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茶道美学课:诗经 小雅 白驹

2017-11-15 长安雅士 秀秀书院

丁酉年辛亥月甲辰日。(即公元2017年11月13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风阁,原为唐代郭子仪园林舊址,如今园林犹在,草木葱茏,那时人物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处可寻。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处—秀秀书院,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寻幽探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师:芳草绿,瑶琴具

辰时。先生例行太极研习的时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74onlzrn&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日太极研习课程改至高尔夫球场进行。高尔夫球场通常都处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所在。同样作为一种精英文化运动,高尔夫精神可以集中概括为一句话:“诚信、自律、随时为他人考虑”;凡在球场上弄虚作假、不守规则、不讲礼貌、藐视规则、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等,都属于违背“高尔夫精神”的行为。太极拳则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亦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师:坐看玉琴娇儿侍

巳时。研习瘦金书正当其时矣。

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法介绍之:《怪石诗帖》。纸本,34.4×42.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殊状难名各蔽亏。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兽身将动。常恐长蛟势欲飞。裂几层苍檜。凝嵐四接老松围。名封三品非无美。饮羽曾令壮奋威。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先生:远山如画人悄立

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艺术课程各各进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36g590c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慧分茶。方方特为取一款竹编如旧,形制古雅的黑茶来泡。慧慧是律己极严的人,出汤时手腕微抬,总不忘问一声:“这样子对不对啊,我胳膊短,形体语言也不好呢…..”如是可爱的姑娘!精益求精若此,来日之成就必不可限量也。窦郎中叮叮咚咚地练跪指。问曲子,原来弹到《酒狂》了。《酒狂》当中确是有跪指一法,怨不得他练呢。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陈陈:碧草映身人如玉

所谓跪指,是左手名指向掌心内充分弯回,以末节上部正面的外侧按弦,其他各指自然伸开。这一指法是因高音区的搯起需要而产生的。因高音区两个音位相距很近,左手已移到人的正前面或移于身体中心之右。搯起时无名指端已不便按弦,采用跪指做搯起的按弦方法,则可以完成音乐的要求。

跪指所用之处,皮肤甚为薄嫩,初弹非常疼痛。所以初时先不要实在按到琴弦上,只要求跪的方法正确,按弦所用部位正确即可。经过十天左右的练习,手指不疼痛之后,再实按琴弦,以达到音质清楚的要求。避免磨破手指以致多日不能练习。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童年不识愁滋味

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本篇辩经会题为《诗经小雅白驹》,是大夫刺周宣王不能留用贤者于朝廷。朱熹《诗集传》说:“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明清以后,有人认为殷人尚白,大夫乘白驹,为周武王饯送箕子之诗;有人认为是王者欲留贤者不得,因而放归山林所赐之诗。汉魏时期,蔡邕《琴操》说:“《白驹》者,失朋友之所作也。”曹植《释思赋》也有“彼朋友之离别,犹求思乎白驹”之句。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以为是留客惜别的诗,上承蔡、曹,较合诗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05hrlq53&width=500&height=375&auto=0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秀秀老师:谁是知音者?

此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白驹“作为一种意象广泛地存在于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白驹“意象常用来代指志行高洁的人。如魏晋曹摅《思友人诗》“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唐代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唐代李白《送杨少府赴选》“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等等。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陈陈:风露清愁纤纤质

宋代朱熹:“赋也。为此诗者,以贤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托以其所乘之驹,食我场苗而执维之。庶几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于此逍遥而不去,若后人留客而投其辖于井中也。”(第三章)“言此乘白驹者,若其肯来,则以尔为公,以尔为侯,而逸乐无期矣。犹言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也。岂可以过于优游,决于遁思而终不我顾哉?盖爱之切,而不知好爵之不足縻;留之苦,而不恤其志之不得也。”(第四章)“贤者必去,而不可留矣。于是叹其乘白驹入空谷,束生刍以秣之,而其人之德美如玉也。盖已邈乎其不可亲矣。然犹冀其相闻而无绝也。故语之曰:勿贵重尔之音声,而有远我之心也。”(《诗集传》)

