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庆是个好地方 绿色生态向未来

北京延庆 2024-03-30


“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2019年4月28日,北京延庆,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世界发出全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中国邀约。四年来,延庆区牢记重要嘱托,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成果转化,广泛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奋力书写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答卷。




坚守生态初心 保护绿水青山
青山叠翠,绿草如茵,天蓝水碧,空气清新。今年第一季度,延庆区空气质量再夺全市榜首,PM2.5累计平均浓度全市最低,六项污染物综合指数3.62,为全市最低,“延庆蓝”不仅成为生活常态,更成为延庆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一张“名片”。

延庆的蓝色是“抠”出来的。一直以来,延庆区始终把守好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把生态环境作为“一号指标”,矢志不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世园蓝”就曾惊艳世界。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空气质量创历史同期最优,全年无重污染天,“冬奥蓝”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一道靓丽的生态底色。而延庆对于空气质量的执着远没有结束,深化“0.1微克”行动中,借力先进技术手段,建设705个监测点位、安装915套监测设备,布控覆盖全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张网,搭建环保大数据云平台,形成了空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智慧环保系统。如今的“延庆蓝”不断刷新延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在延庆,水流解冻伊始,各级河长就忙碌起来。大庄科乡霹破石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河长杨忠云每天在河岸清理冰冻在水里的落叶杂草,确保一湾清水。近年来,延庆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抓水源、治水道、通水系,做好水体源头预防保护,在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上游,打造了绿色生态水系统,保持了水土质量稳定。2021年延庆区因河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成效明显,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彰。原本只在松山和玉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分布的“水质监督员”北京水毛茛,如今也在妫水河悄然“安家落户”,充分表明延庆水环境良好,治理成效显著。

青山秀水引来百鸟翔集。3月12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再次飞临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三年三次到访延庆的“丹顶鹤一家”也成为延庆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成果的直接证明。除了丹顶鹤,刚刚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会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的身影。包括野鸭湖在内,延庆区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6处,实际覆盖面积778.9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05%。2021年,延庆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处,2022年,在全市率先印发实施《北京市延庆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2—2035年)》。目前,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目95科450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75%,植物137科605属1242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近60%,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

一城山水半城园,生态——已经成为延庆区城市形象最靓丽标签。无论是延庆市民还是外来游客只要漫步在城区的街道之中,就能欣赏到如画的风景和秀美的山水,享受湖光山色。延庆城区公园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5.53平方米,居全市第一。“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的森林空间格局基本形成。道路绿化率和水岸绿化率均达到100%,形成了青山环绕、森林拥抱、林城相依、林水相融、林园相映、林路相连、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走进延庆的美丽乡村,绿色宜居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延庆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根据各村庄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了美化提升方案,农村整体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大西路获评第二届全国最美乡村路、5条特色美丽乡村风景线加快打造,处处都是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气象。

几十年来对生态文明的执着与坚守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延庆区成功获得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第二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大批生态殊荣。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三年优等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五年全市第一,首都环境建设管理考评连续七年全市第一,延庆区成为展示首都乃至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

践行“两山”理念 做大金山银山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延庆区对生态文明的极致追求和向往,为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一座座以“生态+”为蓝图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断“积小成大”“积少成多”。
生态+文旅,延庆好山好水好风光越来越值钱。当下,在北京世园公园50万株郁金香娇艳盛放、5200余株海棠争奇斗艳,为游客奉上一场色彩鲜明的视觉大餐。北京世园会闭幕后,延庆区充分利用世园遗产,建设了总面积约20500平方米的园艺盛景,并依托丰富的园艺资源,自2020年开始打造北京国际花园节品牌,结合园区整体花卉景观布置,开展贯穿全年的特色文化节活动。同时,草莓音乐节、斯巴达勇士赛、世园夜跑、马拉松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世园公园的日常运营。北京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延庆留下了宝贵的世园遗产,更带动了全域现代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中关村现代园艺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放眼延庆全区,近200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现代园艺产业集聚,为延庆区打造“北方园艺之都”添加了生动注脚。

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持续发力。刚刚过去的冰雪季,延庆冰雪持续“霸屏”,“雪飞燕”“雪游龙”强势出圈,延庆全域冰雪旅游异常火热。龙庆峡冰灯耀眼、世园公园花灯璀璨、民宿中围炉夜话……借助后冬奥“东风”,2022至2023年雪季,延庆区累计接待游客22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延庆区在“两山”理念实践转化中走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实践。

