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开启!一县一桌菜,泉州美食刷屏啦!




2024年“中华美食荟”·

首届中国(泉州)丝路小吃节

暨国际美食嘉年华

今天盛大启幕


活动将持续至12月1日

市民可以到设置在市区中山路

及泉州影剧院广场的四大美食展区

的120个美食展位

品尝超过500种特色美食

享受一场味觉与文化并重的盛宴


一份美食,诠释的是一座古城的千年风味。


无论是网红视线聚焦的“色”,还是古巷人家中飘散的“香”,无论是味蕾触碰感受的“味”,还是番客侨亲心中的“念”,一席“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是美食赋予一座城市的时光记忆,也是古城文脉中的浓郁乡愁。



泉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且美食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泉州菜发源于中原地区,自唐宋以后,京、广、苏、杭及海外等地烹饪技术也相随传入,与本土文化和风俗人情互相影响、交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在发展当地特色美食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包容世界,形成了韵味独特、种类繁多的泉州特色美食体系。



泉州是一座极具“烟火味”的城市。无论是穿行于历史悠久、古迹斑驳的老街深巷,抑或漫步在灯火通明、创意十足的时尚新区,随处都能与美食撞个满怀。





PART 1

泉州美食

  鲤城“刺桐宴”  

泉州鲤城



“刺桐宴”

以泉州海洋商贸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轴

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

华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

多元文化为一体

精选22道菜肴

对应泉州22个遗产点



向上滑动阅览

泉州,又名刺桐城,宋元时期以“刺桐港”“东方第一大港”享誉世界。“刺桐宴”以泉州海洋商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轴,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精选22道菜肴,对应泉州22个遗产点。泉州古时别名“鲤城”,因环城遍植刺桐花又称“刺桐城”,并以“刺桐港”海通十洲。为致敬历史、展望未来,特意将此宴席取名“刺桐宴”,邀请品味的宾客通过美食共同开启体验古城芳华的舌尖之旅。


整个宴席贯穿泉州古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融合了衣冠南渡、中原遗风、泉州开埠、番商云集、向海图强、勇闯南洋等多个时期、时代的特色饮食文化,共有22道菜品,包括8道前菜、11道主菜、3道主食及甜品。在食材、调料、搭配、口味等方面,则集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南洋文化为一体,遵循前菜起幕、热菜高潮、主食过渡、汤羹转润、点心精致、甜汤合尾、水果上新的上菜顺序,力求实现味蕾上的起承转合,让食客在“舌尖”感受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酱香浓郁、口感软糯的“金榜题名”;入口即化、咸甜相宜的“紫气东来”;外焦里嫩、酥脆软糯的“金砖盛世”;色泽红亮、油润鲜美的“凤吞八珍”……值得一提的是,8道前菜,正是代表古城8个世遗点,致敬宋元时期海洋商贸中心的辉煌;11道主菜,展现文明多元包容,寓意现在刺桐城的繁华盛景;3道甜点,蕴含人们和和满满,畅想城市的美好未来。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食,山海交融、中西合璧,犹如一幅泉州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在味蕾之间讲述千年刺桐故事,诚邀五湖四海的宾客前来品鉴。



PART 2

泉州美食

  丰泽“簪花宴”  

泉州丰泽



以“山”为基,以“海”为容

结合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

丰泽区将“一县一桌菜”命名为

“簪花宴”


“簪花宴”的创作灵感

来自宋元海丝文化

菜品里蕴含着乘风破浪、

深海寻宝人的拼搏精神

承载着渔获满仓

渔民们丰收时刻的万般喜悦



向上滑动阅览

一千多年前的刺桐港,海上贸易从这里出发,这不仅是一条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陶瓷之路,更是一条美食之路。


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汇聚在刺桐港口,各地的食材风味也在这里交融,一千多年来,香料混合着鱼鲜菌香,探沿着味蕾,沉淀了独具风味的泉州味道。


