技让你舒适,人文让你深刻
编者按:
显然,人类社会目前的科技化水平前所未有。无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曾经的“学好数理化,不怕走遍全天下”,都在彰显科技的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一方面,人工智能科技会让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另一方面,从就业角度讲,人们又有很多担心,担心自己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不过,这则消息或许能让你舒服一些。据报道,从2012年到2016年,美国新创造了101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只有5%——也就是541000个岗位是在计算机相关的领域。
也就是说,就算你把所有和互联网、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岗位加在一起,也不到10%。那么,剩下的那90%多的新工作是什么?
根据美国的最新研究,虽然我们已经开始步入数字化时代,但其实我们更需要人文科学。
实际上,剩下的那90%多的工作都和“文科”有关。人工智能不能完成的工作大部分都和曾经我们并不重视的“文科”——也就是需要和人打交道的技能相关。
人文科学的很多领域能够更好地培养一个人的全局观、在领导力中非常重要的情商以及决定商业成功的洞察力,这一点已经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同。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只掌握基本的“硬技能”显然是不够的了,认知能力、开阔的思维和视野是决定你的事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未来会是“文科僧”的天下。
今天的文章分享给你,Enjoy it。
学习人文学科的用处
《模糊性与技术专家》《金钱与情感》《构建意义》等书籍认为,学习人文学科的“用处很多”。
随着大量社会和技术挑战的快速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有效应对挑战,必须对这些问题的人文背景进行批判性思考,而“文科僧”们接受的正是这方面的培训。
风险投资家斯科特·哈特利撰写的《模糊性与技术专家》(The Fuzzy and theTechie)一书对人文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伪二元对立”进行了论证。
他在书中引用一些技术行业领导者的观点:要想在数字化经济下找到工作,就不要学跟理工科无关的东西。
哈特利认为,只看重理工科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单纯为了找工作而寻求教育,这种思维是完全错误的,会让很多人无法发挥个人天赋,也不能更好体会生命的幸福。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曾经需要专门训练的工作,现在借助简单的工具和互联网就可以完成。
美国的一项调研表明,从2000年开始,工程师们在日常工作中所需消耗的实际脑力,就已经开始下降了。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程师的工作越来越简单,当然也就越来越“不值钱”。
哈特利提出,必须鼓励学生们拓宽自己所受教育的范围和开阔兴趣视野。一些“文科僧”成为技术行业的卓越领导者让这一观点更有说服力。
比如,英语专业的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哲学专业的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是Slack的 CEO,历史与文学专业的苏珊·伍吉西奇是YouTube CEO,而爱彼迎(Airbnb)的CEO布里安·切斯基学的是艺术专业。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既需要技术专家,更需要探究人类行为因果的跨界思维者。
小说中汲取智慧
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和经济学教授的研究指出,应该把文化对决策的影响、叙述方式在解释人类行为时的作用以及道德方面的考虑加入经济学研究模型中。
如果把人当作处在真空中的个体对待,不仅过于简化,而且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他们建议经济学者从伟大的小说中汲取智慧,因为那些作品对人的观察比社会学家更深。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人文学项目报告中也有这样的陈述,阅读小说有助于“发展和培养观察、分析、同理心、自我反思等医疗保健业最基本的技能”。
这类研究为人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希望。
虽然,我们知道薪酬最高的大学专业几乎全部是工程专业,然而,在新兴职业领域,人文学科所培养的能力恰恰是经济体中越来越受重视的能力。
这并不是因为对人文学科的理解能够帮助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更好、更便利、更吸引人的科技,而是因为人文学科的学习能够增强人们的同理心。
研究表明,阅读小说能够普遍提高读者的同理心,而阅读非小说则不会有这种功能。
文学小说人物更复杂,其行为更易受内心驱动,阅读这类小说可以使读者更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为数不多的通过独自活动提高人际技能的方法。
从同理心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是史蒂夫·乔布斯最喜爱的主题之一--他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知名文理学院里德学院接受的教育,直接影响了苹果产品超凡的外观、质感以及体验,所以,乔布斯给儿子起名为里德。
人文学科能够增强人性技能
与工程学或计算机科学相比,人文学科能更好地加强深层的人性技能。
咨询师克里斯蒂安·梅茨伯格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文学专业学生”,理由是“阅读时,例如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作品,你能学会如何走出自己的世界去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世界”。
他们认为,华莱士笔下错综复杂、敏感细腻、充满社会批判的世界,比任何市场研究图表更好地揭示了1990年代年轻人的生活,这对于实现真实生活中的追求有直接的益处。
而且“一名细心的读者所具备的技巧,恰恰是真实生活中,深入了解中国或阿根廷的汽车、肥皂、电脑消费者所需要的,是理解他人、他人的行为以及环境的硬本领”。
雇主急需的技能——批判性思维、有效交流、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是“人文学教授的最高层次技能”。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公司更提倡将客户体验放在首位,体验经济时代要求公司借助人类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深入挖掘客户体验,最优化满足客户需求。
如此,消费者从被动的价值接受者转为积极参与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成为创造独特体验的参与者。
