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对大脑的损害:降低效率还让你犯错?
尽管有人宣称,男性更擅长一心多用;也有人说,女性更擅长一心多用;还有人指出,有的人天生就擅长一心多用。但事实证明,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大脑的局限性使其每次只能集中处理有限的信息,所以一个人每次所能考虑的内容是也有限的。举个例子,开车时你总要调低广播音量,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繁忙的路况上,因为注意力是有限的。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位于英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神经学家厄尔·米勒(Earl Miller)在《财富》杂志上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写道,人脑认知世界的方式就如同带广角镜头的照相机。
生活中,眼睛在浏览视觉信息时的细微移动(即扫视),包含了多个中心焦点。当信息传到大脑后部的视觉皮层时,多个焦点图像片段串联起来,大脑会自动补全缺口,合成无缝信息流。
米勒教授认为,“一心多用也包含了相同的原理。我们在不同的工作之间切换,整个过程感觉像是无缝对接,实则需要一系列细小的转换。”
例如,在进行写作一类创造性工作时接了个电话。这种转换看似迅速,只是短暂地打断了工作,造成的影响却可能难以恢复。大脑不得不停下写作思维,转换到接听电话的模式,然后再回到写作上去。但想要再重新入原先的工作,则需要大脑花费更多的精力。
米勒教授称,这些断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增加出错率。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项调查显示,经常一心多用的人或许更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
喜欢一心多用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被这种降低效率的坏习惯所吸引呢?有一种观点可以解释人们对“超负荷工作”的偏爱——这是大脑进化的结果。过去,能够注意到新事物或其他声音的人更容易发现危险,让生命得以延续,由此这一能力演变成了进化优势。
但如今,我们所需的进化优势却可能恰恰相反。米勒博士写道,“现代社会,人们不再时时处于危险境地,却可能被无止境的信息浪潮所淹没,因为人脑还不能处理感官超负荷的情况。”
有专家提出,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如回复邮件,会使人产生小小的成就感,让大脑上瘾。2011年,剑桥大学的一份报告发布了一项有关老鼠行为的比较实验结果。如果训练老鼠推动杠杆一定的次数,然后给予它们食物奖励,老鼠就会在饥饿时推动杠杆以获得食物,然后用剩下的时间梳理毛发、觅食、拓展领地。
但当它们发现推动杠杆的次数变得不确定时——如第一次要推两下,第二次要推三十下,出于对食物的渴求,它们就会转而沉迷于这个游戏。科学家认为,人们不断查看是否有新邮件,也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解释。
米勒教授给出了一条简单的建议,以帮助人们走出一心多用、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他说:“划定一段时间,集中注意力,尽量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拿开手机,关掉电脑,如果有必要的话,把邮箱也关掉。”
想要斩断大脑对新信息的渴望,关键在于排除诱惑。不过,米勒教授也建议,如果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那就休息一下,四处走走,这样能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帮助你回到正轨。
原文选自:每日邮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译者:孙雨
作者:RYAN O'HARE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