丰泽区设立于1997年,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名;“丰泽”还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丰泽继承了泉州丰富的旅游资产清源山、东禅南少林寺、海印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蟳埔女习俗”等。


穿梭在海洋气息浓厚的蚵壳厝弯巷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向海而生的闽南人的拼搏精神;忙碌的蟳埔女是海的女儿,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冀,而蟳埔簪花更是一种乡愁,是守望家乡的盼归,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簪花民俗记载着传承千年的宋元遗风,更是海洋文化记忆源远流长的标识,繁华锦簇的簪花围最能代表当下的丰泽:热情、好客、活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山”为基,以“海”为容。结合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丰泽区将“一县一桌菜”命名为“簪花宴”。“簪花宴”的创作灵感来自宋元海丝文化,菜品里蕴含着乘风破浪、深海寻宝人的拼搏精神,承载着渔获满仓、渔民们丰收时刻的万般喜悦,讲述了红砖古厝里的变迁故事,如今这些记忆里的光影,变成了餐桌上的独特风景,成为如今泉州申创“世界美食之都”的一股中坚力量,进一步擦亮世遗泉州美食文化名片。




PART 3

泉州美食

 洛江“洛水仙山宴” 

泉州洛江



“洛水仙山宴”

由18道菜品组成

涵盖小吃甜品、山珍海味、滋补汤品等

食材取之于本地的山货和海味

将本土食材与独特的烹饪技艺巧妙结合

与洛江的历史文化精神有机融合

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

也能领略到洛江独特的文化魅力



向上滑动阅览

“洛水仙山宴”之名,源于洛江青山绿水的生态美景,依托山水交织、江河入海的丰富物产,挖掘名山、名桥、名人、名传说的人文底蕴,荟萃珍馐,将美食和文化融于一席。


“洛水仙山宴”由18道菜品组成,涵盖小吃甜品、山珍海味、滋补汤品等。食材取之于本地的山货和海味,将本土食材与独特的烹饪技艺巧妙结合,与洛江的历史文化精神有机融合,让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洛江独特的文化魅力。


菜品既有陈桥豆腐、后溪绿豆汤、凤栖七宝羹等非遗传统美食项目,又有河市槟榔芋、虹山红心地瓜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既融合双阳归侨的特色餐饮文化资源,列入印尼黄姜饭、红咖喱椰浆虾、沙嗲猪肉串、娘惹糕等菜品,体现洛江“中西合璧”的美食文化,又结合当地食材、养生药膳、传统技法,列入卤担、养胃猪肚鸽、马甲炒猪肝等,这些特色菜品都蕴含着当地美丽的历史文化传说;而围绕洛阳古桥则列入以万安当地物产海蛎、子鱼、豆鲟为食材的明炉海蛎肉羹汤、柯子鱼、干煎豆鲟等菜品,体现了洛江“山海交融”的特色美食文化。


“洛水仙山宴”结合饮食文化演变与传播中形成的独特手法,创作的知山水、知文化、知技法、知传承的美食IP,呈现了洛江人文历史缤纷多元、食材山海交融、技法中外结合的独有美食风味。




PART 4

泉州美食

  泉港“福寿宴”  

泉州泉港



泉港“福寿宴”

立足山海文化、闽南文化和莆仙文化

结合当地群众日常饮食习惯

以“福寿”为主题

用最具本土特色的食材

精心烹制12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讲述泉港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向上滑动阅览

云山碧海,舟歌齐唱,人间天下清福。泉港自古被誉为“福寿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造就了这片土地多福多寿的盛名。闽南文化与莆仙文化交融并蓄,文化的多元融合与本土生活的温馨气息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泉港人独特而丰富的饮食传统。在泉港,福寿之道不只体现在长命百岁上,还体现在每一餐饭、每一口菜中。


泉港“福寿宴”立足山海文化、闽南文化和莆仙文化,结合当地群众日常饮食习惯,以“福寿”为主题,用最具本土特色的食材,精心烹制12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讲述泉港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山的时味,海的珍鲜,在泉港人的巧手下化作一席“福寿宴”,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场山海珍馐与文化交融的长寿美食之旅。来泉港,品“福寿宴”,得福寿运。



