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李雪 初心心理 2020-10-21


在一些流行的价值观里面,常常把苦难视为财富,以至于主动为孩子制造苦难时可以名正言顺地认为“这都是在为你制造财富,因为苦难即财富。”又或者热衷于在言行上不断对孩子催眠“这个世界都对你虎视眈眈。”…


但事实上这是对各类“名人小故事”“名人名言”的误会乃至捏造。比如,培根那句妇孺皆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又不是在劝你主动制造失败。



文 | 李雪



01



对晚辈谦卑的家族,更有生命力



看一个家族未来能否兴旺,看父母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就知道了。

如果父母本身富有,又给孩子很多自由和支持,这样的家族福泽深厚,必然枝繁叶茂事业节节高升。

如果父母本身富有,但是对孩子强势控制,情感冷漠,那么别说富不过三代,第二代就基本可以完成家族衰败。

如果父母身处社会底层,但是对面对孩子非常谦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什么,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就好,这样的孩子无一例外会很快实现阶层跨越。


身边有好几个具体的例子,父母在农村,甚至字都不识几个,但是非常谦卑,觉得孩子比自己强,孩子肯投胎来这个家是自己的荣幸,结果孩子成为教授、学者、成功的商人,轻松实现阶层跨越。 

如果父母本身处在社会底层,人生很不如意,还觉得孩子就是要管教,我是父母孩子就应该听我的,这样的家族99%的可能是要继续停留在社会底层,一代又一代,直到某一代开始思考真相,竭尽全力改变自己。



也许会有新读者对上面的内容表示困惑,请点击蓝色字体,会有较为详尽的解读:《 李雪到底在谈些什么 



02



孩子怎样学习面对挫折



很多人声称,父母对孩子的“强势控制、情感冷漠、制造挫折”都是为了“将来少走弯路、提高抗挫折能力”。…当真的吗。


探险家们是一类热爱挑战、不惧怕挫折的人,世界著名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这位被中国网友戏称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男人”,他说:


“我的父母非常爱我,所以他们不怎么关心成绩单。他们允许我只是做我自己,所以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可以努力去争取我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从来不介意风险,我也不害怕失败,因为我不必去面对失败后的惩罚。


对于我来说,一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自由地为梦想而奋斗,在前行的路上,同时照顾好我的家人和朋友。”



可惜更多的人在成长中的遭遇与这位贝爷恰恰相反。那些家长们是如何确保一个个孩子长大以后抗挫折能力超级差的呢,方法很通俗:没有挫折,制造挫折;小的挫折,把它搞成大的挫折。


比如,孩子偶尔一次成绩没考好,然后父母说“你没救了,你长大只配扫垃圾。你干脆别再上学,浪费我的钱。”


再比如,孩子逃学被逮住,父母就吼“你滚出去!你不配进这个家门!”而且无论孩子在门外如何苦苦哀求,也绝不给他开门。


就这样,把问题无限扩大化,并且要配合使用“动不动就威胁要抛弃孩子”的杀手锏。这样,保证他/她将来时不时就精神崩溃,遇到一点小问题就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了,也不用努力了,自暴自弃,自我颓废。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抗挫折能力呢,方法也很通俗:


第一,父母要避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挫折。如果制造了,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父母在孩子内心世界的感觉是友善的,孩子也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友善的。将来他在人际关系中会把善意投射给别人,当然也就容易赢得别人的善意和帮助。


第二,孩子在外面遭受了挫折,这时候父母不要指责他,而是站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感觉到无论如何父母会爱自己、支持自己、陪伴自己去面对挫折,渡过挫折。这样,将来他在社会上无论遭受多大打击,他心里不会崩溃,他依然有一切重新开始的底气。



* 附:《 我们给了孩子平添了多少挫折 



03



保护与支持孩子的空性



上面是针对“训练抗挫折能力”这个借口具体地谈了,下面我们回到一个更根源的角度再来看看。


孩子天然活在空性中,没有对错评判。孩子跟悟道者的差别是,孩子的空性可以被毁掉。当父母孜孜不倦的教给孩子是非对错,孩子会被分裂,进入二元对立的颠倒妄想恐惧中。


什么是空性,不仅那些限制性信念是空,正确的信念也是空(比如遵守公共规则不插队不随地扔垃圾)。

图为布鲁斯李老师谈空性

领悟空性的人,他不再有“遵守规则是对的”这样二元对立的信念,那么他会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吗?显然不会的,他自然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看到草地上的垃圾袋会捡起它,这个行为出于“万物一体”的爱,而不是“维护环境卫生是正确的”这种信念。


所以同样的,当他看见把垃圾袋扔在草地上的人,他不会有愤怒,他对他没有任何评判,他内心一直保持着愉悦。一个领悟空性的人,看到插队的人,同样也没有任何评判,他可能主动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着急想插队的人,也可能微笑着请对方排到后面去,他的微笑不是出于礼貌不是出于讨好,而是他本身就在爱中。

一个朋友的老公,每天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观看各种动物、植物,并且他出门一定随身带着袋子,见到垃圾就捡起来,孩子也跟着爸爸一起捡垃圾,我问他太太,这是为了教育孩子爱护环境吗?这个朋友说,他从来没有教育过孩子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之类,他就是太爱大自然了。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爱与自由,说这个不是为了强调这个公众号的名字,爱与自由在这里可以翻译成:保护与支持孩子的空性。


如果你谦卑的面对孩子,不去教育孩子任何是非对错的观念,只是去爱他,那么孩子就能保持他的空性。


现在流行认上师,其实孩子就是你的上师,你唯一需要努力的是,努力控制住自己,不去毁了你的上师,家族就有机会在孩子这一辈实现阶层的跨越。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平台皆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    延 伸 阅 读    /




🌟《 分享几个智慧生物 》🌟



《 孩子不可思议的智慧 》



一个孩子的「自我」是怎样被粉碎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