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服时代银幕的中国男人们

新片场厂长 新片场 2020-02-27


在中国的大银幕上,有这样的几个男人----他们真是很神奇的存在。


他们为电影的世界奉献了青春与才华,创作出经久不衰的影视作品为中国影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他们征服了中国的大银幕,征服了观众。


本次盘点的五支风格迥异却又情怀十足的电影混剪,每一支都是新片场创作人对偶像的致敬,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征服中国银幕的男人的魅力吧~



把喜剧留给世界,把悲伤留给自己

——喜剧之王周星驰


周星驰电影混剪


这个混剪也许将星爷的人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奋斗,一部分是爱情。他的奋斗史从成为演员开始,六年的龙套生涯后,因为一次关键的机会一举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周星驰开启了个人演艺生涯的巅峰,他跟吴孟达合作,逐步形成他标志性的无厘头的风格。



黄秋生说:周星驰是天才,他的演戏方法在当年绝对是创下先河。周星驰身处一个“反智”的年代,成功表达了对权威的不尊重和无礼,在他出现之前,社会有太多道德规限,他在那个年代争取释放。他在戏里的那种表演风格,没有人可以模仿。



他对于电影的投入与欲望让他想拍一些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周星驰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国产凌凌漆》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



周星驰第二部作品是与刘镇伟联合制作的《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后来以燎原之势红遍大陆,几乎所有人物都被奉为经典,情节与台词被人反复剖析,后现代的演绎手法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此时谁还记得《大话西游》刚上映时被各大媒体和影评人贬为“年度十大烂片”“文化垃圾”并让周星驰一度丧失自信?



对于周星驰来说,“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有一点点成功。”


电影里那些看似无厘头的让人惊喜的创意,并非即兴创作,而是经过数百次的演练。他花很多时间在思考,“每天吃饭要想,走路要想,坐车要想,洗澡要想,连上厕所也要想。”想着想着,头发都想白了,就成了流行的“奶奶灰”。



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电影,也因此错过了爱情。罗慧娟据说是周星驰的初恋,她很懂他。她说,周星驰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人,永远都只会为了工作。



2010年,罗慧娟查出罹患癌症。

2011年3月,《西游·降魔篇》开机,周星驰在这部电影里重现了二人的故事。

2012年6月,罗慧娟去世。

2013年2月10日,《西游·降魔篇》上映,那一天也是罗慧娟的生日。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我才后悔莫及。一语成箴。从此周星驰的人生只剩下电影,电影对他而言已是一股活下去的精神。



周星驰是华语电影圈唯一一个将无厘头喜剧发挥到极致的喜剧导演,也是一个格局宏大的优秀电影人,是一个听到便让人充满期待名字,是情怀本身。他将欢笑带给世界,却把悲伤留给自己。





永不妥协的坏小子

——宁浩


宁浩电影超燃混剪


这支短片将宁浩的作品通过动感的音乐串连到一起,戏剧性的冲突和感官的刺激让整部片子荷尔蒙爆棚。各色各味的方言、小人物的拼命和癫狂、还有大家津津乐道的“段子式”台词,仿佛把我们拉回当初那个疯狂年代。人物事件的戏剧冲突被剪辑的更加紧密,高潮迭起,宁浩的个人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具张力的表演,情欲人性的纠结与释放,让人迫不及待重温这些经典之作。



宁浩可以称得上近十年来国内最现象级的导演,他作品中对小人物的刻画和对黑色幽默的表现,都富有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个说拍电影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的鬼才导演,“满不在乎”的外表下,却藏着他对电影虔诚的心态。



在宁浩的电影里,既没有英雄、侠客这些伟人,也没有各类理想、功勋、光荣崇高的事情,实际上无不是社会边缘或底层的草根人物,主人公的身份也都是现实社会标准下的普通人,甚至是失败者。