星巴克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们的很多决定并非完全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恰巧是这些关键决策让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构建意义:算法时代人文学科的力量》(Sensemaking:thepower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age of the algorithm)作者麦杰格提出,公司需要理解数据背后代表的人类行为,否则就可能与所在市场失去联系。
他说,商业所需的深入知识主要来自关注人文的文本、语言和针对人的研究,以数据为主的市场调研只是一些手段。林肯汽车深入中国市场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款本来险些被福特公司砍掉的豪华车,因为在中国市场出现的新态势而得以留存。当时,公司高管深知,要想重新赢得竞争力,必须在美国以外售出更多汽车,尤其是在新兴奢侈品大国——中国。
销售代表与顾客交谈后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对“豪华”的理解。在许多国家,开车的人着重考虑的并非汽车的出行功能,而是汽车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属性。
于是,林肯汽车重新构想了面向顾客的人文环境,邀请体验设计领先的公司来设计体验店,颠覆传统4S店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林肯生态系统概念,增加了与客户间的触点,更有效地提升了林肯的品牌感知度。
2016年,林肯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是之前的3倍。
人文学科基于现实需求裂变
未来的商业世界,认知能力和拓宽思维的方式会越来越重要,而人文学科将会分化出越来越复杂的子学科,正如过去几十年间人文学科的发展一样。
一些专门针对如何准确把握客户心理、提高客户体验的学科会出现,如动机心理学研究如何增强消费者的决心,赋予其在做出购买决策时所需的意志力和知识,从而让消费者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正确选择。
组织管理也会衍生出类似“游戏化管理”这类理论,帮助领导者深入理解人性并据此设计管理工具与系统。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的作者杰夫·科尔文预言:在未来,我们获取成功所必需的技能,不再是技术性的、通过课堂传授获得的左脑型技能,尽管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工人的确需要掌握这些技能。
相反,在强大的驱动力之下,我们彼此互助共同完成任务,人类的优势来自深层、根本的人类技能——同理心、创造力、社会敏感性、讲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际关系,以及比逻辑叙述更强有力的自我表达,这些恰巧是文科生的优势。
这些高价值技能可以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包括更专一的客户、更强大的文化、更具颠覆性的思想以及更高效的团队。
尽管许多人认为这些技能是人的内在特质,“他真是个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人”,“她天生富有创造力”,但实际上,这些技能是可以培养的,很多远见卓识的组织已经开始在培养了。
克利夫兰医疗中心高度重视对医生和其他雇员的同理心培训,以此提高病人的疗效,从而降低医疗费用。
美国陆军进行军事训练革命,聚焦人际交流能力,使部队更加强大,在真实的战斗任务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哈佛商学院彻底修订课程,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培养人际交往技能。
未来是“文科僧”的天下
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的步伐越来越快:计算机能够比人类更安全地驾驶汽车,比法律专家更准确地预测法院的裁决,计算机操控的机器人奔波于办公室和工厂,甚至完成外科手术更快捷、更可靠、更省钱。
这一切让人们不禁猜测:人类会不会被替代?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会。而且在人工智能时代,文科生终于熬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人本质上是个社交动物”这一点在人工智能时代给人类留下了一个工作机会。不管人工智能多么发达,我们还是会做如下举动:
最重要的决定是由人做出的,机器说了不算。如果某国要对其他国家宣战,我们要求这个命令是人下达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可能听从人工智能的指挥,也不可能把核按钮交给人工智能。
我们的价值标准一直在变。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想法随时都在变,我们无法给人工智能一个清晰的目标,所以有些事儿还是让人自己解决比较好——因为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要“解决”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更愿意跟人打交道。想让别人放着机器不用用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表现出“人味儿”。从这个角度想,未来也是“文科僧”的天下。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中有个相当极端的例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花重金从众多申请者中聘请了一位技术特别过硬的IT工程师。此人进入公司以后就每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干活,从不出来跟人聊天。
主管就问他怎么不聊天啊,他说我爱钻研技术不爱聊天。主管说我们西南航空的企业文化就是聊天,然后把他解雇了。可见,现实生活中“人味儿”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也是人工智能难以掌握的,即基于实践性学习带来的个性化工作方式。
哈佛商学院让一年级的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团队实践,每个团队选择新兴市场上的一个公司。例如,中国的联想公司或者越南资本银行,开展公司提出的一个真实项目。
假设是开发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去吸引那些从没有开过银行账户的人,或者开辟一条新的家庭用户线。在校园里设计好方案后,团队于元月份进入市场,花费八天时间进行市场研究,然后向公司最高管理层报告他们的建议。
学生返校以后,他们的工作不仅强度增加了,而且更加个性化了。
根据学校要求,每个团队在10周内,用学校提供的3000元启动金创办一个自己的公司。每年有150个团队,就会创办150个有限责任公司,产生150个商业构想,包括男士优质内衣、为语言辅导教师和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联系服务、印度莎丽租赁服务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构想。
这些构想是计算机操控的人工智能基于任何精细的算法也难以复制出来的。
今日互动
谈谈你对人文和科技的认识,说说你的团队有哪些增强人文修养的方法。
留言给我们,我们将送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5本,12月13日公布获奖名单。
猜你喜欢:
推荐丨与其做到最好,不如做到不同——创业者如何打造个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