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欢迎你到泉州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于202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座宋元刺桐城
22处遗产点如22颗明珠
见证了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风韵
开元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除了佛教元素,在开元寺里还可以看到印度教、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文化元素,可以说是“众神护佑”。
府文庙是古代泉州最高学府,这里藏着宋元明清的四代风采,走出了数不清的“学霸”,闻名至今。来这里,感受一下“学霸”的气息。
泉州市舶司是宋元时期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遗址旁的水仙宫设有展览。泉州市舶司遗址或为唯一可以较为完整揭露出来的古代“海关”遗址。
迄今700多年的德济门遗址,连接城南的古街深巷,承载泉州的海丝记忆。如今,遗址旁建起了小广场,上演着文物保护与在地居民和谐共生的新故事。
天后宫是海内外众多现存古代天后宫中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等级最高的一座。它依然保留着16世纪之前已然形成的“前殿后寝”建筑布局,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顺济桥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临近顺济庙(天后宫)而得名。据史载,顺济桥附近江岸曾是泉州进城港口南关港的所在,这一带成为商舶货物云集、商人行香祷告的繁忙区域。
九日山上共有78方石刻,其中10方与宋代航海祈风有关,每当有千百艘商船远洋,国家专员、皇室成员、地方官员要亲自来这里主持祈风祭典,摆设祭坛,奏迎神曲。礼毕,舶商们朝向新的未知远航,士大夫们登山刻字以为纪念。
宋时,真武庙依山而筑,山门之外看得见浩瀚的海,被誉为“南武当”。一座书有“吞海”的碑刻,立于庙中高耸的石头之上,气势浩浩瀚瀚。真武大殿内敬祀真武帝君,是泉州的第二代海神,是官方举办祭海的地方。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由僧侣、商人、政府官员和当地民众等合力建造,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它是泉州与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
草庵内有目前世界仅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造像。1991年2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来到草庵,看到摩尼光佛像,欣喜非常,“这一发现具有世界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清源山5A级风景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岩造像,是全国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这尊造像诞生在宋代官方鼓励道教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体现朝廷对泉州港口的极大关注。
伊斯兰教圣墓又称灵山圣墓、先贤墓,是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史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反映了宋元泉州多元文化的交往与融合。
图源:陈英杰摄影
六胜塔是中国元代仿木楼阁式空心石塔建筑的典范,体现了泉州古代造塔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它不仅反映出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和贸易的繁盛,也是12—13世纪泉州本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万寿塔又称姑嫂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塔高21.65米,八角五层,仿楼阁式的建筑结构,以花岗石空心石构建而成。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即为姑嫂两人。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距泉州古城21.4公里,距泉州港江口码头不到20公里。这里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
德化窑址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其兴起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
除了以上22个世遗点
中山路、西街、蟳埔社区等
都值得带上好奇的心好好逛一逛
泉州人巧用丰饶的山海食材资源用心经营着生活里的每一餐饭食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四果汤是泉州人钟爱的风味小吃,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四种配料,加入冰水,浇上蜂蜜,捧着满满配料的四果汤,内心油然而生治愈感。
闽南烧肉粽,出盘色泽红黄闪亮,味道香甜,且油润不腻,以独有的风味,享誉海内外。
泉州人爱吃牛肉,卤过的牛肋排被闷炖得十分入味,精心调配的香料味带着丝丝辣,从牛肉的纹理中渗进骨缝中,软而不烂,微微脱骨,又保留了嚼劲和韧性。
烹调好的姜母鸭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鸭肉炖得非常入味,轻轻下筷即可拆食,姜的鲜辣与鸭肉的咸香在口腔内交织,才下筷头,又上心头。
一碗上好的花生汤,对汤底和花生的品质要求很高。而对于闽南人来说,花生汤中加蛋,是一种吃补的食法。
一层层滚上去的糯米皮,热腾腾的包裹着喷香的花生芝麻和猪油。元宵圆一口外糯里甜,口感充实,是许多泉州人的心头好。
切好的满煎糕外表呈锥形,内部似蜂窝,表皮有点小脆,中间的糕体吃起来松软弹性,带有淡淡的清甜。
土笋冻的原材料“土笋”,学名为可口革囊星虫,处理完善的土笋已然成为十分干净的原料,Q弹的样子饱含胶原蛋白。
菜粿是泉州炸物界的代表,一个个方形的身躯,通体金黄,泛着微微油光。菜粿外皮酥脆却不掉渣,酥皮紧实地裹着内馅,而内馅却是别样的柔滑清香。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泉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主要发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线木偶戏。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传统的提线木偶戏剧目采用了木偶头雕刻工艺,是泉州人民和闽南语系地区人民生老病死礼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泉州别称刺桐城,泉州绣品古称刺桐绣。金苍绣是刺桐绣的一种特长技艺,民间叫金葱绣,泉州话“葱”“苍”同音,雅化为金苍绣。泉州金苍绣品的制作过程主要有画稿、打孔、绷布、印图、金葱平绣、金葱凸绣、上浆、组装等8道工序。
火鼎公婆是流传在泉州一带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源于泉州民间迎神赛会中的“火鼎踩路”,有“烧去千灾,迎来百福”之意,是泉州地区迎神赛会、婚丧喜庆中常见的舞蹈表演形式。
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乞丐舞等,是一种发源于福建泉州的传统舞蹈。“拍胸舞”者多几近裸身,遇冷天常需借酒驱寒。舞蹈夸张、大幅度、甚至可跳起、可卧地,步法多颠步、动作强弱、节奏快慢也较复杂多变。
木偶头雕刻制作过程环环相扣,需要二十多道工序以及无数的细节来做好一个成品,这是困难的但也同样是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木偶的制作讲究绘图与雕刻的统一,在准确的绘图与细致的雕刻结合下,方能完成制作。
深厚的文化底蕴、活态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城市韵味、包容的城市精神世遗之城泉州频繁“出圈”
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即将在泉州召开
逛世遗之城,品古早美食
听宋元古戏,探非遗技艺
👏泉州,欢迎你!👏
【重磅预告|全球旅行商(福建)大会即将亮相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泉州有戏·华彩万般丨“海丝泉州戏剧周2024全国南戏展演”即将亮相“五一”!精彩活动提前看】 【泉州 X 西安 | 一场海陆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跨越时空的对话】
【重磅预告|全球旅行商(福建)大会即将亮相2024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佳 佳
二审|轩 轩
三审|曾世彬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佳 佳
二审|轩 轩
三审|曾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