宁浩说:“我特别爱写这种人物,市井、流民、城市无产者,这种感觉很能代表一种城市的气息,他不是土匪,他有他的智慧。


在《疯狂的石头》中,保卫科长包世宏为了捍卫他毕业警校的职业梦想和光荣传统,因阴差阳错勇擒国际大盗而受到表彰。

在《疯狂的赛车》中,意外卷入一场台湾乌龙帮与泰国毒枭的毒品交易中的前自行车赛车手耿浩,最终将藏有20万美元的骨灰盒埋葬地下。

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耍猴人耿浩为了成就他“美猴王”的梦想和荣誉,凭借耍猴的本领将外星人和美国特工玩弄鼓掌之间。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个人荣誉感。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



宁浩为什么总是选择商业片?他说,不是不喜欢文艺片,而是希望自己的艺术交流是广泛的。于是《疯狂的石头》让大家见识了宁浩的荒诞喜剧,他也因此被贴上了“鬼才”导演的标签。



宁浩风格在于影片里的高级讽刺、黑色幽默、雅俗共赏,在于极为复杂的多线性结构叙事方式,在他的作品里,所有的机缘巧合最终都会引发成不可逆转的蝴蝶效应,让人回味无穷。




用电影记录时代的失语者

——404专业户娄烨


请扫码观看原片↑↑↑


作为一直活在教科书里的第六代导演,娄烨仿佛一个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客。



他的镜头紧紧聚焦在边缘人物身上,无论是《春分沉醉的夜晚》里痛苦绝望的同妻、挣扎压抑的同性恋,还是《推拿》里伦理纠缠的盲人推拿师,他就像是悬在空中不带情感色彩的朗月,刻录下他们与世相违的格格不入。



看似客观的纪实化镜头中掺和他主观的个人意象,他善于抓住人物中内隐的情感,深度且细腻的刨析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纯粹裸露的心灵表现折射着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的悲欲。



“真实”是娄烨一直执着追求的。娄烨曾提起过他为何对手持镜头如此偏爱——他想用镜头去捕捉角色当下每一刻最细致入微的情绪,只有手持镜头可以做到这点,这是他渴望的真实。他的真实是无惧于触碰敏感,也因此导致他成为404专业户,拍的片子不是被禁就是被大改大删,但他始终关注当下人所回避的情与欲、关注身体、关注性。在他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没有错,但每个人都是千古罪人。


镜头里的男人女人变成了情感具象化的承载物,风中吹散的发丝、弹落在地的烟灰,青红交错的街角歌舞厅,混乱的情感关系和不安作祟的人性故事延展于阴冷晦暗的市井,孤独哀伤自尊溢满了整个屏幕。



我们并不是一个很坦率的民族,在这方面总是遮遮掩掩,但性里面既隐藏着人性的密码。娄烨用他敏锐的触角和晃动的镜头抓住了这个时代最敏感的爱恨、自私冷漠和相互取暖。他如同执笔的歌德一般,将诗意化的情感糅进人物飘零的身世中,当迷离的沉醉与诗意的疯狂相碰撞时,我们便看到了边缘群体如逆光般的悲怆苍凉。



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媒体见面会上,有媒体向主创提问片名的含义。井柏然如是回答:时代似风,欲望如雨,命运成云。这也几乎是娄烨所有作品的写照。



像这个世界一个旁观的偷窥者,我们从他晃动的、令人目眩的镜头里真实地体验着他眼中的世界,窥探到这个世界的最边缘最角落,见到他所揭开的那一道道满,渗着血迹的疮痍与伤疤,那是这个时代的阵痛和悲哀。




中国社会变迁的记录者

——贾樟柯


请扫码观看原片↑↑↑


如果说娄烨的创作瑰丽旖旎,落拓不羁酷肖李白,那么贾樟柯的作品沉郁顿挫,心忧黎民神似杜甫。



贾科长的电影无论是从1995的处女作《小山回家》、2002年的《任逍遥》、还是2018年的《江湖儿女》好像都是在讲述中国民间故事,婚恋、迁徙和淘金是其中的关键词。在贾樟柯的镜头下,我们看到的总是在夹缝中求生的人,他的镜头展现的大多时候是悲剧,将这个客观、现实的社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有人说,贾樟柯一辈子,只拍了一部电影,用一个相同的主题,一个相同的演员,一种相同的语言,在影片中,贾樟柯二十年如一日的追问:时代发展的太快,城市和农村被割裂,游离在故乡外的人,连母语都失落了,要怎么面对自己是谁?


