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次,我们更确定了小麦的伤害

2016-08-10 木森 木森说


2016年7月25日,哥伦比亚大学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

这项研究揭示了小麦敏感人群(不存在乳糜泻)在摄入小麦后所产生的肠道损伤和免疫反应。

该项研究发布在了《gut》杂志上:Gut doi:10.1136/gutjnl-2016-311964


①在这项研究之前,我们所知道的

存在这样的一部分患者——他们虽然没有乳糜泻,但会在进食小麦及其他含麸质的谷物后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这类症状被称为非乳糜泻的麸质敏感或非乳糜泻的小麦敏感。


这些症状不仅包括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而且包括一些肠外症状(如:疲劳、头痛、湿疹)

非乳糜泻小麦敏感患者的肠道症状

非乳糜泻小麦敏感患者的肠外症状

这类人群的具体数量尚不可知,但一般认为比乳糜泻更加普遍。


在这项研究之前,尚未找到合适的生物标记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


②新的研究,从假说到证实

我们的肠道粘膜是身体内环境与外界的一道重要屏障,它只允许让特定的物质进入血液。

肠道中存在着10兆到100兆的细菌;在肠道粘膜屏障完整的状态下,这些细菌和这些细菌的产物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而当这层屏障出现了「漏洞」,那些原本不该进入血液的物质便会向身体的内环境袭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乳糜泻患者在进食麸质后,他们的身体会产生抗体去攻击自身产生的TG2酶以及被TG2酶脱去酰胺基的麸质蛋白序列。

这种免疫反应的进行就造成了肠粘膜屏障的损伤。


非乳糜泻小麦敏感的患者对TG2酶和脱去酰胺基的麸质蛋白序列都没有反应,而这些患者在进食小麦后却会出现症状——这是一直让人困惑的地方。


于是我们猜测,因为小麦中存在的某些物质,这些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出现了漏洞。

紧接着,肠道中的细菌毒素就顺着漏洞进入了血液,从而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按照这个假设,如果让这些患者进食麸质,我们就应该能在他们的血液中测出与细菌产物相关的物质。


③细菌代谢产物的测出

细菌脂多糖是细菌细胞壁上的成分之一,它属于细菌内毒素。


当脂多糖穿过肠道粘膜屏障进入人体血液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自然不能放任不管。


血液中的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能捕获这些「不法分子」。当这些有毒的脂多糖多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肠道细胞以及肝上皮细胞就要分泌更多的LBP去抓捕「坏人」。LBP捕获了脂多糖后,就形成脂多糖和LBP的复合物。


另外,我们身体中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分泌可溶性CD14(sCD14)这种糖蛋白。

它能够「抓捕」脂多糖,也能「捕获」脂多糖和LBP的复合物。

在「抓捕行动」完成后,它会将抓捕信息「汇报」给相关的细胞。


所以,如果细菌脂多糖在血液中增加,那么我们就能观测到LBP和sCD14浓度的上升。


在小麦敏感的患者中,我们就观察到了这一点;这说明了肠道中的细菌产物流入了血液。

并且,这些患者的血清中也出现了针对脂多糖的IgM抗体;这进一步地说明患者受到了脂多糖的侵袭。


我们知道,许多细菌有可以用来运动的鞭毛。如果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出现漏洞,组成这些鞭毛的蛋白质也可能会流入血液中。

在这项研究中,针对细菌鞭毛蛋白的IgG和IgM抗体也在患者血液内被检出。


④为什么吃小麦会抑郁?

当细菌脂多糖和细菌鞭毛蛋白等细菌产物在血液中循环时,最终将有一部分会到达大脑。


进入大脑血管的脂多糖会被Toll样受体识别并结合。Toll样受体充当着「警报员」的工作。一旦它捕获了微生物的产物,它就会立刻通知相关的免疫细胞。

Toll样受体和脂多糖的结合会激活先天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细胞开始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在大脑中产生的炎症就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


⑤免疫反应导致进一步的肠漏

肠道上皮细胞在受到损伤后,会释放一种叫FABP2的蛋白质。FABP2释放得越多往往说明肠道粘膜受损程度越严重。


和乳糜泻患者类似,非乳糜泻的小麦敏感的患者肠道中的FABP2含量也有所增加,这进一步反映了患者肠道上皮细胞出现的损伤。


并且,患者体内LBP和sCD14水平越高,FABP2的浓度也相应越高,这表明了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和免疫系统的反应有着密切的关联。


⑥为什么未能在小麦敏感患者中观察到肠道绒毛萎缩?

在乳糜泻患者的肠道活检中可以发现小肠绒毛的损伤以及肠粘膜结构的病变。


而在小麦敏感患者中,即便肠道炎症很严重,也很难看到这样的结构性变化。

针对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的原因。

  1. 小麦敏感患者主要是在空肠中分泌FABP2蛋白质,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患者肠道受损的主要区域是在空肠中。然而,小肠的活检常常是取样于十二指肠中,而未能在空肠取样。在不正确的位置取样可能就造成了漏诊。

  2. 与乳糜泻患者相比,小麦敏感患者的肠道损伤可能更加细微——如果没有用更精密的仪器去探测,可能不容易发现肠道粘膜的结构病变。


⑦进行无麸质饮食后,指标和症状都有所改善

为了确定是小麦造成的影响,部分受试者在摄入小麦的前后都进行了相应指标的检测。


受试者在摄入含麸质的食物后,他们身体中和肠道粘膜受损以及细菌产物入侵的相关指标都急剧地上升;患者的肠道和肠外症状也开始出现或加重。

在试验过后,让这些患者排除麸质,与免疫系统和肠道粘膜受损相关的指标都明显下降;并且,患者的相关症状也得到缓解。


这进一步地确认了小麦对这类患者产生的影响。


小结

非乳糜泻的小麦敏感的患者在进食小麦后存在系统性的免疫反应,并伴随有肠道上皮细胞和肠道粘膜屏障的损伤。


在暴露于麸质时,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出高于正常值的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sCD14)、FABP2蛋白以及针对细菌产物的相关抗体。这些指标可在将来用作这类患者的诊断依据。


后记:一份名录的诞生。

我们可以预见,麸质相关失调将逐渐上升为一个社会的问题。但在此之前,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


在外就餐是麸质相关失调患者所面临最大问题——

小麦是中国的第二大主食,餐桌上无处不在。

勾芡又是中国菜的常用技法,这使得许多菜品都变得无法食用。

醋、酱油、酱料又往往用小麦作为原料,这更使得麸质变得无法避免。更不用提由砧板、厨具和餐具造成的交叉污染了……


所以,为了方便麸质相关患者的就餐,我们决定建立一份「国无麸质餐饮名录


今天,这份名录中添入了第一个名字。

它是,野兽生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