生态+产业,绿色发展动力十足。随着绿色动能不断汇聚,延庆联动用好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落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推出“民宿+”“体育+”“冬奥+”“骑行+”等近50条线路产品和30个网红打卡地,“冰雪体育+”的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通过抓实“两区”建设,中关村延庆园“一核四区”空间载体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延庆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8家,28家企业获市“专精特新”称号,高质量绿色发展从蓝图走入现实。
在乡村,延庆区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以“打造北方民宿标杆”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精品民宿,助推延庆旅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培育精品民宿290家、民宿小院600余个,打造出“长城人家、世园人家、冬奥人家、山水人家”四个“延庆人家”民宿子品牌,有效盘活闲置房屋600余个,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12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千余人,每人年均增加劳务性工资近3.5万元。

3月28日,在“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乡村振兴品牌推介会上,延庆区发布《“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东南部山区7个乡镇的27个沟湾纳入乡村振兴品牌发展项目,全面打造生态沟域农文体康旅产业集聚地,带动延庆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好山好水好生态产出了丰富优质的土特产。3月3日,延庆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妫水农耕”官方线上直销平台上线,消费者只需“一键下单”,在家就能享受来自生态田园的有机食品。“妫水农耕”公共区域品牌产业优势不断壮大,进一步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农旅融合发展落到实处。

做大“金山银山”,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好“生态账”。延庆区在全市首个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摸清生态家底,为绿水青山打上了“价值标签”。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后,延庆区扛起“绿色担当”,初步建立起GEP与各乡镇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联动挂钩机制,切实让“保护者受益”,并将GEP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写入延庆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形成更加清晰、精准的GEP提升导向,引导全区上下形成以生态保护为先、抢抓绿色发展机遇的行动自觉。核算结果显示,2014—2021年延庆区GEP从363亿元逐年增长至424亿元,年均增速2.24%,这表明延庆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底色,较好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今后,延庆区将以落实《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抓手,继续做好北京冬奥会、世园会会后利用,力争推出“两山”实践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在生态成果转化上创一流走在前。
  牢记重要嘱托 绿色赢得未来
绿色大道越走越宽广。几十年来,延庆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抓生态一以贯之,抓出了机遇、抓出了自信、抓出了阶段性成效,用生态赢得未来,已成为全体延庆人民的共识。

“风从长城来,春到妫水边。”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延庆区牢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在后世园、后冬奥时代,以更坚决的态度、更积极的行动、更有力的举措,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成果转化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上争创一流,充分释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的无限魅力。
战略上持之以恒,战术上精细保障。延庆区不断健全制度和机制,从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源头减量,到促进绿色消费,建设美丽家园,全面落实《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生活大家共享”的现实场景,也让公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不仅如此,延庆区还把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实践融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与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建立大气污染区域防治协作机制,会同昌平区、张家口市强化大气污染联合执法检查,与怀来县、赤城县建立完善森林防火、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加强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合作,织密守护首都生态的坚实屏障。
去年10月12日,“掀起历史的一角——延庆区生态文明实践展”在北京世园公园正式开展。从曾经的“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现在一望无际的绿树繁茂,从筚路蓝缕白河引水到天蓝水碧的“燕山天池”,从美丽世园到冰雪冬奥,一系列影像资料、珍贵实物全景展示了延庆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守住好山好水好生态,也展现了全区干部群众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坚定信念。

行动的自觉最有说服力。2019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延庆区第二小学32名世园小使者、100名小小志愿者参加了迎宾和共培友谊绿洲植树活动。此后,延庆区第二小学以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为基础,成立“萌萌绿足”志愿服务队,将北京世园会开幕日作为生态教育日,通过知识普及、低碳环保倡议、流动式宣讲的方式,开展环保主题的文明实践活动,号召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来。从“世园小使者”到“萌萌绿足”,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全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一个人一根竹竿一个网兜,行走在妫水河岸边,看到河里有漂浮垃圾就顺手清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贺玉凤坚持了近30年,成为京城闻名的“环保奶奶”,也带动一批又一批“延庆乡亲”投身生态环境守护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荣光。生态保护践行在延庆人的实际行动中,更流淌在延庆人的血液里。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是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延庆区满眼绿意,空气清洁,美丽宜居,生活幸福。延庆区用实干守住了这方好山好水好生态,建设了绿色发展聚宝盆,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留下最生动的诠释,在地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延庆是个好地方,绿色生态向未来。在高质量绿色发展大道上,延庆区将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更强的担当意识、更高的工作标准,锚定产业发展方向,深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和生态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把生态文明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让这座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变得更加美好,让绿色发展大道越走越宽。






编辑:王淼

来源:北京日报


近期必读








过“五一”,来延庆!景区预约、购票方式都给您备好了~
延庆“雪游龙”将办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
错过再等一年!龙庆峡景区开园迎客,“京城最晚樱花”浪漫上线~
带你去看人间仙境!樱花朵朵、溪水潺潺......你想要的这儿都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