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泉州的浪漫不止有西街,还有象峰巷!

相遇在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2024-05-06


游客如织的西街上

“隐藏”着一条小巷

近年来随着泉州的“出圈”

这条街巷也日渐红火起来


或许来往的游客并不知道这条巷子的名字

但一定听说过里面的“芥子书屋”

今天跟随镜头

看看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象峰巷








象峰巷在清代以前叫“船坊巷”,后来改名为“象峰巷”,因这里是古代的山坡,地势很高,据称是古城最高之处,如象背之峰,故名“象峰”。《泉州市地名录》一书也解释:“此处有一小丘陵似象峰,故名象峰巷”。


象峰巷曾名上坊巷,在与新华北路交界的路口,几家民宅看着普通,但老一辈泉州人却还记得,巷子里曾经有显赫的三大家族——“上坊巷陈”“上坊巷张”“上坊巷王”。象峰巷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走出过众多进士、举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陈、张、王三家。



从新华北路口的亭子右转,我们便进入了象峰巷。马路的喧嚣渐行渐远,东塔随即映入眼帘。除了巷子的常住居民和来往的人群,象峰巷也聚集着许多年轻的业态,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在象峰巷里和谐共生。


位于象峰巷22号的一家餐厅,抬眼望去,便可看到“朝旭楼”三字,这是一栋1958年由印尼华侨所建的洋楼。因面朝东南,可以看见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因而得名。二楼的山花装饰是当时西方流行的装饰艺术风格。半个多世纪后,山花上翱翔的老鹰仍栩栩如生。如今,朝旭楼已被列入泉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



平日里,除了住在巷子里的人们和过往的游客,这里也聚集着一批年轻人,他们在这条窄窄的巷子中,经营着自己的梦想,也成为了了象峰巷不可多得的风景。



“纳得过往,纳得你我他,纳得大千世界”的芥子书屋,不止是书店,更是泉州文化地图上的一个风向标。 店名取自《维摩经》——芥子纳须弥,意为小小的地方也可以包容大大的世界。


在如今书店艰难生存的大环境下,芥子书屋已经在这小小的象峰巷快十年了。几十平方的书店内经营着许多与泉州文化有关的书籍,处处散发一股娴雅淡然的书卷气。书店二楼的露天天台,与开元寺仅隔着一条西街,在这里,尽收落日美好。



与热闹的象峰巷东段相比,西段的象峰巷更显得静谧。坐落在象峰巷65号的铁炉庙坐落于此。这个看上去规模不大名气不显的庙宇,曾经也是泉州的大寺庙之一。


据《泉州府志》记载,铁炉庙原址位于龙头山,是五代清源军节度使、晋江王留从效在泉州冶铁的遗址。庙内当年供奉的香炉,相传是留从效冶炼泉州第一炉铁所用的冶铁炉。1958年,泉州面粉厂建设时,庙搬到象峰巷。



门楣上写着“觉圃”的象峰巷48号许家园林

在向人们诉说古老的故事



行走在泉州古城的巷子中

宛若开启了一场“寻宝之旅”

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欣喜

得了空,再来一趟象峰巷

品味这段慢悠悠的时光吧!




  往期回顾


来泉州,马上成功!

米卢来泉州“踢桃”啦!行程公布!

【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将于11月6日-8日在泉州举办!亮点速戳→】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佳 佳  

二审|轩 轩  

三审曾世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