PART 5

泉州美食

  石狮“宋元海丝宴”  

泉州石狮



2022年

以《山家清供》为蓝本

由海丝文化专家、闽菜专家、烹饪大师等

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原和创新的

“宋元海丝宴”推出


从首批16道菜品

到完成全部104道菜品的复原

“宋元海丝宴”展现出

宋元时期泉州作为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独特的美食文化



向上滑动阅览

宋元海丝韵,闽南“古早味”。在“海丝航标”石狮,完整复原了《山家清供》104道菜品的世遗活化项目“宋元海丝宴”,将闽南菜系山珍海味的灵魂,及海丝名城的风土人情化作盘中佳肴,用味蕾讲述刺桐城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千年文脉。


石狮饮食的兴盛,可追溯至宋元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石狮丰饶的物产,也让石狮人天生“会吃”。南宋时,石狮籍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横空出世,成为中国饮食文化著作中的一座丰碑。万寿塔、六胜塔和石湖码头,见证着从宋元至今刺桐城“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和鼎盛,由此扬帆远航的刺桐城儿女,带回了异域的调料和食材,为饮食文化带来了海洋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地丰饶的物产,与循海而来的“番味”融合,形成了一种以闽味为主、多渠道吸收“西味”的闽菜风格。


如今的石狮,“海丝”风味更甚。2022年,以《山家清供》为蓝本,由海丝文化专家、闽菜专家、烹饪大师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复原和创新的“宋元海丝宴”推出。山家蟹酿橙、山海兜、黄芥末螺片、红烧黄金鲍、龙腾四海、狮来运转……从首批16道菜品,到完成全部104道菜品的复原,“宋元海丝宴”展现出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独特的美食文化。


用美食讲好世遗故事。2022年6月,兼具世遗文化传承和闽南菜特色的“宋元海丝宴”入选“全国地标美食名录”。此后,获评地标名宴及“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示范案例”,并以专题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



PART 6

泉州美食

晋江“晋邑古筵”

泉州晋江



昔晋人衣冠南渡,沿江而居

开元置县,因江得名

谓之晋江


晋邑儿女,承中原之技艺

融闽越之风情,采丝路之博物

汲皇族之雅趣,纳南洋之风味

融入饮食之道

名曰“晋邑古筵”


每一肴馔

皆表晋江儿女追求美好生活之情愫

承载深情厚意,以待宾客

晋邑欣圆千载梦,古筵乐待十洲人



向上滑动阅览

巍巍八闽,悠悠晋江。昔晋人衣冠南渡,沿江而居,开元置县,因江得名,谓之晋江。负山面海,山川毓美,江河湖海,滋养万物。斯地也,鱼米丰饶,海错较多,虾蟹肥美,果蔬鲜嫩,陆产水族,兼味盘飧。渔樵耕读,士农工商,鼓腹而歌,太平有象。晋邑儿女,承中原之技艺,融闽越之风情,采丝路之博物,汲皇族之雅趣,纳南洋之风味,融入饮食之道。宴中佳肴,取材广泛,烹技精湛,调味绝妙,器皿雅致,诸般风味,相得益彰,饮食之艺,名曰“晋邑古筵”。每一肴馔,皆表晋江儿女追求美好生活之情愫,承载深情厚意,以待宾客。晋邑欣圆千载梦,古筵乐待十洲人。


第一篇章:衣冠南渡


西晋年间,中原士族,衣冠南渡,饮食之道,随之而至,烙印深刻。闽越之地,本有其俗。饮食之中,肴馔之间,中原文化与闽越风味相谐,浑然一体。及宋元之时,晋江之地,东方大港,皇族迁入,番商云集,海纳百川,多元荟萃,饮食文化亦入新境。或采本地之鲜,合中原之法;或因民俗之异,创新味之制。晋江饮食文化,承古萌新。


