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里水亿元村致富密码:超10万m²新厂房整装待建,单项目获590万奖励!
当前,里水正借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东风,释放土地空间,塑造新的城市面貌。即日起,梦里水乡微信公众号推出全新栏目「改出里水新未来」,为你介绍里水在推进改造中的先进经验。
说起河村,不少人对其印象就是“富裕”“村民安居乐业”。而河村村民靠着敢为人先、积极开拓的奋斗精神,让河村成为里水最早一批富起来的村(社区)。
2021年,河村村组两级经济收入1.1218亿元,人均分红1.5万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亿元村”致富的背后,有政策东风,有紧抓机遇的迅猛,更有立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起点,全面发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高瞻远瞩。区别其他村组,河村人民似乎更懂得“养藏之道”:每年,该村都会提留资金进行村级工业园改造,拒绝“分光吃光”,提留资金成为村集体收入逐年上涨的源头活水。
政策东风:三次精准踩点走出致富路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河村凭借改革开放的利好,以出租土地及厂房,招商引资为发展方向,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同时河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出现了集体、私营并进的大好局面,2002年全村已有企业200多家,河村收获了第一桶金。
第二次是2006至2007年,河村将部分租期到期企业,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土地与物业回收,淘汰落后产能,再以更高的价格引入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进驻。这一轮“腾笼换鸟”,促使河村产业升级换代,集体收入成倍增长。
第三次正在当下,河村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东风,全面发力村级工业园改造,释放土地空间,塑造新的城市面貌,为河村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初尝甜头:低矮厂房变8层高标准大楼,租金翻10倍
“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租赁地块来补充村集体资金,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长远考虑,留存相应的土地、资金资源来建设自有厂房。因此,如何平衡好自建厂房和地块租赁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刘立铭说道,目前,村内自建厂房和租地的比例在8:2,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河村的长远发展,也牢牢把握了规划的主动权。
河村社区内星罗棋布的工业园。
此外,河村在发展规划中也有一套专属的资金流存的方法,那就是“分六留四”。河村每年年终会将收入的60%作为股东分红,其余的40%会留存在村组两级中,作为改善集体福利和发展资金,这使得河村发展更有保障。
随着土地投入不断增大,在没有用地指标的情况下,河村将目光投向了“高空”。2010年落成,坐落在月池东路的四层现代化大楼——双德一号食品厂是河村第一栋真正意义上通过正规报建的工业厂房。高容积、高利用率带来的高租金收入,让河村首次尝到了“工业上楼”的甜头,也拉开了河村积极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大幕。
“山塘工业区车间一”原是6座低矮砖瓦厂房,一年租金收入仅65万。2021年由河村经联社自筹3300万元资金改造,经过重新规划后变成全新8层的高标准大楼总面积达23400多平方米,每年租金超600万,是原来的10倍,村级工业园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河村的工业厂房现有建筑物大多建设于90年代末,主要以五金、鞋业、纸业、皮革等企业为主,给附近社区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噪音。落后的旧厂房已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山塘工业区车间一”成功改造的范例,给了经济社坚定的改造信心和良好范例,河村的各个经济社纷纷抢滩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利好政策。
“看到强烈的收益对比,不少经济社都心动了,纷纷自筹资金拆旧建新,很多规划中的村级工业园项目都是奔着高容积方向去的,9层的工业大楼也有不少。”刘立铭表示,各个经济社都达成了改造的共识,村级工业园改造在社区内已经步入良性循环阶段,目前河村已推出了10大村级工业园改造项目,超10万m²的旧厂房正在推进改造,2022年将推出50亩的村级工业园改造计划。
“以前很多的旧厂房没有土地证,借助改造的机遇,我们重新进行报建改造,办理上了土地证,不仅经济效益提上去了,还解决了土地历史遗漏问题,更好地维护村民的利益。”刘立铭说道。
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土地改造模式
在改造的过程中,河村打破了由村组两级出资改造的单一模式,因地制宜地根据各经济社特点采取多种模式灵活进行,如利用自有资金、村民集资、银行融资资款、与承租业主合作共同开发等模式。
“经联社不用投入一分资金,就能将厂房租金从50多万提升到每年400万以上。”
这样的好事真的有吗?是的,河村做到了。
河村经联社大头岗9号旧厂房改造项目,占地20亩,原为租地30年,是由承租方自建低矮瓦片厂房,改造时还有18年租期,地租每年50多万。河村社区与原租赁方达成一致协议,通过延长租期的方式,由租地方组成联合体自拆旧厂房并按照容积率达到3.0、建筑面积不少于38000平方米等的要求自行出资改造。
经联社不用投入一分资金,原租期18年租金不变,但从第19年起估计租金能提升到每年400万以上。
“改造期间也并非一帆风顺,改造初期大部分土地权益人对此并不愿意。我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刘立铭表示,经过社区改造工作组讨论发现,权益人们不是“铁了心”不肯签,只是存在顾虑。“权益人对未来没有信心,我们就先做些东西给他们看!”
在经过大量前期调研、市场评估后,河村社区改造工作组提出了合理的补偿标准,递给权益人,同时结合里水颁布的《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工业园改造提升扶持奖励办法》阐明利弊。在多方合力之下,逐渐平衡了权益人改造预期,获得了认可。当第一名权益人在补偿方案上签了字,社区改造工作组打开了突破口,工作思路愈发清晰。
这次改造也让河村经联社大头岗9号旧厂房项目的权益人谢重兵尝到了村改红利,本次他和项目内其他投资人投入3300万元对旧厂房进行改造,获得了里水镇工业园改造提升扶持超590万元的奖励金额。
里水镇党委书记黄伟明向改造项目土地所有权代表、投资人颁发奖励支票。
“原有的旧厂房较难满足环保、消防、安监等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作为企业主,我们也意识到升级厂房是大势所趋。”谢重兵表示,延长租期改造是一项双赢的改造政策,平衡了租地方和村集体的收益,同时政府的补贴金额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厂房建设期的空白收入。
“我们在河村深耕多年了,这里不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社区对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大力支持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我们有信心未来会发展得更好!”谢重兵表示,新的厂房预计在5月竣工,计划引进高新技术、环保高效能的企业。
除了“延期改造”,河村还积极运用“毛地入市”的方式,对于未达手续齐全(有集体所有权证、无集体使用权证)或土地上盖建构筑物租约未到期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本,将西紫细岗头项目地块占地25.5亩的低矮厂房改造为占地面积不少于51000平方米的高层工业厂房,改造前租金收入每年一百万,改造后经济收入可翻2-3倍,达到每年200-300万元。
依托村级工业园改造,河村富了起来,村容村貌变得更美,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了。
关注梦里水乡视频号
欣赏里水立夏美景
梦里水乡编辑部
来源:佛山新闻网 记者:杜婉容
图片:陈家俊、陈志健,部分由河村社区提供
通讯员:何绰妮、梁嘉敏
校对:李洁莹
审校:陈淑仪、朱嘉泳、吴碧霞、李宜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