明代孙鑛:“写依依不忍舍之意,温然可念,风致最有余。”(陈子展《诗经直解》引)

清代方玉润:“此王者欲者留其贤士不得,因放归山林而赐以诗也。其好贤之心可谓切,而留贤之意可谓殷,奈士各有志,难以相强。何哉?观其初则欲絷白驹以永朝夕;继则更欲靡以好爵,而不暇计贤者之心不在是也;终则知其不可留,而惟冀其毋相绝,时惠我以音耳。诗之缠绵亦云至矣。”(《诗经原始》)

原文:

皎皎白驹⑴,食我场苗⑵。絷之维之⑶,以永今朝⑷。所谓伊人⑸,于焉逍遥⑹?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⑺。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所谓伊人,于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⑻。尔公尔侯⑼,逸豫无期⑽?慎尔优游⑾,勉尔遁思⑿。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⒀。生刍一束⒁,其人如玉⒂。毋金玉尔音⒃,而有遐心⒄。

注释:

⑴皎皎:毛色洁白貌。

⑵场:菜园。

⑶絷(zhí):用绳子绊住马足。维:拴马的缰绳,此处意为维系,用作动词。

⑷永:长。此处用如动词,延长。今朝:今天。

⑸伊人:那人,指白驹的主人。

⑹于焉:在这里。

⑺藿(huò):豆叶。

⑻贲(bì)然:文饰,装饰得很好。思:语助词。

⑼尔:你,即“伊人”。公、侯:古爵位名,此处皆作动词,为公为侯之意。

⑽逸豫:安乐。无期:没有终期。

⑾慎:慎重。优游:悠闲自得。

⑿勉:“免”之假借字,打消之意。遁:避世。

⒀空谷:深谷。空,“穹”之假借。

⒁生刍(chú):喂牲畜的青草。

⒂其人:亦即“伊人”。如玉:品德美好如玉。

⒃金玉:此处皆用作意动词,珍惜之意。

⒄遐(xiá)心:疏远之心。

译文: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逍遥。

光亮皎洁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叶。拴好缰绳绊住脚,就在我家过今夜。所说那位贤德人,在此做客心意惬。

光亮皎洁小白马,快速来到我的家。为公为侯多高贵,安逸享乐莫还家。悠闲自在别过分,不要避世图闲暇。

光亮皎洁小白马,空旷山谷留身影。一束青草作饲料,那人品德似琼英。走后别忘把信捎,切莫疏远忘友情。

赏析:

全诗四章,分为两个层次。前三章为第一层,写客人未去主人挽留。古代留客的方式多种多样。《汉书·陈遵传》载有“投辖于井”的方式,当客人要走的时候,主人将客人车上的辖投于井中,使车不能行走,借此把客人留住。此诗描写的主人则是想方设法地把客人骑的马拴住,留马是为了留人,希望客人能在他家多逍遥一段时间,以延长欢乐时光,字里行间流露了主人殷勤好客的热情和真诚。主人不仅苦心挽留客人,而且还劝他谨慎考虑出游,放弃隐遁山林、独善其身、享乐避世的念头。在第三章里诗人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对客人的形象作了刻画。客人的才能可以为公为侯,但生逢乱世,既不能匡辅朝廷又不肯依违,只好隐居山林。末章为第二层,写客人已去而相忆。主人再三挽留客人,得不到允诺,给主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于是就希望客人能再回来,并和他保持音讯联系,不可因隐居就疏远了朋友。惜别和眷眷思念都溢于言表。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之春春:名琴美人两相欢

由上文所述可知,此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刻画人物手法灵活多变,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交相使用,值得玩味。

欲知明日《刺腰痛篇第四十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茶道养生篇:黄帝内经 素问  腹中论篇第四十

茶道养生课:黄帝内经 素问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茶道美学课:诗经 小雅 祈父

茶道美学课:诗经 小雅 鹤鸣

立冬茶道养生课之: 黄帝内经 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