第二篇章:下南洋


晋邑儿女,素具“爱拼敢赢”之性。先辈或经商,或谋生,奋而涉南洋,开拓异域,事业有成。自下南洋者归,携番茄、番薯、番鸭、玉米、花生、咖喱、沙茶诸物以入晋江。番茄色艳而味酸甘,番薯甘美可饱腹,番鸭肉质紧实鲜美,咖喱之味辛香浓郁,沙茶亦别具风味。此等新物与本地传统之食材相济,或为羹汤,或制菜肴,中式烹调与南洋物产调味交融。晋江饮食文化,中西合璧。


第三篇章:月是故乡明


晋邑儿女,虽远渡重洋,海天万里,椰风蕉雨,守望相助。家国情长,故园情深,其亲人之情、宗族之念、桑梓之谊,犹如根深叶茂之树,深植于心。而家乡之味,恒为所念。归乡之时,口之所尝,心之所感,往昔宗族情谊,故乡味蕾记忆,皆融于一口之食。故乡佳肴,乃侨胞与家乡情感之桥梁,维系着万里之外的赤子之心。晋江饮食文化,魂牵梦萦。


第四篇章:悦来越好


晋邑儿女,以诚信立世,以谦恭待人,以团结聚力,以拼搏图强。此晋江精神,既显于商贸之繁荣,亦见于饮食之精进。晋邑古筵,既承古法之精髓,又融新知之精华,创新不已,精益求精。“悦来越好”,寓晋江未来之愿景,亦寓黎民生活之心声。以“晋江经验”,领晋江儿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共筑美好生活之梦想。此乃晋江之荣耀,亦时代之华章也。




PART 7

泉州美食

  南安“成功家宴” 

泉州南安



今年正值郑成功诞辰400周年

一桌富含郑成功文化精神

和本土特色美食的

“成功家宴”

正式推出


菜品中的特色茶饮、

前菜、水果及10道主菜

融合创新和传统的烹饪技法

菜肴命名巧妙契合郑成功英雄事迹

以美食弘扬成功文化

传递成功精神

寄托人生成功的美好愿景



向上滑动阅览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南安,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今年正值郑成功诞辰400周年,一桌富含郑成功文化精神和本土特色美食的“成功家宴”正式推出。菜品中有丰州石亭绿茶、洪濑鸡爪、梅山寸枣、诗山粕丸,有翔云蹄膀、奎霞海蛎、蓬华手工面,还有东田溢鸭汤、英都麻糍以及彭溪菠萝等时令水果,涵盖了南安的山水美味。特色茶饮、前菜、水果及10道主菜,融合创新和传统的烹饪技法,菜肴命名巧妙契合郑成功英雄事迹,以美食弘扬成功文化,传递成功精神,寄托人生成功的美好愿景。


一席“成功家宴”,以“食”讲“史”,以“史”塑“人”,当美食与文化、历史、人物紧密结合,每一道佳肴便成了历史见证者,诉说动人故事,引领人们穿越时空,追溯致敬历史,重温那些被岁月镌刻的震撼与荣光。


食南安佳肴,品“成功”文化。美食之味、传说之韵、民俗之趣汇聚,满足味蕾与心灵,闪耀历史与人文的光辉。泉州南安“成功家宴”已于近日入选《地标美食名录》名宴。



PART 8

泉州美食

  惠安“惠女家宴”  

泉州惠安



一桌“惠女家宴”

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更是惠安人崇尚真、善、美的体现


惠安菜品体系丰富

涵盖100道美食

山货海味“双向奔赴”

寓意团结、和谐与幸福的美食背后

藏着惠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承载着这片土地的

历史与“惠女精神”



向上滑动阅览

饮食,绽放于舌尖的文化,凝聚了一个地区的精气神。一桌“惠女家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惠安人崇尚真、善、美的体现。


惠安县三面环海,山海相衬,拥有国家一级中心渔港1个,二、三级渔港7个,素有“渔业强县”之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种类丰富的海鲜和山珍野味,这是一座有自己独特味觉的城市。


