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泉博有迹可循” | 共同寻迹丰州,探寻闽南早期的文明之地!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泉州市博物馆紧扣今年“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围绕“泉”教相长  “博”之众研,通过“探泉究”品牌,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教育价值和研究的活动。此次“泉博有迹可循”研学活动以我馆教育课程项目《文思“闽”捷,东南之美》第一期课程“寻迹丰州——探索闽南早期的文明之地”开启,引导学员深入丰州,探索闽南早期文明的摇篮。



5月18日、19日学员们踏上了南安丰州的土地

深入探寻这片古老丰饶富含闽南文化韵味的地方

他们究竟发现了哪些令人惊叹的历史遗迹

又有哪些独特的文化体验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揭开闽南文化的神秘面纱

一探究竟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武荣门前,历史如潮,涌动心间英雄的足迹,镌刻在石碑上抗倭的壮举,回响在耳畔 

丰州影剧院中,岁月静好

自1974年,历风雨几十载内部座椅依然售票窗口已尘封不开无声诉说昔日情怀走进丰州书院书香弥漫,文人墨客曾在此挥毫泼墨,笔下生花闽南文化的精髓,脉脉流淌在血脉间 八景连线,串起闽南的脉络每一步,都是对文化的探寻每一眼,都是对历史的敬仰闽南的博大精深,匠心独运



寻迹丰州 手工体验


踏足燕山小筑,这座1955年由印尼华侨所建的雅筑,融合了闽南与南洋的建筑风韵。学员们亲手制作了麻糍,这不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是闽南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侨”文化传承。蔡师傅以匠心独运,将传统麻糍工艺与红豆、芝麻、花生等创新元素相结合,让这道美食焕发新生,更合现代人口味。




步入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九日山活动基地,学员们通过聆听与双手触摸,深入了解剪瓷雕的历史与工艺,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巧思与汗水。学员们制作了独属自己的作品,在体验中感受着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回首这次课程内容,我们不禁感叹闽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为拥有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自豪!泉州市博物馆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博物馆,坚持开放共享,不断加强博物馆研究及成果转化,搭建好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探泉究”品牌之“泉博有迹可循”研学活动旨在通过教育与研究,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参与博物馆精品研学和课程项目中,可以共同探索与讨论,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温暖的光芒!



别急!有彩蛋!惊喜在延续~


@所有人福利活动:所有参与5月18日、19日“泉博有迹可循”研学活动的参与者,可拍摄活动过程有趣的照片内容,发送至微信朋友圈/小红书集赞(不可分组),带话题#泉州市博物馆 #泉州文化云 ,附文案:泉州市博物馆“探泉究”品牌活动已经next level了,“泉博有迹可循”研学活动我来啦~

●截至5月24日15:00累计集赞排名前80位(按两天总人数排行)会获得由泉州市博物馆提供的原创宣传品1份,可多平台累计集赞。

●领取时间:5月28日至5月31日(工作日:09:00—12:00 14:30—17:30)

6月4日至6月7日(工作日:09:00—12:00  15:00—18:00)

●领取方式:凭姓名➕手机号领取。

●领取地点:泉州市博物馆一楼宣教部

咨询电话:0595—22757002。

●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





END


每个博物馆都有“显眼包”,泉州也不例外!

5.19中国旅游日 | “跟着陈坤上清源山”千人登山活动圆满举行 

非遗传承·文脉赓续·历久弥新丨“泉州非遗焕新计划”达人招募令等你加入!


来源:泉州市博物馆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轩 轩 

二审|佳 佳 

三审曾世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