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常时期的非常14小时———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参与疫情保障工作纪实

北京应急 2021-10-10

在今年疫情防控最严重的时刻,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作为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社会救助骨干力量,接到了市应急管理局“完成支援湖北抗疫物资紧急装卸”任务命令。随后,联盟迅速调配人员,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队员累计作业14小时。最终,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确保了驰援湖北物资的准时起运。

紧急调配严格筛选

提前半小时抵达任务地点

3月10日晚上6点,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孙美蓉的手机响了起来。她接到市应急管理局的任务,要求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立即出动,完成支援湖北抗疫物资的紧急装卸工作。

“物资早一刻发出,就能早一刻抵达最需要的地方。虽然只是装卸的基础工作,但是我们都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孙美蓉回忆着当时的场景说。

孙美蓉告诉记者,联盟自组建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之始,就把“视任务为命令,视工作为战场,视时间为生命”作为保障队的应急救助理念,始终把快速反应作为保障队建设的首要任务,这也是平时训练的重点科目。

因此,从接受命令到物资准备,再到人员到位,保障队迅速建立起了完备的应急预案。由于疫情影响,在原有预案的基础上,严格按疫情要求,增加无健康问题、无发热状况、无敏感地区经历的条件,从保障队队员中紧急筛选符合条件人员。

“虽然保障队队员来自联盟众多单位,但我们条件不降,迅速挑选17名一直在京、‘北京健康宝’显示无异常的人员快速集结。”孙美蓉清楚地记得,从18点接到命令,到抵达任务地点的20点30分,17名队员提前于市应急管理局规定时间半小时到达。

孙美蓉表示,这次承担市应急管理局紧急支援湖北抗疫物资装卸任务,从受领任务到完成任务,都是无预案而且附加条件的实战。也是自保障队成立以来,在疫情这样特殊背景下,对保障队应急能力的一次检验。

市应急管理局救灾与物资保障处处长肖会斌告诉记者,此次任务是临时而且紧急的,原本承担装卸任务的单位,由于疫情影响人员不能及时到位,而这批抗疫物资又是湖北急需的。为了不影响这批物资的按时起运、准时到达,市局临时决定从保障队抽调力量来完成这次任务。

“从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经受住了考验,体现了‘应急’和‘保障’的应有之义,也在抗击疫情中体现了社会团队的力量。”肖会斌说。从任务的接受到集结,充分体现了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应急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

严密组织科学指挥

确保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仓库内的物资堆的有3米多高,队员需要踩着箱子爬到最上层,两人抬一个箱子下来,堆放到叉车上。叉车将箱子运送到集装箱附近后,还需要队员再把箱子搬到集装箱内,码放整齐。

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队长朱云飞告诉记者,这次保障任务,由于在物资库内作业,受空间限制,不便使用工程机械,大量的任务都需要人工作业,加之时间紧、作业量大,给装卸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队员到位后,依托丰富的紧急救助经验,朱云飞对任务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参照平时保障训练演练情况,把任务队员分成室内搬运组和室外装载组,每组指定组长和安全员,从完成任务和保障安全两个方面提出要求。

市应急管理局救灾与物资保障处的工作人员也到场担任保障队的政委和队长朱云飞,合力现场指挥、指导搬运作业。

“仓库内的箱子有3米高,队员需要一层一层往下搬着走,是有一定危险的,必须现场指定责任人和指挥员,整体把控,确保安全。”朱云飞记得清楚,不仅室内作业有危险,室外的装载同样困难重重。

集装箱内完全需要人力搬运,空气不流通、空间狭小,6位队员需要把叉车上的箱子码放整齐,重量不能偏,要保持平衡。

“集装箱之前可能是装载过煤炭之类的物品,箱子往里一放,煤灰就会飘起来,散得到处都是,队员们鼻子、眼眶都是黑黑的,跟大熊猫似的,很滑稽。”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朱云飞不由得笑了出来。

然而,当时现场仍然是紧张、严肃的。针对装载叉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朱云飞提出防范要求,区分叉车和人员行进路线,互不交叉、互不影响,保证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保障所有队员的人身安全,也从根本上保证任务安全。

分析、分组、提出要求……这是保障队平时训练演练的一项必备科目,也是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指导下形成的完成任务与保障安全的辩证理念。

朱云飞解释说,分析是对任务理清、对作业情况评判的科学认识,分组是确保力量合理分配、高效完成任务的有力支撑,明确的要求是实现任务安全“两不误”的根本保证。

全力以赴持续奋战

展现保障队实际作战能力

“大家心里都明白,完成任务要安全,也要速度。队员们一直没有休息,也没有怨言,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湿透了,也没人停下来歇歇。”朱云飞说,保障队从3月10日18点接受命令,于20点30分到达任务点。受领装卸任务后,队员们持续装卸至次日凌晨1时,连续作战4个小时。

在休息了几个小时后,队员们从3月11日早上8点50分持续工作到晚6点整,采取轮流就餐休息的方式,除两次就餐外,一直在持续装卸。

现场,队员们喝水都只敢喝一口,就立即盖上瓶盖,生怕耽误装卸物资的时间。在第二天的整个装卸过程中,参加任务的队员不顾库区内尘土、煤灰飞扬,承受着长时间工作的体力透支。朱云飞说,这是因为大家都以支援湖北武汉抗疫而自豪,为帮助“最美逆行者”而感到光荣。

朱云飞告诉记者,这17名队员大多是退役士兵、党员,多次参加过救援。“当时,全世界都在支援武汉,我们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武汉抗疫做出贡献,大家都觉得是一种光荣。”

“这次装卸任务既是为支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也是对保障队实战能力的全面考核。”孙美蓉说,这次任务,保障队从进场到离场的近22个小时内,除两个时段间的7个多小时原地休息外,累计作业14个小时,共搬运救灾专用折叠床10000余件、帐篷6000余件、棉被7000余套,累计重量达450余吨,圆满完成市应急管理局交办的任务。

孙美蓉介绍说,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自成立起,始终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北京市应急救助保障工作要求。

队员大多有一线部队、武警等部队服役经历,有防灾减灾、通信指挥、信息化建设基础,以精通应急救助保障有关的群众转移、场地应急照明、应急供水、应急电力、应急通信等方面经历为基本条件。从联盟单位中抽组力量,按照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展开各种应急救援训练,形成了一定的保障能力。

作为社会团队力量,在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队一直不停地磨炼,提升保障力。近年来,先后参与并完成了门头沟区永定河地区洪涝灾害应急救灾演练、朝阳区地震应急救助演练,多次完成市级大型演练救灾装备使用、展示保障任务。

朱云飞介绍说,以往,保障队大多是面向灾害救助、以及灾害后的救助,训练也多是以灾害救助为主。经此一役,保障队将转变观念,面对灾前、灾中、灾后,都时刻做好保障准备,不断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你出力,国家就有力。”孙美蓉说,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需要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力量,相反,展现的是全中华民族的合力攻坚。保障队所做的工作,仅仅体现的是社会力量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我们相信,正是有了这一滴的水,才汇聚成了江海。也正是有了一个个社会力量的主动投入,才形成了人人参与、全民抗疫的良好局面,才使得全国疫情得到了及早控制。”


本期编辑:张帅府

本期校对:花又

内容来源:劳动午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