惠安菜品体系丰富,涵盖100道美食。地瓜粉团面线、卤黄塘豆干、鱼露手抓排、手打马鲛羹崇武鱼卷汤、白灼一口章鱼、小岞鱿鱼母炖红脸番鸭……山货海味“双向奔赴”。寓意团结、和谐与幸福的美食背后藏着惠安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惠女精神”。


既为家宴,就有家的气息、食的味道,时光与情怀凝固成精神原乡,承载过去,照亮未来。




PART 9

泉州美食

  安溪“相府家宴”  

泉州安溪



安溪“相府家宴”

以安溪当地食材为主

以湖头小吃为基础

打造16道菜品

巧妙融入了

“一叶五金五银”等名优特产

并将李光地文化元素嵌入菜名之中

是安溪县传承创新闽菜文化

将特色美食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

全方位展示安溪美食文化

而精心策划打造的一席主题名宴



向上滑动阅览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坐拥“三铁三世遗”,还出产众多名优特产,如“五金”(金线莲、山茶油、柿饼、芦柑和官桥豆干)和“五银”(淮山、茭白、麻笋、湖头米粉和面线)。


这里历史悠久,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清初理学名臣李光地就是安溪湖头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一职)兼吏部尚书。相传,李光地深受康熙皇帝赏识,常获得赏赐御膳的荣誉,他的族人中也有不少在朝为官,这些人晚年致仕或回乡省亲时,带回许多京城乃至宫廷的烹饪技艺。明清时,湖头作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商贸繁荣、经济昌盛,促使饮食文化迅速发展,京城的饮食文化与本土传统美食相互交融,成为当地家宴菜品,逐渐形成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湖头小吃”。


素炒湖头米粉、湖头“女婿汤”、油炸湖头鸡卷……安溪“相府家宴”以安溪当地食材为主、以湖头小吃为基础,打造16道菜品,巧妙融入了“一叶五金五银”等名优特产,并将李光地文化元素嵌入菜名之中,是安溪县传承创新闽菜文化、将特色美食与地方文化有机结合、全方位展示安溪美食文化而精心策划打造的一席主题名宴。


今年4月,安溪“相府家宴”走进北京大学新燕园校区馨园食堂,受到师生的热烈追捧和广泛好评;今年6月,安溪“相府家宴”入选中国《地标美食名录》名宴。




PART 10

泉州美食

  永春“魁星宴”

泉州永春



永春养生饮食

食以味先,魁以争先

故名曰“魁星宴”


宴席以永春本地特产为食材

串联永春非遗文化、书香文化、

美食文化等资源

通过技艺溯源、

文化赋能、摆盘呈现

将12道主菜汇成一桌文化盛宴



向上滑动阅览

桃源永春,灵秀之地,山水毓俊秀,魁风代代传。


唐宋以来,此地诗书弦诵之声不绝耳,文风武韵,泽被后世。永春养生饮食,食以味先,魁以争先,故名曰“魁星宴”。宴席以永春本地特产为食材,串联永春非遗文化、书香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通过技艺溯源、文化赋能、摆盘呈现,将12道主菜汇成一桌文化盛宴。


其中,主菜包括以传统药膳工艺激发食材美味的老醋猪脚配金桔馒头、猪肚养脾散和石鼓白鸭汤等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硬菜。另外,因永春山清水美,食材新鲜丰富,当地又在广受欢迎的本土菜品中,精选出芋头面线、香菇猪肚炒笋、芋头淮山煲、姜丝羊肉、烧麦和菜脯龟等12道地道精品菜作为“魁星宴”的组合菜品。




PART 11

泉州美食

  德化“瓷都盛宴”  

泉州德化



“瓷都盛宴”

是好瓷与好料的完美结合

将菜肴巧妙地呈现在

精美的德化白瓷器皿上

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从甄选自然食材

到选用精美陶瓷餐具

再到菜名的巧妙构思

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

德化人对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

更承载着德化人民的热情好客

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现着乡愁与美好的交融



向上滑动阅览

德化素有“闽中宝库”之称,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油茶之乡”等荣誉称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德化乡土特色美食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