他借助代表一个时代的边缘人缩影,去试图唤回个人遗留在时代深处的回忆。正如贾樟柯自己所说,在他“时刻怀念的一段时光”里,“在自然的生、老、病、死背后蕴藏着生命的感伤”



作为一个较为依靠个体生命经验创作的导演,讨论他的电影其实很难离开贾樟柯自我生活的变迁。近三十年中国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对贾樟柯个体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也是参与者



紧攥故土的自我生命经验创作,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让贾樟柯的作品形成了某种带有显著特点的现实主义表达体系,就是在这种自我生命经验和时代经验的作用下,贾樟柯洞察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尝试进行诗性表达,于是有了诸如《三峡好人》这种现实主义杰作。



贾樟柯说:“我曾经以为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现在看来,世界改变的太慢了。20年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从北京迁回汾阳的举动也影响了贾樟柯的创作心态,他的作品愈发委婉温和,早年的那种愤青的、跃跃欲试的、企图改变社会的表达情绪逐渐难以再捕捉到,发问者的形象也愈加淡化。



“我的电影里永远不会有救赎。”贾导希望通过影像探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时代变迁中的人间百态,却从未想告诉他人该何去何从,也不曾想刻意解决某种社会痼疾,他只是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贾樟柯的电影并不好做混剪,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扣人心弦的张力,但就是让你这么平静的听他讲述一段故事。本条混剪另辟蹊径,伴随着《珍重》的旋律,将贾科长电影里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眼前看到的不是电影,而是人生。





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王家卫


致敬王家卫的电影爱情《遇到你是我的运气》


王家卫的故事是什么?他的故事很简单,梦幻的画面,轻灵的音乐,精炼的台词,用文艺的方式,演绎都市男女们错综复杂的爱情观。



在他的镜头里,背景是城市的灯红酒绿,主旨是村上春树那种对爱情宿命观的探讨,角色是处于爱情之中或正在抽离爱情的饮食男女。王家卫很注重台词的深度,力求在台词风格统一的基础上,传达人物的性格。有时候,这种深度远超于演员所演绎的年龄段。他善于把事物赋予更多意义,比如桃花、比如凤梨罐头……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并且他也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


他是最能敏锐洞悉到现时态香港的艺术家,他靠着鱼龙混杂的重庆大厦、旺角高楼分割的暗蓝天空、可以看见飞机起落的公寓窗口,还有路边摊、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这些标志性的元素组合出了一个世纪末的香港,现代城市所拥有的无机感和符号特性使他的作品将内容隐藏在形式和风格里,亦或是这种风格本身就是他的内容。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强烈的象征性,他把武侠、阿飞、杀手们的江湖世界作为动荡、偶然、冷漠的城市生活的隐喻基点,支撑起了现代人的内在焦虑和符码化、模式化的外在生存。其次是他在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他的现在进行时总是在一种怀旧的情怀中进行,因此他的片子有很强的虚无主义,很孤独、无奈的表现出人类的内心世界。
南方都市报



本条混剪将王家卫电影中的男男女女剪辑到一起,充满了强烈的、别人模仿也模仿不来的“墨镜王”式风格。他想讲的,都是“绝对自我的故事”,将电影珍贵的时间放在一个个人的环境中去呈现内在的情绪,将所有最日常的生活情境,转化为一种美的存在。


王家卫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文艺情结,每一个画面都唯美,每一个人物个性都鲜明,每一句台词都精心雕琢,他忠实地呈现了人生的残酷、虚无与瑰丽,他成就了许多人也改变了许多人。“他对这个世界,有最大的温柔。




在中国的银幕上,还有更多在不断耕耘的艺术前辈,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但无一不例外,他们都是用心做电影的人,是时代的记录者。看完这五支混剪,不知有没有勾起你的情怀?




中国这么大,不想去看看?

欢迎扫码观看祖国风光参与互动~


「往期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所有短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