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孩子终身喜爱学习,只需“一句话”

李雪 初心心理 2020-10-21



精神分析不发明创造什么,它只陈述真实的因果:儿时吃得苦中苦,长大以后会更苦。从小幸福来得易,将来幸福更轻松。



文 | 李雪



01



“懂事”是对童年的剥夺



一个孩子如果充分具有了中国家长最爱的“听话”美德,那么他未来基本上就跟热情、自信、创造力等这些美德告别了。他将无可避免的成为被死本能占据的平庸而虚弱的人。“不可以!不要!” 传递的都是死本能,“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还可以……” 传递的则是更多的选择,也就是生本能。


死本能在讲:你是错的,你应该灭掉自己的活力。


生本能在讲:你的欲望是美好的,如果现实条件暂时不允许这种方式满足你的欲望,我们积极想办法找到更多途径。


当家长虚弱、低落时,最容易要求孩子听话,因为无力回应活力四射的孩子。这时候可以对孩子讲:我现在需要照顾自己,独处一会,暂时不能回应你。



*附 ①《 家族中「死本能」的传递 | 前篇 》

*附 ②《 家族中「死本能」的传递 | 后篇 》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说“童年不是为了长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为了童年本身、为了体会做孩子时才能体验的事物而存在。”然而,在我们的教育语境里“小大人”似乎是对一个“懂事”孩子的褒扬,但这也几乎意味着被摧毁的童年。


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精神创伤也是在这时期形成。站在这角度想想,整个社会实在应该多用智慧去帮助孩子生存下去。可是曾几何时,童年竟然成了为了长大所做的一种投资。孩子被塑造成“懂事的小大人”,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不能像一个孩子一样生活,而反过来需要去照顾成年家庭成员的感受,甚至照顾生活。


正常的家庭: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父母的生存压力、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教育体制对孩子的压迫等等,这些焦虑压力,经由父母的过滤尽量不传递给孩子,这样孩子能够生长出稳定而强韧的人格,内在真实有力。


倒置的家庭:父母无休止的把压力倾诉给孩子,并且要求孩子听话、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理想,来安抚父母。这样的孩子看上去早熟,懂事儿,但是人格基础非常脆弱,经常在全能自恋的躁狂状态中想象自己很强有力,可以拯救父母,遇到挫折后又陷入自我攻击,感到抑郁无助和恐惧,心灵在这样的两极中不断被撕扯折磨。


当父母向孩子倾述痛苦,孩子的童年就结束了。孩子开始幻想自己应该拥有成年人的能力去解决父母的不幸,从此他的人生就陷入了全能躁狂和无助抑郁的颠倒轮回之中。

孩子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感知正常的边界,他、她总是肩负着无边无际的责任感,妄想掌控一切如自己所愿,不如愿就自己无能,会攻击自己,严重的会陷入彻底无助的抑郁中,死本能爆棚。

而躁狂状态下,会很有能量和冲劲,可能因为缺乏冷静的现实检验,追求想象中的完美,做出不切实际的行动。



*附:《 父 母 宣 言 》



02



许多家长都在意成绩吧



在父母严格看管下刻苦学习的孩子,小时候可能成绩优秀,大部分到大学就崩了,成绩一落千丈。也有少部分能支撑到大学毕业,毕业后崩塌,无法正常工作。父母的严格看管,等于把孩子的根断掉,施再多的肥,花叶的新鲜也无法持久。


班集体也是这样,在严格管理的班主任带领下,中学1年级时成绩会领先,2年级时成绩平平,3年级时无法抑制的落后。

得到自由的孩子,或许小学时成绩不会凸显,但越往后后劲越足,自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智慧只能产生于自由的土壤。



*附 ① 《 教师不作恶原则 》

*附 ② 《 凭什么要我交作业 》



对于一些父母来说,为孩子的事情大动肝火愁云密布已经成了生活主题。看孩子写作业,都能看到心脏病发作进医院。跳出来看看:一个人自己的存在得多么了无生趣,才会把生命浪费在看孩子写作业上?