这里有好瓷。德化瓷器以“白”见长,瓷塑技艺享誉天下。宋元时期,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德化白瓷“既多且美”。明代,德化窑瓷塑代表人物、“瓷圣”何朝宗所塑“中国白”作品细腻传神,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珍品”。


这里有好料。德化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三黑三黄三宝”等优质绿色食材。“三黑”即黑兔、黑鸡、黑山羊,“三黄”包括德化梨(黄花梨)、黄花菜、山茶油,“三宝”则是黄花远志、棘胸蛙、淮山。此外,还有红菇、香菇、草菇、麻丝菇和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一大批特色食材。


“瓷都盛宴”是好瓷与好料的完美结合,将菜肴巧妙地呈现在精美的德化白瓷器皿上,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从甄选自然食材,到选用精美陶瓷餐具,再到菜名的巧妙构思,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德化人对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更承载着德化人民的热情好客,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着乡愁与美好的交融。





PART 12

泉州美食

  泉州台商投资区  

“郑和家宴”

泉州台商投资区



“郑和家宴”

不仅仅是一桌家宴美食

还诉说着一段“接官送嫁”的历史佳话

体现了郑和与百崎回族群众之间

的深厚情谊

进一步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随着600多年历史的演变

“郑和家宴”不断融合创新

造就了一桌别具风味的江海珍馐



向上滑动阅览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美食家。明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奉旨第五次下西洋途中,带领官员乘船到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拜访百崎郭氏回族肇基始祖长老郭仲远。郭仲远携众儿孙在百崎渡口凉亭,按照郭氏回族最高礼仪恭候钦差大驾,并促膝长谈。百崎回族群众为纪念郑和此次来访,将此凉亭称为“接官亭”。


永乐二十年(1422),郑和第六次下西洋返回时途经泉州,再度拜访郭仲远,共叙兄弟情谊。当时,郭仲远的五子郭仕昭奉例造列军伍,在玄钟郑指挥麾下当贴身护卫,与郑指挥的千金郑馥互生情愫,私订终身。被郑指挥发现后,郭仕昭逃回家乡,郑指挥即令手下追拿问罪。郑和得知此事后,为老友郭仲远解忧,施计促成郑指挥答应这门亲事,并在接官亭担任主婚人,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家宴隆重宴请四方宾客。


其间,为了帮助百崎回族群众抵御海水侵袭和改善生活环境而修建的海堤、渠道,也被称为“郑和堤”“郑和渠”。所以,“郑和家宴”不仅仅是一桌家宴美食,还诉说着一段“接官送嫁”的历史佳话,体现了郑和与百崎回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反映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接官亭所处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依山傍海,沿江拥湖,向海而生。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百崎小章鱼、百崎蛏、洛阳江子鱼、洛阳桥海蛎、獭窟红膏蟳等优质食材,为家宴款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600多年历史的演变,“郑和家宴”不断融合创新,造就了一桌别具风味的江海珍馐。



泉州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从山林到田间,从田间到海滩,从海滩再到深海,在多元化的泉州美食大家族里,鲜明的闽南谱系中又能品味出个中特色。


南渡士族带来的魏晋古风、肥沃的晋江两岸水土馈赠的丰饶物产以及世代“海丝”情缘传递回来的异域风味,共同构成了泉州独特的饮食滋味,五味杂陈却又自成一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县一桌菜,唤醒泉州风土味道的动人传说,搭建美食与人文之间的互动桥梁,对泉州美食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而言,寓意深远。


全国“弘学”专家齐聚刺桐城,弘一大师文化分享会在泉召开!
“三星”齐逗阵 | 小蟳女带你去寻“蛇”!
倒计时3天!2024古城徒步路线抢先收藏! 

来源:东南早报、泉州晚报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 | 轩 轩 
二审 |  佳 
三审 | 曾世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