父母如果真的把生命能量放在活出自我上,享受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路怎么可能走歪。为孩子的事情大动肝火时刻焦虑,真相是:自己的人生本身就过得充满痛苦和无望。而孩子考试成绩如何,作业完成得如何,只是给父母自身的痛苦找一个发泄出口“就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才导致我这么痛苦”。


其实,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孩子没有出生,你的人生就幸福自在了吗?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一来访者小学时因家长忙于工作而有了自由童年,放学后甚至会玩2小时再回家,学习轻松且成绩顶尖。她给辛苦陪读的父母,起外号“好好家长”,并告诉他们“是你们整天教把孩子教傻了”。


然而初中时,妈妈因为工作变动而有了大量时间管她学习,从此她觉得自己也变迟钝了,虽然成绩依然很好,但那是辛苦堆时间的结果。



一位高学历来访者的父母很自私,对她的生活学习都不管。自由学习之下,她成绩一直很好。后来父亲老了,开始热情管教孙辈,每天看着3个孩子学习,结果全部初中毕业再读不下去。


来访者感叹,童年孤独很痛苦,但如果父母当年管教自己,现在肯定更惨。父母不懂爱很不幸,但如果能够闭嘴,还可以给孩子留条活路。



一位微博网友说,自己小时候就是“散养”,成绩一直班级第一左右,各种兴趣比赛,绘画唱歌舞蹈弹琴,也总是第一。自打上高中开始被逼学理科,患上抑郁症,成绩一落千丈。大学又被逼学医,抑郁症进一步加重。今年大五,没上学,在家躺着。



网友@西西弗斯的山头说:这一点我也有所领悟,今年上半年我跟女儿的界限还没调整好,她接连病了三次都是发高烧。


事后慢慢思考了我应该给她充分的自由。就再也没有生病,成绩一直保持第一名。而且她也会主动表达对我的喜爱



每当有被全然自由养育的孩子活出智慧,取得好成绩,就会有人说:那是这个孩子聪明,我家孩子可不行。事实上,这些孩子,比如我的妹妹,都是普通孩子,创伤问题一大堆,在得到全然自由之前,没有体现出比同龄人聪明,比如我妹妹对某些学科就是不开窍。


自由养育后,智慧和慈悲惊人,成绩也自然变成班里前三。



爱和自由养育出来的孩子上公立学校会发生什么?我的朋友伍娜,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好的妈妈”,下面摘自她的一段朋友圈。


女儿上公立小学后,哭着跟妈妈说: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为什么这个颜色叫肉色,那个颜色叫棕色,而不能叫白色?我最大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活着,这个要花一辈子时间搞明白。

一次假期结束,二年级的女儿坚定的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愿意跟蠢人学习,我不愿意再跟不爱孩子的人在一起。

女儿在学校成绩好,跟同学关系也融洽,活泼开朗,从外在表现看是个适应良好的孩子。但是妈妈内心明白,女儿所在的环境不能滋养她的成长,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于是妈妈终于下决心要让孩子从公立学校退学了。

 


有一天,当孩子已经离家独立生活,回想起孩子小时候,你一次次为成绩为作业跟孩子较劲呕气,吃顿饭都气氛紧张,你会不会后悔,没有把日子过成彼此看见,彼此欣赏鼓励,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03



让孩子终生喜爱学习,只需一句话



若希望孩子的学习轻松愉快,且终身自主学习成长,只需要父母发自内心对孩子讲一句话:孩子,无论你考试成绩如何,写或者不写作业,听还是不听老师的话,甚至上学还是不上学,我们都支持你的选择,无条件地信任你,爱你。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亚马逊、当当网、京东等各大网络书商正在热销。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爱因斯坦影像资料



各位,点击下面的按钮进入 ,就像论坛时代一样,大家可以在这里自由发帖交流,还能选择您喜欢的专家,一对一付费提问,直接交流。也许,还有其他惊喜呢。




     




打 赏 本 篇 编 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